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生产力困境的非财务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0-08-10杨崇耀董顺朋唐中君郭增丽
■ 杨崇耀 董顺朋 唐中君 郭增丽
1.中纺原料国际贸易公司进口部 北京 100005
2.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124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创新战略作为竞争优势的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佼佼者。在创新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因过度追求新知识、新技术可能会陷入探索式创新(Exploration)导致的“失败陷阱”,或因过度关注和依赖现有技术可能会陷入利用式创新(Exploitation)导致的“成功陷阱”。这两种陷阱合称为生产力困境[1]。生产力困境会使企业失去应有的市场竞争力。例如,世界头号手机制造商诺基亚,由于沉溺于既有塞班系统技术轨道的精进,而未将资源投入到探索活动中,致使市场份额不断被苹果、三星等公司侵蚀,最终于2013年被微软公司收购。身陷生产力困境的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为其提供融资的商业银行将面临损失。因此,现实要求建立规避生产力困境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为商业银行放贷提供参考。
对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方面。财务指标的研究经历了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如早期的以企业的资产运营状况及偿债能力为标准[2],到后来将企业财务效益纳入评价指标[3]。随着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要求的不断上升,相关学者提出了将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估体系的建议[4]。如盛天翔等[5]将公司治理和审计意见纳入非财务指标体系。对非财务指标的研究已成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重点。但尚未发现针对规避生产力困境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因此,规避生产力困境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规避生产力困境的有效方法是维持探索和利用之间的平衡,即二元性。March[6]首次指出企业的成功得益于组织二元性的转变。维持组织二元平衡的前因可概括为结构前因、情景前因及领导前因3 种。结构前因的研究集中于企业结构分离的设计,是指通过结构设计,将实施探索和利用的对立的结构元素放在不同的企业单元中[7]。Jansen 等[8]从心态、功能、时间、产品等方面衡量组织二元结构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组织结构分离对组织二元性有直接影响。情境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个方面。Gibson 和Birkinshaw[9]最早提出了情境二元组织,认为由纪律、张力、支持和信任构成的企业情境可以达到探索与利用的平衡,促进企业创新二元性。领导因素对组织二元性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管团队行为整合。Lubatkin 等[10]首次验证了高管团队的行为整合在组织二元性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的高管团队的行为整合与组织的二元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11-12]。
综上,对组织二元性前因的研究多集中于结构、情景、领导等三类中的一类,欠缺综合三类因素对组织二元性的研究。唯一例外的是,吴建祖和肖书锋[13]分析了组织二元性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以及组织二元性结构、组织和领导等三方面之间的关系,但其主要分析了前因整体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组织二元性,并未将各方面前因细化,不利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元分析不但能多方面综合分析以往研究结果,而且能细化分析各方面因素。因此,本文将以组织二元性为视角,运用元分析法综合分析结构、情景、领导因素对组织二元性的影响,以及组织二元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细化得到各因素的影响权重,并以此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从而构建规避生产力困境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2 理论与假设
2.1 组织二元性与组织前因
2.1.1 结构因素
结构前因相关研究指出,需要针对不同的组织行为设计不同的企业结构[14]。“空间分离性”双元结构可以满足探索和利用的不同需求。Jansen[8]对随机选取的4000家企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分离对组织二元性起重要作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中利用与探索行为的需要。Martini 等[15]以意大利高新技术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结构分离对组织二元性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结构分离可以满足企业针对特定的市场建立相应的组织部门,并通过工作方法和控制系统的调整满足各部门的需求。有效的企业结构设计,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绩效[16]。结构分离导致利用活动和探索活动在空间上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门,企业可以更容易发展成为二元性组织[17]。众多实例表明企业可以通过分离利用和探索活动得以发展二元性,如华为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干部强制轮换、低级支援自由流动等。因此,我们提出:
假设1:企业结构分离对组织二元性有积极影响。
