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契约精神”在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中的运用

2020-08-10范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契约精神成长

范艳

摘 要:时代的发展注定着我们的下一代要面临着更多的信息诱惑,只有利用好电子产品这把双刃剑,孩子们才能更加茁壮的成长。也许,大多数人会以为,沉迷电子产品中的孩子是愉快的,是喜悦的。可是,孩子们真的没有心吗?

关键词:契约精神 成长 电子沉迷

一、电子沉迷的危害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我们的下一代面对的网络诱惑是难以想象的。试想一下,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都难免为形形色色的网络信息所吸引,对于价值观还未健全孩子来说则更难以自制。也许,大多数人会以为,沉迷电子产品中的孩子是愉快的,是喜悦的。可是,孩子们真的没有心吗?莫非家长们的叮嘱,老师对他们的谆谆教导都全无作用吗?非也。大多孩子心里明白,自己又辜负了爸妈的信任,自己的作业又无法按时完成了,可是他们无法自拔。我认识这样一位学生,正是因为这样的负罪感在幼小的心灵中滋生,加之父母的失望,老师的失望,他开始逃避现实,开始叛逆,开始越发沉迷网络,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抑郁情绪越积越多,对外界的情感越发淡漠,昼夜节律紊乱,暴躁易怒,开始成为大家眼中的“坏孩子”。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做呢?

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巧用契约精神。

二、电子产品使用契约的制定方法

相信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契约并不陌生,比如合同就是契约的一种,契约的定制对我们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这种有效的方法加以应用呢?

当然,契约的制定必然要有方法和策略,否则便会成为束之高阁的一纸空谈。接下来,我们来具体谈一谈如何与孩子制定一份有效的电子产品使用契约,让我们的契约精神帮助孩子们远离“电子沉迷”。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签订契约的双方责任人。电子产品的所属人是家长,并且双方都应严格的遵守条例,将这件事作为一件严肃的事来看待,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一时兴起。一旦被孩子发现有空可钻,那么契约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二点,规定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信息时代,电子产品的使用已经成为我们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手机的使用。但是,对于尚未成熟的孩子们来说,过多的接触手机并非一件好事。不断有研究表明,孩子一天接触手机的时长超过1小时容易引发近视等身心问题,因此我们建议,每天安排的手机使用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而例如网课的安排,建议使用投屏的方式代替,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可以更好的保护孩子的视力和脊椎。

第三点,确定每次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这一点很重要,把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分配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利用这一点作为孩子完成作业,完成家务的奖励,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当然,报复性的使用是不可取的,比如我们和孩子约定白天完成功课,晚上就能玩整晚的电子产品,结果孩子一晚上从电视玩到手机,再到游戏机,这样我们的努力基本是白费了,也无法起到保护孩子身心的作用。在这里,我建议,每次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

第四点,清晰违反规定后的惩罚措施。一种规则的延续必然需要有效的惩罚措施来维护。前面提到了,我们可以利用电子产品的使用来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那么,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完成家务,缩短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的方式来限制孩子们的触犯条例的行为。

第五点,适当增加仪式感。有时候,仪式感对于契约的建立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就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适当增加“仪式感”能够增加契约的严肃性。比如,我们可以召开一个契约建立的家庭会议;比如,在契约结尾处签上双方的姓名。

第六点,引导孩子探索更大的世界。电子产品实际上只是一个探索世界的平台,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孩子们的兴趣点,引导他们走出虚拟世界,回归现实世界。比如,望远镜中的宇宙,显微镜中的微观世界,书中浩瀚的人类历史,旅行中美妙的風景……

一个有效的契约必然需要磨合,然而一旦形成了稳定的契约精神,我们便能事半功倍,慢慢地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远离电子沉迷。

结语

时代的发展注定我们的下一代要面临着更多的信息诱惑,只有利用好电子产品这把“双刃剑”,孩子们才能更加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林正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1998.04

猜你喜欢

契约精神成长
《孟子》折射出的契约精神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依法治校视野下的高职学生契约精神培育研究
大学生契约精神如何培养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