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院校体育理论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

2020-08-10刘鑫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教学风格

刘鑫

摘 要:在课程改革日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对教学效果和教学风格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兴趣和关注,追求个性化教学和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体育学院 体育理论教师 教学风格

一、体育教学风格的含义

体育教学风格的含义是体育教师从开始教学,到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是一个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经过一步一步的摸索与改革就能达到成功,它是经过模仿时期、摸索时期、创新时期、个性风格时期初步形成的,以上四个发展阶段,都具有各有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顺序不能颠倒,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都需要具有必要的主观与客观条件。

二、体育理论课教师教学风格特点

1.独特性

獨特性是教学风格的最基本特性,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是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与自身的个性、学识、习惯以及生活机遇等,这种主体自身的独特性,就决定了教学风格的独特性。

2.多样性

包括思想、语言、动作、方法、组织形式,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特点。二是对学生来说,也需要有多种风格的教师对他们各方面产生影响,促进他们的发展。所以教师就要注意因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等教学客体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其风格。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刻板单调。

3.稳定性

教学艺术风格一旦基本形成以后,就在一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不变,这是风格的相对稳定性。也就是说教学艺术风格是某些特点的一贯表现呈稳定状态的标志。教师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不能用一套刻板的程式,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特点,创设性地设计各种教学方案。

4.发展性

教学艺术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这并不是否定一个教学艺术风格而建立一个新的教学艺术风格。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作为一个系统,教学艺术风格不是封闭的,而是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自我的教学艺术风格,不断吸取新的思想和新的技术,思维方式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三、当前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风格的问题

通过对部分体育院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我认为,当前体育专业现实的教学矛盾之一,就是忽视对教师教学风格及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1.以教育学为基础的理论体系对教学理念的束缚

众所周知,我们的传统体育理论是以狭义体育的理论为主体构建而成,《体育概论》中明确的将狭义体育隶属于教育,即传统体育理论素以教育学为基础,这一方面导致体育理论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鲜明的教育学特点、体育理论课程的教材体系虔诚地效仿教育学模式,也导致体育院系的基础课程设置偏向于教育学模式。

2.“运动技术永远第一”的旧观念影响理论教师风格形成

在对部分体育院系师生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对理论课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即使部分学生听讲了也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理念或思维定势。

3.体育专业毕业生理论素养普遍偏低

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素养普遍偏低已是不争之事实,这与体育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足有着重大关系。体育院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掌握一定体育操作性知识的体育人才。必须从培养理论素养的基本点出发,使学生在哲学、美学、文学、历史等各个方面受到熏陶,引导他们进行灵魂性知识的补充,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体育的本质要义,感受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自觉建立对体育事业的信仰。

4.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研究薄弱

综观我国教学风格研究的现状,我们发现有关高校教师教学风格的研究和论述较少,而有关体育学科教学风格的研究更为薄弱,根据1998至2007年主要国内中文类体育期刊检索查新可知,有关高校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文章仅13篇,包括周丽凤的《析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含义、特征及其形成过程》、王港的《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黄竹杭的《体育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研究》、高选的《体育教学风格的研究》等。

四、对策分析

(1)模仿

在教学实践中也尝试着采用自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由于感受到的教学风格是多方面的,在模仿过程中往往有些方法十分有效,而有些方法则会产生练习方法与手段间、教师语言与学生行动间、组织方式与教学内容间的相互不协调的现象,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选择

随着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特征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众多所感知的教学风格进行分类比较,从中挑选出一些与自己个性较为接近的,容易反映出自我风格特点的,在教学中喜欢采用并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以及行为方式。

(3)定向

当教师对众多教学风格特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对自己个性特征有了较深刻的自我感知,对社会需求教师所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了明确是责任感之后,教师将确定其自己的教学风格。

(4)创新

随着社会对教育内涵的扩充,教学内容的增加,学生需求的扩展以及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要求教师以一种创新的精神,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

(5)结论与建议

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限制了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阻碍了体育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体育教学工作需要多方面风格的教师,我们的教师应互相尊重,共同提高,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6)建议

建立促进教师教学风格完善的有效机制。对于不同风格的教师给予肯定,给予合理建议,促使其教学风格的完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风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周丽凤:析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含义、特征及其形成过程[J].体育科学研究,2003(6).

[4]李如密.教学风格研究在国外的兴起与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5):17—19

猜你喜欢

教学风格
浅谈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探究
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现状的调查研究
名师教学风格的“校本化”生成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基于心理认同理论的教学风格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基于教学风格频谱理论的中学体育教学风格案例研究
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文化
论中年女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性格的影响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