2.1.2 情景因素
(1)组织文化与组织二元性。
组织文化是企业内部各成员和组成部分所共同持有的,关于企业做事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共同模式[18]。组织文化包含了企业内部的态度、行为、价值观等不同元素。组织文化在企业发展和企业绩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和利用都离不开知识共享,因此本文选取知识共享作为组织文化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知识共享型文化是指员工具有高共享性、信任和开放性的特征,并且员工会在工作中主动进行分享和自我提高[19]。已有研究表明,共享型组织文化会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创新能力,激励企业进行探索活动和利用活动。知识共享文化允许不同层次的创造力并存,允许知识转让,因而会带来产品和流程的创新。孔令辉等[20]研究发现,企业成员间的知识共享程度越高,企业创新的程度就越高。Kamasak[21]的实证研究表明,知识收集和企业内部的知识捐赠均对组织二元性有显著正影响。据此,我们提出:
假设2:知识共享型文化对组织二元性有积极影响。
(2)外部环境动态性与组织二元性。
企业难以孤立存在,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依赖于所处环境的依托。因此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创新和发展具有一定程度影响。Jasen等[22]研究指出,外部环境的竞争性和动态性会促使企业同时追求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Dutta[23]研究发现外部环境越动荡,组织二元性的表现越强。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企业面临着愈发动荡的市场变化和愈发多样的消费者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与消费者需求,企业面临着需要提供更多的市场服务并不断更新产品的压力[24]。因此,企业需要通过探索创新探寻新的产品和市场,并从现有市场和潜在市场获得新的利润[25]。面对高动态的市场环境时,企业可能会相对减少探索行为,从而降低由于探索新产品所带来的风险和投入,将精力相对集中于现有产品的成本控制和产品完善。此时,为了更好地在动态环境中进行竞争,企业会去合理地调整企业内部利用和探索行为的平衡,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环境。通过利用和探索活动的平衡,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更好地迎合现有客户、建立客户忠诚度[26],并开发新产品新客户,从而实现长久发展。因此,我们提出:
假设3:环境的高动态性和高竞争性对组织二元性有积极影响。
2.1.3 领导因素
领导前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管团队的行为整合。Tran[27]指出高管团队的行为整合是组织二元性的一个关键前因。类似地,Halevi等[28]的实证研究发现,行为整合与组织二元性呈正相关关系。Ji[29]对中国198 个电子商务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在动态环境中行为整合对组织二元性有较大影响,且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程度不同,组织二元性的程度也不相同。行为整合可以公开地、自由地解决探索和利用之间的矛盾,从而可以促进组织二元性的形成。因此,我们提出:
假设4:高管团队的行为整合对组织二元性具有积极作用。
2.2 组织二元性与组织绩效
探索活动与利用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两种企业活动,二者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利用活动可以帮助重新配置已有知识从而获得突破式创新。例如,LG 显示器得以成功的原因是利用其在半导体制造领域探索积累得到的知识。此外,探索活动有助于已有产品在其他互补领域的开发利用。Cao 等[30]指出,苹果公司在手机领域通过探索活动获得的硬件设计知识,使得该公司利用开发已有的知识和技术促进新一代ipad 的产生。因此,组织的二元性与企业绩效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同时追求两种企业活动可以获得更高绩效。
组织二元性和企业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得到了实证验证。He 和Wong[31]对206 家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交互作用,可以促进企业销售增长率的提高。Lin 等[32]通过分析214 家我国台湾企业,发现组织创新二元性对企业的收入、利润和增长率等绩效有显著正影响。王睿和卢纪华[33]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组织二元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影响。因此,我们提出:
假设5:组织二元性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
2.3 规避生产力困境的研究框架
综合上述假设,可得如图1所示的规避生产力困境的组织二元性研究框架。
3 研究设计与验证
本文采用元分析法验证上述假设。首先,收集和编码与上述假设相关的文献,然后用CMA2.0(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做同质性检验和假设检验。
3.1 文献收集与编码
元分析的关键是搜索并筛选文献。为确保研究的完整性,本文以“组织二元性”“结构因素”“情景因素”“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结构分离”“绩效”等作为关键词检索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并以“organization ambidexterity”“exploitation and exploration”、“TMT behavioral integration”“Structural differentiation ”等作为关键词检索了百度学术、EBSCO、SDOL、Wiley等数据库。对以上全部文献进行人工筛选,所筛选的文献须为组织二元性前因及含绩效结果的实证研究类论文,同时各样本间相互独立且包含研究所需的效应值(包括相关系数、路径系数、P值)和样本量。最终共找到符合要求的文献56篇,其中25篇中文文献,31篇英文文献。
