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旅游精准扶贫的要素特征与模式研究

2020-08-10熊冠星徐松浚

领导科学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模式

熊冠星 徐松浚

【摘要】旅游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旅游精准扶贫要明晰区域特色,直面前进过程中的挑战。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不仅要掌握旅游精准扶贫的区域要素特征,还应当了解旅游精准扶贫的有效模式与实践方式。

【关键词】旅游精准扶贫;要素特征;模式;区域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0)13-0035-04

2020年是脫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6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上发文指出“要一鼓作气、连续作战,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扶贫攻坚对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扶贫的关键是精准,2017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脱贫攻坚的全过程都要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而对于精准扶贫而言,产业是最有实效的手段,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强驱动力。地区脱贫依赖于产业的带动,随着产业扶贫触角的延伸,旅游扶贫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林阳在2020年两会上指出,“从全国平均来看,旅游发展解决贫困户脱贫要占到整个扶贫总任务的17%至20%,在一些贫困程度比较高的地区,还高于这个平均数,有的甚至超过了30%”。由此可见,旅游精准扶贫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致富的重要手段。

一、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与面临的挑战

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是在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被首次提出的,即“要求在具有旅游资源优势但目前仍欠发达地区通过利用当地政府、社会、媒体、民众等多方面力量,大力发展当地的旅游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获得新的发展”。这是对传统旅游扶贫的发展与突破,要求通过旅游项目的开展,超越简单的资金支持,输入创新理念,建立长效支撑机制。

旅游精准扶贫的内涵包括:努力培育符合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项目,形成内生动力;有机融合政策助力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协调作用,促使资源回流;全面提升与个体扶持相结合,以面带点,同时对个体贫困户进行精准化帮助,使集体与个体脱贫诉求相一致,形成多维度联动。

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看,我国存在严重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区域间各类要素特点和丰富度有所不同,旅游精准扶贫在“行进”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以农业为基础,很多地方未能将农业资源与旅游业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大量存在的“农家乐”仅是最初级的“农业+旅游”形式,并未形成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和旅游乘数效应。其次,旅游主体单一,经营规模较小,产生的旅游经济效益有限,虽然政府做了一定规划,但由于疏离市场,无法产生大的推动力和吸引大规模投资,最终导致旅游服务模式单一,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最后,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产品结构单调,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部分地区因受到资金的限制,缺乏专业人才进行旅游开发规划和运营设计,无法形成强效的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二、旅游精准扶贫的要素特征剖析

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路的重要内涵在于地方建立自己的产业,寻求内外结合发展,从“输血”到“自我造血”,并最终能够养活自身。贫困地区要基于自身的特点,确定不同要素约束条件下的开发模式,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状态。旅游精准扶贫产业的兴起主要在于资源禀赋、产品特性、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本等要素特征的配套。通过分析这些要素特征,有利于找到旅游精准扶贫的突破口。

1.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是指旅游地本身具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许多贫困地区往往拥有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例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旅游风景区、农业生产基地、特色产品产地、特色民俗文化等。这些优质的旅游资源可以帮助当地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全国政协委员雷鸣强在2020年两会提出,“贫困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绿水青山等生态资源优势可以赋能脱贫攻坚,转变为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优势”。贫困地区应依托当地生态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资源内涵,以此打造具有类型广度和内涵深度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并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走出一条将村内资源变资产、产品便商品、农民变股民的“新路子”。

2.产品特性

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关系到旅游地的旅游核心竞争力,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与品牌形象直接反映了旅游地发展的成熟度。要想增强旅游吸引力,需着力构建层次化、特色化、品质化的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培养旅游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例如,贫困地区可根据自身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组织策划集参与性、娱乐性、互动性于一体的旅游项目,注重将当地地域文化特色通过旅游项目进行全方位展示,通过对游客多感官的刺激(视、听、参与等),将本地文化进行更深层次传递,突破传统的观光型旅游限制,以立体化方式实现“文化+旅游”和“农业+旅游”等创新型旅游产品开发,提升游客的休闲娱乐体验和文化体验。

3.市场需求

游客是旅游市场需求的主体,市场需求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迎合游客偏好。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游客的旅游需求层次已经从传统的简单化、模式化逐步转变成复杂化和个性化。因此,需要细分旅游市场,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和品质化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增强游客的体验感、新奇感和舒适度。同时,可对不同旅游细分市场进行精准定制与营销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有效识别游客行为特征与旅游偏好,进而设计出多种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旅游服务方案,以提升旅游吸引力。

4.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支撑旅游地发展的动力源和基础保障。人力资本可从三方面进行构筑:第一,转化人力资源方式,从旅游地家庭劳动力来看,旅游参与型农户的家庭劳动力大于非旅游参与型农户,前者更有利于家庭生计方式的改变,因此,可以将旅游参与型方式嵌入区域人力资源的开发上;第二,强化本地教育,培养本地旅游人才,引导贫困地区人们学习旅游发展相关知识与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本地居民的教育水平,可通过建立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为旅游产业的发展积累扎实的后备力量,也可通过政府帮扶引入符合当地旅游特色的专业技能培训,还可以对回乡创业人员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劳动力回流;第三,善用外部人才力量,贫困地区要主动对接旅游业发达地区,以旅游智力扶贫、志愿服务、旅游特派员等方式引入外部人才,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三、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解析

