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生态牧场构建现状与发展展望*
2020-08-10孙梦婷邵建强汪敏郑家平盘家永何光喜
■ 孙梦婷 邵建强 汪敏 郑家平 盘家永 何光喜
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 311700
0 引言:千岛湖生态环境概况
新安江水库位于浙江省西部的淳安县,1959年建成蓄水,后改名为“千岛湖”,水面面积573 平方千米,拥有1078 个岛屿和2500 千米的湖岸线。千岛湖是我国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也是华东地区重要战略水源地,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II类水平,肩负着为杭州市供水的重任。
千岛湖的建成,当地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移民人口多达29万,当时的两座千年古城——狮城和贺城连同27 个乡镇、1000 多个村庄和30 万亩良田沉入湖底,生活富足的当地一度变成贫困县,一些人不得不依靠伐林开荒或捕捞为生。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千岛湖水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淳安县重塑生态环境优势的迫切需要。
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亲自部署下,千岛湖针对生态环境乱象开展集中整治,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他的基层联系点下姜村就是典型的代表。如今的千岛湖,森林蓄积量为浙江省第一,森林覆盖率达94%,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案例,并作为中央党校的教学题材[1]。
1 践行“两山”理论,构建水库牧场
淳安县千岛湖渔业经历了从传统渔业到有机渔业、生态渔业的转变。60年来的探索、实践和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逐步牧场化的生态渔业发展之路。地方国有企业——新安江生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央企业——中国林业集团联手打造“央地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千岛湖区域优势、生态优势、体制优势,设立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千发集团”),构建集“养殖、管护、捕捞、销售、加工、烹饪、旅游、文创”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独具特色的千岛湖生态渔业经营模式,已成为我国水库生态渔业发展的标杆。千岛湖有机鱼相继进入中南海、人民大会堂、G20 杭州峰会等重要场所,客户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上千家宾馆、酒店,并直供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长期的探索发展过程中,千岛湖打造了“一条价值最完整的鱼”,被誉为大水面生态渔业经营的典范。千岛湖的生态渔业模式,不仅是对习总书记“两山理论”的成功实践,而且成为我国既抓环境保护、又开展绿色发展的成功典范,也成为中央党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教学的典型案例,初步建成以人工放流增殖为主的资源利用与水质保护生态化牧场模式。但与海洋牧场相比,生境修复的生态功能在千岛湖还未充分体现[2]。
图1 千岛湖人工放流(摄影:孙梦婷)
图2 千岛湖新春第一网鱼义卖支持抗击新冠肺炎(摄影:毛安东)
1.1 生态渔业:以渔净水、以渔抑藻
浮游植物是水库生态系统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3]。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千岛湖就出现蓝藻水华,1998-1999连续两年更是爆发季节性蓝藻水华[4]。这与渔业资源迅速下降特别是鲢、鳙增殖放流工作被忽视有关。1999年,鲢鳙产量不足25万千克,为多年最低。
近年来,千岛湖综合借鉴国内外湖泊蓝绿藻水华治理经验,创新鲢鳙鱼种“三级”培育模式,提高鱼种成活率,创新放流鱼种本地化自给模式,专门组建了新安江渔政分站,专门司职大库的护渔工作,有效保护了千岛湖渔业资源。与此同时,公司持续稳定开展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的放流,定向增加黄尾鲴、细鳞鲴等碎屑食性鱼类的放流(图1)。实践证明,通过“人放天养”的生态渔业模式,补充不能在千岛湖自然繁殖或资源受损的经济鱼类可以有效保护和净化水质。鱼类是一个健康水体生态系统中重要及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控制浮游藻类,移除湖内营养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4]。千发集团根据增养殖容量每年向千岛湖投放100 多万千克、1000万尾的鲢鳙鱼种,并实行限额捕捞,以此保持渔业资源持续利用。近二十多年的研究与治理实践证明,在控制流域污染和治理面源污染的基础上,通过实施生态渔业,千岛湖的水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维持。以人工增殖为主的“千岛湖模式”对推动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具有示范性、引领性。