编码文献数据主要包括文献特征和效应值两个部分。文献特征主要指与文献发表和研究设计等相关的内容,编码条目包括作者名称、发表期刊、出版年份、样本量等。效应值是指以两个研究变量相关系数为中心的一些统计数据,编码条目包括两个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水平。
3.2 同质性检验
图1 规避生产力困境的组织二元性研究框架
表1 组织二元性的前因同质性检验结果
同质检验用于检验多个独立研究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以便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同质性检验使用Q统计量方法,依据Q值与K-1(K为实证研究的数量)的大小进行判断。若Q>K-1,说明实证研究中的数据存在异质性,选取随机效应模型。若Q≤K-1,两种效应模型所得结果相似[142]。
表1给出了同质性检验结果。由检验结果可知,每组Q值都大于K-1,因此对组织二元性的元分析都使用随机效应模型。
3.3 假设检验
表2是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前述假设的直接效应分析结果。在组织二元性前因方面,结构分离、知识共享型文化、外部环境、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二元性影响系数分别为0.341、0.498、0.125和0.256(P<0.001)。在组织二元性的结果方面,组织二元性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系数为0.362(P<0.001)。这些结果表明,结构前因、情景前因及领导前因均与组织二元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假设1,2,3 和4 均得到验证。组织二元性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假设5也得到验证。
由表2可知,在组织结构分离、知识共享型文化、外部环境、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等4类因素中,知识共享型文化是影响组织二元性的最重要前因,其次是结构分离和高管团队行为整合,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外部环境。
表2 组织二元性前因后果的直接效应检验结果
4 规避生产力困境的信用评价指标的构建
4.1 构建思路
本文基于对组织二元性假设的验证,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规避生产力困境的信用评价指标构建思路。根据元分析结果,选取结构分离、知识共享型文化、外部环境、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及组织二元性作为一级指标,将五个影响因素的元分析效应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到一级指标权重;设定二级指标的筛选原则,选取与之相适应的二级指标,其权重是通过归一化相应二级指标的因子载荷得到。
图2 规避生产力困境的信用评价表构建思路
表3 组织二元前因评价指标
4.2 评价指标的选取
基于4.1 节的构建思路并依据第3 节的数据分析结果,可得出表3所示的适用于规避生产力困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有5 个一级指标,29 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角标第一个数字对应一级指标的标号,第二个数字对应其自身的符号)。
二级指标的选取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依据元分析得到的各影响因素权重的大小,选取与所得权重相接近的文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运行来得到各指标的因子载荷。结构分离的二级指标选自Burgers 等[34]的量表。知识共享的二级指标来自于王雁飞和朱瑜[35]的量表。外部环境的二级指标参考Hughes 等的量表。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二级指标选自繆小梅[36]的量表。组织二元性的二级指标参考吴晓波和陈颖[37]的量表。
4.3 指标权重的设置
评价指标的权重为各路径系数和因子载荷的归一化数值。归一化后的权重反映各变量对于评价目标的不同影响程度。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为各项指标得分权重的加总。结构分离A1、知识共享型文化A2、外部环境A3、高管团队行为整合A4及组织二元性A5的二级指标均是通过直接影响对其所属的一级指标产生影响,其中的影响程度为路径系数。对路径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可得出该二级指标的权重大小。
结构分离A1、知识共享型文化A2、外部环境A3 和高管团队行为整合A4等4个变量通过组织二元性A5间接对绩效值Y产生影响。因此,这4 个变量中的每个变量对于绩效值Y产生影响的权重值,应该等于各变量对组织二元性A5 的路径系数值与组织二元性A5 对绩效值Y的路径系数值的乘积。将每个一级指标和其下属的二级指标的关系和5个一级指标变量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分别作为一个整体,设定其整体的权重总值为1,然后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归一化处理,就得到评价指标权重。
整理上述指标和权重,得到如表4所示的规避生产力困境的评价指标体系。
5 结论与讨论
为了构建规避生产力困境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文献构建了有关组织二元性与结构因素、情境因素、领导因素、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假设,再使用元分析法验证了所有假设。基于验证结果,在组织二元性与前因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归一化构建权重,得到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29 个二级指标在内的用于规避生产力困境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针对规避生产力困境问题提出的,是对综合类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也为组织如何形成组织二元性、如何提高员工创新绩效提供了参考依据。
表4 规避生产力困境评价指标体系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