APP下载

车辆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风险浅论

2020-08-10黄迎李其祥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33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

黄迎 李其祥

摘 要:近年来,军民融合背景下的车辆装备维修已发展成为部队车辆维修保障的主要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部队车辆军民融合式维修现状,并针对车辆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带来的诸多可能风险,分析了风险产生的原因,探索并提出管控风险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军民融合;车辆装备;维修风险

车辆装备是部队实施远程机动、伴随保障等任务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军民融合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车辆装备维修保障领域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逐渐形成,相较于传统的以部队自行维修为主的车辆维修模式,军民融合式维修保障模式在时效、资源分配利用等方面都具备显著优势。但随着经济社会得发展,这种维修保障模式在给部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风险与挑战。因此,为提高车辆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质量,有效整合保障资源,优化维修保障力量建设,加强车辆装备维修领域军民融合风险分析及管控的研究十分重要。

1 车辆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现状

当前,部队车辆装备维修保障力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部队建制保障力量;二是厂家技术保障力量;三是地方维修企业力量[1]。在长期的发展与实践中,由这三种力量支撑构建起的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体系,虽然具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的要素,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方说维修保障效率低、成本高、联合保障能力弱、管理协调难度大、缺乏对民间维修能力的合理有效利用等,军民融合维修保障的实际效果并未达到预期[2]。究其原因,这些矛盾与问题的存在,在于不少单位对于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模式伴随的风险研判不深,未加仔细分析。为解决好这些矛盾问题,就必须要在军民融合维修保障风险分析、管理和规避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制约军民融合维修保障的矛盾与问题。

2 车辆维修风险原因分析

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利益调整。风险和收益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那么在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存在高概率的维修风险[3]。通过实地调研,识别出在车辆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工作中存在或潜在各种风险,主要包括五大方面[4]。

2.1管理风险

军方对于合同商持有的车辆装备维修技术资料、相关行业信息等方面了解掌握不够透彻,无法对合同商的维修能力、经营状况、企业文化、团队实力、服务理念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审查。加之车辆维修领域的市场竞争可能并不充分,一些合同商采用故意压低价格的方式恶性竞争或出现串标、围标等情况,这些管理领域存在的风险,将深刻影响军方对合同商的选择,极容易导致合同签订后,军方无法对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情况进行有效管控,而只能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对车辆维修效果进行检验。如果合同商有违法犯罪行为、资金周转困难、内部沟通协调不顺畅、维修人员综合素质下降等原因降低维修质量标准甚至是不能按照相关合同要求交付产品等不妥行为,都会给军方带来巨大甚至不可估量的损失。

2.2经济风险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房租价格、零件成本、人工成本等不断走高,不少合同商面临着经营成本高、业务来源少的困扰,甚至不得不背负债务来缓解经营压力,这种“高杠杆”状态甚至成为行业通病,越来越多的合同商都存在资金链不通畅、背负巨额债务等的潜在金融风险,导致军方面对市场无从选择,进退两难;更有合同商恶意投标,采取不正当手段中标,之后又以各种理由抬高维修费用,导致军方维修经费超出原定预算,将经营成本转嫁给军方,导致军方利益受损。

2.3技术风险

合同商根据双方合同签订的内容进行维修保障是一种固定的维修契约,但在合同中无法体现维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工作经历、业务熟练度,是否具备专业维修经验。而军方可能在已维修车辆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需求都需要合同商对人员素质、维修技术、设施设备进行提升,但这些技术变化可能在合同中未提及,但这些变化都会影响到维修技术可靠性和车辆合格率。合同商是否建立顺畅高效的备件供应链路,维修后的产品能否达到使用技术条件和国家、军队相关使用管理规定,这些隐性风险在合同中均未提及。可见,未来的技术变化均会产生所谓的技术风险。

