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抗疫”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网络执政规律新探索

2020-08-10李世达

领导科学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新冠肺炎疫情抗疫

李世达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执政能力,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深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执政方式的碰撞与融合。文章尝试对我国互联网执政模式演进历程进行简要梳理,并以“互联网抗疫”为切入点,分析新形势下网络执政的特点,进而从深刻理解互联网执政的本质认知、构建网络執政身份认同感和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三个维度,探索“互联网抗疫”背景下领导干部网络执政能力提升之路径。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网络执政;执政规律;身份构建;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0)13-0005-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党长期执政所要面对的“最大变量”。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为应对这一波及范围广、传染性强的重大疫情,中国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运用互联网指挥“抗疫”,加速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执政方式的碰撞与融合,更对领导干部网络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是技术革新的必然结果,更是对传统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一次重构,是历史与现实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一、中国共产党对“互联网执政规律”的历史探索

客观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是加快推动网络执政全面迅速铺开的直接原因,但围绕着“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执政党的执政效能”这一问题的讨论已经进行了近30年。资料表明,西方政党运用互联网进行竞选宣传始于1994年。截至2000年,世界上约有1250个政党在互联网上开通了自己的网站。中国共产党自1999年起开始运用互联网推进党的建设,从“网络宣传”到“网络管理”再到“网络治理”,中国共产党对网络执政规律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网络执政宣传平台建构阶段

中国共产党对网络执政规律的探索始于对互联网技术“工具性”的运用。在这一阶段,互联网被视为政党宣传的工具媒介,以传统纸质媒介替代品的形象出现在执政语境之中。

1999年10月,中央下发《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关于加强国际互联网络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中办发〔1999〕33号),这是党中央关于网络新闻宣传工作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明确了互联网的“宣传职能”,指出要运用互联网这一新兴技术加强对外新闻性宣传。2000年3月底,中央下发《国际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纲要(2000—2002年)》,该文件提出了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建设的指导原则和三年奋斗目标,由此打响了从中央到地方新闻网站大建设大发展起跑的发令枪。2000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2004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正式将网络执政纳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系,提出“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等一系列要求。

在这一时期,互联网成为党和各级政府新闻宣发的“新形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媒介的地位。但就内容而言,各党政机关网站都未能脱离传统纸质媒体宣传的惯性思维,仅仅是将原本应当出现在报纸上的内容“移植”到网页上。对于当时的许多领导干部而言,所谓“网络执政”就等同于“网络宣传”,是隶属于宣传部门的工作,与行政程序没有必要的关联。网络执政理念尚处于模糊状态,网络技术仅处于“工具”地位,网络执政实践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和推广。

2.网络执政管理平台建构阶段

随着中国网民规模持续扩大,网络逐渐成为公众接收信息、获取知识、发表意见的重要空间。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意识到,网络不仅仅是宣传平台,更应当成为教育管理党员、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同时,互联网电子化、快捷化、高速化等特征有助于降低行政成本,其网格化、扁平化、交互化等特征又能够有效拓展网络教育管理的覆盖面。因此,在这一时期,互联网不仅引发了“无纸化办公”的变革,同时也引领了党员领导干部在线学习、网络管理的潮流。2007年1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上下功夫,深入研究网上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主动占领网上思想舆论阵地,把群众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关系的规律性研究,把社会管理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范式引入网络管理实践中。2011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使用“虚拟社会”这一概念。这一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网络执政的认识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工具运用”,而转向“社会管理的延伸”,明确认识到互联网在执政中的独特价值。网络管理与社会管理一样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领域,党对网络执政规律的探索进入新阶段。

3.网络执政交互空间建构阶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4.5%;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99.3%;我国在线政务用户规模达6.94亿,占网民整体的76.8%。截至2019年6月,我国297个地级行政区政府开通了“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传播渠道,总体覆盖率达88.9%。互联网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交流互动的主要平台,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新媒体”“融媒体”开始大量涌现,形成了政策传播、信息交互、舆论导引、全民参与的舆论“新空间”。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管理”到“治理”体现了党的执政模式的重大转变。伴随这一重大变革,各级领导干部在互联网空间中的身份也从“行政管理者”转变为“网络生活的参与者”,由传统管理中的单一主体转变为多元治理中的主体之一。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质量主导的“去中心化”的网络治理结构逐步形成。2014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这些重要论述表明,我国“网络执政空间”已经形成。网络已成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气、科学决策的重要渠道;人民群众通过网络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广泛参政议政的局面已经形成。在这一背景下,互联网已经从单纯的宣传、教育、管理手段,逐步演化为多元共治、信息交换、平等交流的空间,成为执政党不可或缺的“政治资源”,必将在未来执政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一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对网络执政规律探索的经验总结。

二、“互联网抗疫”推动网络执政展现新特点

2019年6月,首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互联网正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运行效率,而且将更加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这一判断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得到了充分印证。疫情不仅促使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呈现“新样态”,也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运用互联网开展执政活动呈现出诸多新特点。

