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学院“水域生态牧场”构建研究动态

2020-08-10杨红生

科技促进发展 2020年2期
关键词:研究员生境中国科学院

从太空中,地球看上去就是个水球,其面积的71%是海洋。水是生命之源,在调节气候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倍增。在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压力的情况下,河流湖泊生境退化和生物资源衰退现象日益严重,海洋局部水域环境开始恶化,渔业资源出现明显下降。如果任其继续发展下去,势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生存。修复受损水域生境,养护生物资源,实现基于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依然是人类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终极命题。

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水域资源的保护与养护,日本、美国等国家相继开展了渔业资源保护、增殖及海洋牧场建设,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近年来,我国在海洋中开展了海洋牧场建设,在淡水湖泊中实施了生态渔业,效果也十分显著。从本质上看,海洋和淡水渔业均重视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模式的构建,两者在空间和功能上是连通的,在保护和修复原理、技术上是相近的,进而涵盖海洋和淡水水域的生态牧场发展理念应运而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没有草,那就是沙漠。海洋没有鱼,那就是死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水域生态牧场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运用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模式,通过生境修复和人工增殖,在适宜水域构建的兼具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渔业持续产出功能的生态系统。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及“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做好收官之年的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必须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常年禁捕,做好渔民退捕工作;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加强渔港建设和管理改革。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指出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常年禁捕;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推动沿海省份全面开展限额捕捞试点,规范有序发展海洋牧场;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大水面生态渔业,鼓励发展碳汇渔业等。由此可见,采用创新原理和技术,高效构建水域生态牧场,十分迫切。

为了系统总结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和淡水生态渔业等发展经验,拓展水域生态牧场发展空间,创新现代渔业发展模式,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组织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有关专家聚焦“水域生态牧场”,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分析了我国水域生态牧场的环境形势,以期进一步推动生态系统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红生研究员等提出了我国水域生态牧场发展理念与对策,通过阐述水域生态牧场的定义与建设意义,从规划布局、原理认知、技术突破、模式创新与标准制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和建议,以期为我国水域生态牧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对策。

在海洋生态牧场建设与监测方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周毅研究员等撰写的《海洋牧场海草床生境构建技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涛研究员等撰写的《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原理与技术》、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赵建民研究员等撰写的《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监测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分别从海草床生境构建、生物资源养护、监测评价及生态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王清研究员等撰写的《滩涂生态牧场构建与进展》则根据我国近海滩涂资源的利用现状,提出了滩涂贝类、牡蛎礁、海草床和红树林4种类型滩涂生态牧场。(图1)

在我国南海岛礁生态牧场建设方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黄晖研究员等撰写的《热带岛礁型海洋牧场中珊瑚礁生境与资源的修复》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喻子牛研究员等撰写的《砗磲人工繁育、资源恢复与南海岛礁生态牧场建设》分别对珊瑚礁生态系统恢复、砗磲苗种繁育等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系统论述。(图2)

图1 海草床

图2 珊瑚礁

在淡水生态牧场建设方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家寿研究员等撰写的《大水面生态牧场化管理——群落调控、生物多样性恢复与资源利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堂林研究员等撰写的《水库生态牧场绿色发展模式与技术对策的思考》分别从大水面牧场管理、渔业绿色发展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何光喜研究员等撰写的《千岛湖生态牧场构建现状与发展展望》,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淡水生态牧场发展的途径和模式。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了构建生命共同体,必须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水域生态牧场建设是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和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有效技术途径,也是新时期我国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水域生态牧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大力支持,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亟待系统创新和工程化实施。

猜你喜欢

研究员生境中国科学院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方定的长寿经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不同影响因素对鄱阳湖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分析
贾康研究员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
蒋保江研究员简介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祝贺戴永久编委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原主编邵贻和研究员逝世
郭占恒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