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赛教学法对大学篮球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

2020-08-10任屹奕全海英

关键词:篮球教学法比赛

任屹奕, 全海英

(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0 引言

学校体育是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发育、培养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内的大量国内指导纲要都提出注重学校体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1].在不同课程观主导下课程教学质量有着不同的标准与内涵,但都是为学生将来的知识探索与发现奠定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多是生搬硬套竞技体育的教学方式,无视客观条件,强行将竞技比赛的规则、场地、器材、技术等生硬地改编为大学体育课程,这就导致体育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体育兴趣发展受限等缺点[2-3].就大学篮球课程来说,长期运用传统教学法的缺点包括:篮球比赛能力远低于理论水平,学生能单独熟练完成每个技术动作,一旦进入比赛环境便无法熟练应用;热爱课外篮球运动却不喜欢学校篮球课,对学校篮球课应付了事,基本不参与篮球活动;学生仅在考试前通过应付式锻炼维持体能,缺乏长期坚持参与篮球活动的兴趣和内驱力,一旦没有应试需求便彻底放弃参与篮球活动,身体素质呈断崖式下跌等不良现象[4].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提出优化教学方案,强调体育知识技能与实际情景结合,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建立新时代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目标.而合理安排篮球课程教学中的运度强度,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体能潜力,提高篮球课程教学质量.现有研究指出传统教学法指导下开展的学校体育课程中中高强度运动时间占总时间的20%~30%,远低于体育课程标准要求的50%的中高强度运动时间,教学质量并不乐观.为了适应新时代学生体质发展需求,培养青少年保持终身体育的习惯,推动我国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需要改革体育教学方案,加快比赛教学法落实应用的步伐,所以有必要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比赛教学法具有增加篮球课程运动强度、提高篮球课程质量的作用.

1 传统教学法与比赛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有大规模应用的环境基础和必要性,但不可否认其存在过度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求学生被动地听从教师讲解示范,课程内容死板枯燥,抑制学生积极性,重视技术形式的标准化而轻视应对实践比赛的能力等不足.所以近年来学生“喜欢体育而讨厌体育课”“只在体育加试前突击参与体育活动”等现象越发严重.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对体育课的喜好倾向于多元化、实践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从而趋向让位于比赛教学法[5].

比赛教学法是通过部分或全部模拟正式竞技的环境、时间、规则、队员人数和胜负结果等条件训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和体育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上习得的体育技能的教学手段.运用比赛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体育专项所需的生理、心理能力水平.

相比于传统教学法,比赛教学法的优势在于:(1)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热情,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趋势,有利于体育运动兴趣的形成.(2)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顺利掌握每个技术动作,提高运动素养和比赛能力.(3)有效地提高体育课上学生的身体活动强度,保证课程的较大运动负荷,促进体育教学模式由“注重技能训练的中小强度活动”向“以中到大强度的健康体育活动为主”转变,提高体育课程的运动强度.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受试者来自辽宁师范大学2019级体育教育专业一、二班,两班共计44人,由于身体健康等原因有4人未参加实验,最终参与实验的受试者总数为40人,受试者皆为男性,年龄19±0.65岁,身高182±5.17 cm,体重71±7.22 kg.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综述法

登录中国知网收集与论文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以篮球、比赛教学法、Polar Team 2、运动强度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搜索到论文78篇.根据论文写作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重点选取2018~2019年发表的论文进行深入分析整理,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2.2 直接访谈法

在最后一次篮球课程结束后对受试学生展开简单访谈,获取实验组学生对采用比赛教学法开展篮球课的主观感受.

2.2.3 实验法

将40名受试学生平均分为两班进行实验,其中一班为对照组,二班为实验组,每班各有20名学生.实验时间为9月23日~12月18日,干预活动共持续10周,每周2次篮球课,每次篮球课时长90 min,总计40学时.两个班级的课程教学全部由同一位教师完成,实验过程中不更换体育教师,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人数、课时数及场地器材保持一致.其中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法课程方案进行篮球课教学,实验组以比赛教学法课程方案进行篮球课教学[6].

本次研究通过运用Polar Team 2团队心率仪收集学生平均心率、最高心率、运动强度指数、消耗热量等身体活动数据,以比较两组学生课堂运动状态差异,以学生心率指标评价运动强度.期末以篮球技能测试的结果来评价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

本实验采用单盲法,即只有实验者和体育教师知道实验组别划分,以避免受试学生产生“霍桑效应”,影响实验准确度.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21.0软件统计、处理并详细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运动数据,以比较两班学生运动强度区间、心率及篮球技能测试成绩等实验数据的差异性.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前测和后测实验数据的差异,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运动数据的差异.本次实验取P<0.05定为显著性差异、P<0.01定为非常显著性差异.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结果差异性

在正式开始实验干预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前测,两班都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篮球课教学.使用Polar Team 2团队心率仪收集所有受试学生运动数据,整理并计算每一个学生中高强度运动区间百分比(本次实验取70%~100%最高心率为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区间,中高强度运动区间百分比=处于最高心率百分比70%~100%区间的时间总和/当堂体育课总时间)及学生个体平均心率.最后对两班学生运动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都采用传统教学法开展教学时,中高强度运动区间百分比(P=0.814)及课堂平均心率(P=0.144)皆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采用传统教学法开展篮球课教学,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堂活跃程度相近,课堂运动强度没有显著差异.