1.打破执政惯性思维,提升执政效能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广泛性、瞬时性、破坏性等特征。疫情打破了行政管理“面对面”“人对人”等传统模式,按下了“网络执政”推广普及的“快进键”。各级管理部门将大量的线下业务放到网上,“无接触申报”“云端审批”“视频会议”等行政方式得到普遍运用。许多行政管理部门都根据疫情需要,设计开发或改进网络执政平台,“两微一端”的普及率和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运用互联网开展执政活动可简化各级政府会议流程,减少科层制行政审批环节,削减发文办会的成本,促进政府执政效能进一步提升,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的行政改革目标得以加速实现。

2.打破部门及地域壁垒,“协同执政”模式得到普遍推广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倒逼单一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行政方式、提升效能,还从客观上打破了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推动了大数据和云平台的普及运用,促使各部门“协同执政”模式得到普遍推广。例如,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推出的“防疫健康信息码”查询服务,就是依托平台的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和统一电子证照系统,并利用汇聚的卫生健康、民航、铁路等方面数据,实现对公民健康信息的实名化管理和一体化管理。浙江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浙里办”在疫情期间也实现了“协同执政”,汇聚了501个便民服务应用程序,实现了352项民生事项“一证通办”。除此之外,多地政府也打破了地域局限,实现了物资、信息、资源、人力等线上线下的跨区域“互联”。“云课堂”改变了传统教育资源的分配模式,使近1.8亿中小学生、3800万大学生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云会议”“云面试”实现了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线上对接,促进了人力资源的跨区域流动等。

3.打破参政主体间信息壁垒,开辟人民参政议政新途径

抗疫期间,互联网成为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平台。2020年2月28日,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联合推出“战疫情抓复产——意见建议与问题线索征集”活动。数据显示,该活动上线仅45天即收到2.9万条留言,其中超过1.6万件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及时回复和有效解决。与疫情相关的“湖北红十字会领导失职失责”“黄冈‘一问三不知主任被免职”等话题曾连续多日登上微博热搜榜,彰显了网络监督的巨大力量。除此之外,各级政府部门努力打破信息壁垒,通过党务政务公开、物资使用情况公开等途径推动执政过程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并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如“湖北省举报、辟谣、打谣平台移动端”、中央网信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辟谣专区”先后上线。这些举措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支持,“消除质疑、相信党和政府”成了“互联网抗疫”的主流声音,也表明了政府与网民之间平等沟通、多元共治的交互模式与共生空间正在逐步稳固。

三、“互联网抗疫”背景下网络执政规律的新认识

面对“互联网抗疫”的新形式,各级领导干部要提升自我要求:一是加强对网络执政规律的理解,不断涵养互联网思维;二是转变网络执政身份,调整话语结构,适应网络执政的特点;三是在实践中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风险研判能力。

1.深刻理解互联网执政的本质

传统执政模式与网络执政模式不是简单的“衍生关系”,即不能把单纯的“动态上网”“表格上网”视为网络执政。在思想建设方面,网络可以更加广泛便捷地传播党的执政理念,宣传和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组织建设方面,网络可以最大限度地打破空间和行业的壁垒,实现政治组织职能延展;在作风建设方面,网络可以更加有效地发挥广大民众监督主体的职能。网络执政与传统执政不仅仅是平台和工具的差别,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传统执政模式往往受到时间、空间的局限和科层制思维惯性的影响,会不自觉地滋生形式主义和官僚意识;而网络执政则可以打破现有的繁琐形式,是对传统执政思维的重大革新。

2.积极调试网络执政身份,调整执政话语结构

领导干部在网络生活中兼具“党员干部”与“普通网民”双重身份。遵守党纪国法,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领导干部进行网络执政的底线。同时,作为普通网民,领导干部应主动了解和适应网络话语的基本特点,选取平等、真实、热忱又不失权威的方式与网民展开交流,展示领导干部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政治形象。

3.不断提升风险研判和舆论引导能力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和分散性导致网络空间必然是各种观点意见的“舆论场”和多元意识形态交锋的“角斗场”,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风险研判和舆论引导的能力。一是提升风险预警意识。网络舆论的形成要经过萌芽、积累、发酵、扩大等阶段,领导干部在面对网络谣言、错误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時必须有见微知著的能力,提升辨识错误言论的敏感度。二是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一方面,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坚守政治底线,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还要多了解群众呼声,及时为群众答疑解惑,解决群众的问题,尽量弥合行政主体缺失的“真空区”,及早遏制恶意言论的滋生蔓延,画好网上网下的“同心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执政空间。

参考文献:

[1]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2]薛小荣.网络建党论:互联网时代政党的组织变革与社会适应(修订版)[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9.

[3]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N].人民日报,2007-01-25.

[5]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20-04/28/c_1589619527364495.htm,2020-04-28.

[6]在线政务普及率近六成,服务水平持续向好[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8/30/ content_5425864.htm,2019-08-30.

[7]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N].人民日报,2016-10-10.

[8]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19日)[N].人民日报,2016-04-26.

[9]4.19讲话四周年看习近平如何指导互联网战“疫”[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1/ 2020/0419/c120837-31678983.html,2020-04-19.

[10]重点新闻网站发展历程[EB/OL].http://www.scio. gov.cn/zhzc/9/6/document/1353439/1353439.htm,2013-12-06.

责任编辑:钟雪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新冠肺炎疫情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