旅游产业要素的不同搭配形式造就了不同的旅游发展与运作模式。有效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是应对旅游扶贫过程中各种实际挑战的有效“武器”。笔者总结了三类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即:“文化创意+商业策划+全域旅游”模式、“互联网+精准营销”模式和“乡村资源环境+节庆融合”模式。

1.“文化创意+商业策划+全域旅游”模式

文化能够赋予旅游灵魂,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内涵,文旅融合已成为当前旅游业不可或缺的发展理念。创意则是影响文化和旅游扶贫成效的重要因素。哪怕是偏远地区,也可以有效利用区位特点,选择创新发展方式,进而发挥比较优势,塑造特色文旅品牌,助力精准扶贫。商业策划主要指按照商业模式运营,通过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价值的过程,向客户传递价值观念,使得消费者愿意为价值支付。文化创意与商业策划相结合,将使旅游产业焕发新机。例如扎达尔小城,在海边摆放了一些钢管创造了一个“海风琴”,傍晚时分,“海风琴”会随着潮汐“弹奏”出奇妙的乐曲。为了见证“海风琴”的琴声,越来越多游客留宿小城,融入小城生活,这是一个出色的文化创意例子。当商业策划成熟以后,可以进行全域旅游商业设计,以全域旅游模式打造全业化、全时化、全景化的旅游目的地。文化創意与全域旅游的结合使游客得以实现更高的文化追求,使其不再局限于个人旅游体验,而是更关注文化素养和生活品味的提高。因此,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商业策划和全域旅游为手段,可以充分展示区域比较优势,带动当地和周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生态环境、产业配套等全方位的产业调整,形成区域有效资源集合体,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2.“互联网+精准营销”模式

“互联网+精准营销”模式的实质是以“互联网+”为背景,通过对信息流、价值流、知识流的改革,在市场范围内寻求企业运营各要素的最优配置,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贫困地区可以建立旅游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对游客的客源地、性别、停留时间、消费偏好等信息进行系统收集,并构建智能化模型,帮助当地旅游管理者和开发商进行决策与设计,让旅游项目更符合市场需求,实现旅游扶贫的数字化和精准化。此外,随着各大电商平台和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可以借助电商的力量开拓更多的销售渠道,同时,电商的积极引入将会刺激更多本地新兴产业的发展,有了先进的物流体系和宽带保障,必然能够给扶贫攻坚助力不少。

3.“乡村资源环境+节庆融合”模式

《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要加快恢复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创新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手工业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做大做强农业品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给贫困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改善乡村生态和文化环境。事实上,贫困地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区存在很大的重合性,贫困村有的自然风光独特,有的文化资源丰富,其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品相形成错落有致的格局,是有效开展旅游精准扶贫的理想区域,可以采用“乡村生态+文化资源环境+节庆相融合”的方式,发展特色旅游业。对于自然资源丰富的乡村,应积极打造旅游经济实体,利用环境优势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利用,例如,可利用乡村生态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源,推出“乡村生态旅游节”或“农业生态旅游节”,从时间维度上注重春夏秋冬全覆盖,从产品维度上注重拓展产品类型,将花卉观赏、农产品采摘、生态体验等作为旅游节庆的具体产品形式,拓展生态和农业产业链,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对于文化资源丰富的乡村,应培育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例如,对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乡村,可以与其他组织合作,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内涵,以红色旅游的方式讲好当地红色文化故事,弘扬与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又如,对于已有一定旅游基础的乡村,可以在已有旅游项目的基础上,融入当地传统民俗风情,推出文化内容丰富的旅游节庆活动。“乡村资源环境+节庆融合”模式的核心是精准定位乡村资源环境优势,进而通过节庆活动快速形成旅游营销效应,提升旅游地吸引力,推动乡村旅游特色扶贫产业的发展,为当地赢得旅游口碑,助推旅游扶贫。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J].求是,2020,(11).

[2]林阳.创意赋能,脱贫攻坚增后劲[N].中国文化报,2020-05-29.

[3]雷鸣强.“文化+美丽”,啃下硬骨头[N].中国文化报,2020-05-29.

[4]裴春亮.旅游业为山里人带来了希望[N].中国旅游报,2020-05-29.

[5]新华社.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EB/OL].https://www.mct.gov.cn/ whzx/whyw/202006/t20200601_854005.htm

[6]王玉飞.县域经济发展中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浅析[J].商讯,2020,(12).

责任编辑:赵春燕

猜你喜欢

区域协调发展模式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核动力财政可持续与财政一体化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研究“中部崛起”以来区域政策对中部地区的影响
“十三五”期间嘉兴市与沪杭同城战略研究
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影响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