2.4 契约风险

军方与车辆维修合同商通过招标采购达成契约合作关系,尽管军方在签订合同前会预测很多可能发生的情况,如:维修合同履行程度、车辆能否按期交付、质量能否合格、企业是否会因自身原因单方拒绝执行合同。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合同商可能會临时毁约不愿继续承担责任,从而造成车辆保障费用就地起价甚至无人出面保障的情况。合同商通过其他手段和方法不执行合同条目涉嫌的违约和诈骗,都会增加合同纠纷率,导致契约风险。

2.5 安全风险

车辆装备分为通用车和特种车,通用车辆维修对合同商保密要求相对较低。但特种车辆资料相对保密,而合同商必须具备保密资质才能进入遴选范围。因为合同商会对维修资料进行全方位掌握,甚至对车辆的性能、高新技术、配备武器装备等都了如指掌。所以合同商是否落实合同中保密条款,是否对员工开展经常性保密教育,厂区建设是否存在信息泄密和技术泄密可能性,都是安全风险的因素。

3 加强风险管控,确保军民融合安全

对车辆装备军民融合维修风险的深入分析,是做好风险管控的前提,只有形成合理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规避风险的闭合回路,才能切实提高军民融合维修保障质效。

一是要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要着手建立一支专家型的风险预测与评估队伍,利用全行业各领域风险预测、评估的先进方法,建立健全适应车辆装备维修领域军民融合属性特点的管控体系,并建立一支高效性的风险处置执行队伍,对已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化解并做好善后工作,形成体系化问题解决方案供其他单位参照学习借鉴。

二是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一要建立完善论证与决策机制,防止仓促论证、盲目上马,导致烂尾工作;二要建立完善竞争与监督机制,防止单一企业垄断经营及权力寻租行为出现,防止出现串标、恶性竞争等不规范行为,防止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三要建立完善军地信息交流、会商、应急响应与联动机制,确保遇有矛盾,各方能够第一时间妥善处理,避免激化。

三是建立实施奖惩机制。协调地方政府、银行等单位,将军民融合保障模式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支持的领域,给予军民融合装备保障企业在贷款、税收、房屋租金等方面的优待政策,持续化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于积极性高、口碑良好、发展趋势明显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和激励,同时,军方对这些企业可以优先签订合同,简化审查程序。

四是建立优化结构和管理体制。一要细化参与部队装备保障的企业准入和退出制度;二要制定风险投资规定,重点解决风险认定、风险均担、风险管理问题;三要由政府、企业和部队三方筹资建立军民融合装备保障基金,在企业遭到恶意做空、汇率发生重大变动、恶意兼并重组、自然灾害、疫情爆发等重大变动时提供应急保护措施;四要优化结算方式,部队和企业可借鉴地方先进的支付方式,如:京东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方法作为部队与企业之间支付的新渠道,自维修任务下达后,部队需将维修经费转至第三方保障基金会中,当企业完成维修且七日内未得到部队返修反馈,基金会将自动将维修经费支付与企业,防止部队因任务繁重拖欠或遗漏经费问题,也可以快速高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问题。

4 结语

车辆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是实现维修保障增效降费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对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修保障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文章从车辆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现状入手,分析了所面临的具体风险及其内涵,针对性地从建立健全风险管控组织体系、完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实施奖惩机制以及筹划构建风险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四个方面提出应对风险的对策措施,为应对和预测车辆装备军民融合维修带来的风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为管控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了创新的应对方法。

参考文献:

[1]令狐昌应,王少聪,赵劲松,彭永平,危风江.通用车辆装备军民融合維修保障[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9(1):28-33.

[2]曲晓峰,王 欣,欧阳熙.陆军部队通用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20(1):45-47.

[3]李 渊,关冰兵,王海燕.军民融合装备维修风险管理保障探析[J].装备学院学报. 2016(1):15-19.

[4]刘志勇,姚俊金,赵 美.高新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风险评估方法[J].兵工自动化.2016(6):27-29.

[5]范道津, 陈伟珂. 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0: 55-60.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
美国军民一体化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启示
站在“桥头堡”探究“因果链”
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大型复杂武器系统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训练研究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军民融合模式在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