表 1 受试学生前测项目数据

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法下的教学方案不能满足学生的篮球活动需求,中高强度运动时间仅占总时间的20%左右,远低于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50%,因此不能充分调动学生潜力,刺激身体机能发育,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

3.2 比赛教学法对体育课运动强度的影响

当学生初步掌握篮球基本技能,适应篮球课程教学节奏后开始正式进行干预测试.实验组学生以比赛教学法进行篮球教学,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法进行篮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Polar Team 2团队心率仪收集实验组、对照组学生的身体活动数据,并进行分析整理,结果见表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2),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身体活动强度指标都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学生的平均心率和最高心率的组内均值皆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中高强度运动区间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使不同组别学生的运动强度、中高强度运动总时间的差异达到显著差异性水平.究其原因是由于比赛教学法具有娱乐性、竞技性、新颖性,能够促使学生的运动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学生在整节篮球课上都能够保持高度兴奋状态,也能够积极参与到激烈的篮球对抗竞赛中.

表 2 比赛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教学影响的组间对照

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实验组学生身体活动强度指标的前测和后测结果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心率和最高心率的组内均值明显升高,中高强度运动区间百分比大幅提高,即以比赛教学法进行教学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篮球课的运动强度和中高强度运动时间显著上升.

表 3 比赛教学法数据的组内前后测结果

由此可见,相比于传统教学法,比赛教学法保证了体育课程的运动强度和中高强度运动时间,在提高运动密度的同时保证了运动质量,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篮球技能练习,而不仅是“放羊课”.运用比赛教学法进行篮球教学,实现了以高强度长时间的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发育,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3.3 比赛教学法对篮球期末测试成绩的影响

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为了解比赛教学法对学生篮球技术动作掌握水平的影响,在所有篮球课程全部结束后,在学期末对两班学生进行篮球技术测试,测试项目为罚球线立定投篮和运球接行进间投篮两项.对所有参与实验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和整理.结果见表4.

表 4 学生期末测试成绩

由表4可见,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期末测试成绩基本接近,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参与实验的体育教师反映,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组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身体素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虽然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期末测试成绩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期末测试中两组学生测试成绩比较接近,但是实验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篮球技能水平有了很大进步.

目前,篮球体育课程的期末测试项目普遍采用单独的动作环节(投篮、运球等)作为考试题目.由于传统教学法强调循序渐进地掌握技术动作,而比赛教学法通过创造复杂激烈的外部环境带给学生压力和紧迫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切实地掌握篮球技术动作,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所以相比较而言,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对学生技术动作规格要求规范,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期末测试所指定的技术动作次数更多,因此学生期末测试成绩能够达到标准要求.而比赛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重提高学生在实际比赛中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对测试指定的动作练习少一些,因此期末测试成绩可能相对不足.这是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的原因.

3.4 对实验组学生的访谈结果

全部篮球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直接访谈,共收到18人回复.实验组学生普遍认为采用比赛训练法开展篮球课教学,课程体验很好,满意度较高,大量的实践比赛加深了对篮球技能的理解.可见,比赛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兴趣,改善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困境[7].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实验组学生采用比赛教学法进行篮球教学,最大心率和平均心率均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篮球教学的对照班学生,中高强度运动区间百分比也大幅提高,满足了中国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可见使用比赛教学法开展篮球课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强度.

(2)比赛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综合篮球技术,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比赛环境.

(3)采用比赛教学法可以有效改善学生课堂体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保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

(4)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学篮球体育课教学中应用比赛教学法是可行的.

4.2 建议

(1)比赛教学法与“放羊式教学”是不同的教学理念,采用比赛教学法需要教师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运动状态,根据学生个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保证体育课程的运动强度和教学质量.

(2)比赛教学法着重强调技术动作在实践过程的应用,因此在学生期末测试时也应当重视日常实践、考勤所占成绩的比值,关注学生的定性评价和应用性评价.

(3)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比赛教学法的优势,同时要在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基础技术动作上下功夫,将学、练、赛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

(4)推广比赛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提高体育课程运动强度,达到中国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因此建议在大学体育课程中普及比赛教学法,满足中国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篮球教学法比赛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发芽比赛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过了把篮球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