1.2 休闲渔业:渔旅融合、中华一绝
巨网捕鱼,作为千岛湖渔业生产一个主要环节,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一张旅游金名片(图2)。鱼跃人欢的盛况背后,有一支100余艘船只组成的捕捞队,新安江上流传的“九姓渔民”便是这支队伍的主体。相传,元朝末年陈友谅和朱元璋争夺天下,陈友谅被打败后,他手下九员“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姓大将及家眷一千余人被朱元璋贬为“贱民”,不可上岸定居、通婚、私塾、应试,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水上渔民部落。解放后,水上这个特殊的渔民部落被国家招工并组建成了一支专业的捕捞队伍。
经验丰富的捕捞队员根据鱼类的生活习性通过听、闻、看来判断水中鱼群的数量从而确定渔场。通过几代渔业科研人员对捕捞技术的传承和创新,探索、总结的千岛湖“拦、赶、刺、张”联合渔具渔法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开创了我国大水面规模捕捞的先河。2001年,千发集团将捕捞的场景打造成旅游观光项目——“巨网捕鱼”。从此一网扬名天下,堪称“中华一绝”。普通的捕捞作业场景被开发成为定时、定点的常态化旅游项目,游客可参与捕捞,体验渔事乐趣。“渔业、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来千岛湖观看巨网捕鱼(图3)。
此外,千岛湖设立了我国首个休闲渔业公园——“千岛湖钓鱼岛”。公园整合巨网捕鱼、休闲垂钓、皮划艇、千岛湖船吧、古城鱼影3D 鱼味馆展示馆等内容,成为国家级景区。千岛湖渔旅融合的模式获得普遍认可[5],“绿水千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图3 千岛湖巨网捕鱼(摄影:孙梦婷)
1.3 加工渔业:精细分割、鲜冻保鲜
为适应家庭消费群体的需求,实现大鱼“游”上小餐桌,千发集团创新超低温鲜冻技术,实施庖丁解“鱼”,将一条鱼分割成13个部分。
活鱼先进行刮鳞、洗净,再进行分割分段。整体细分为鱼鳃肉、鱼唇、鱼脸、月牙肉、鱼中骨、背脊肉、腹肋肉、鱼排、鱼腩、鱼鳍、鱼尾、鱼胶、鱼籽。一级活鱼在经过现杀放血后,外观上保持肉质白皙细腻。通过零下35℃独创的微晶鲜冻技术,保持鲜冻产品与活鱼一样的风味和品质。
标准化精细分割的淳鱼鲜活及鲜冻产品成为烹饪者优质食材的最佳选择。烹饪技术的研发和提升又使菜肴更具特色和风味,鱼头做成“秀水砂锅鱼头”、鱼胶做成“秀水鱼鳔”、鱼尾做成“群鱼献花”、鱼皮做成“凉拌鱼皮”等等。淳鱼做成了从一条千岛湖有机鱼到一桌千岛湖全鱼宴。
1.4 品牌渔业:品牌建设、点鱼成金
为赋予千岛湖有机鱼独特的产品属性,2000年千发集团突出品牌打造、注册“淳”牌商标。同年10月,“淳”牌千岛湖鲢、鳙等10个品种鱼类通过原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有机食品认证,成为我国第一批有机水产品。此外,集团注册“千岛湖鱼味馆”和“披云徽府菜”两个餐饮品牌,拥有餐饮酒店15个。同时,以鱼味馆为大本营,设立淡水鱼烹饪学校,开发和推广鱼头菜肴推动吃鱼头的餐饮市场,并为全国淳鱼经销酒店提供淳鱼烹饪技术培训服务。以有机渔业为龙头,千岛湖带动了以鱼为主题的特色餐饮、旅游文创等产业的发展,社会综合效益达20亿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千岛湖渔业遭受严重影响。2月27日,疫情危机下的千发集团践行社会责任,进行“新春第一网半价义卖”,限量5000份鲜冻产品线上售罄一空,共筹得124 万元捐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援助武汉的团队购置医疗设备。3月10日,千岛湖渔业复工复产,巨网捕鱼现场被央视、浙江卫视等多家主流媒体直播,面对困境化危为机,千岛湖渔业品牌建设跃上新台阶。
1.5 文创渔业:助力产业、传播文化
鱼拓起源于中国宋代。为传承鱼文化,千发集团专门成立千岛湖鱼拓社,设立中国鱼拓专业委员会,聘任全国各地共12名鱼拓顶尖高手担任理事,成功举办四届“全国鱼拓大赛”和中国鱼拓优秀作品展,促进千岛湖鱼拓艺术的传承与推广。千岛湖鱼拓社创作《千岛湖鱼王》、《鳜鱼王》、《江雪》等千余幅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进行参展。其中《千岛湖锦鳞图》历时3年创作,汇集千岛湖百种鱼类、百首诗词、百方印章,是目前全球鱼拓作品中单幅面积最大、图卷最长、鱼类最多的鱼拓作品。
千发集团还打造了千岛湖鱼博馆暨浙江自然博物馆千岛湖分馆,以鱼文化为创意背景,弘扬千岛湖文化、古城文化、民俗文化和千岛湖渔业历史,开发鱼文化主题民宿鳌山渔村淳乡居,居民生态环境进行提升改造,打造鱼文化休闲度假产业区块,助力富丽乡村发展。同时,千岛湖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法国艺术家Anne Catherine Becker-Echivard 女士合作,创作千岛湖鱼头人系列艺术作品。
2 淡水生态牧场发展展望
淡水生态牧场的核心是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运用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模式,通过生境修复和人工增殖,构建的兼具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渔业持续产出功能的生态系统[2]。千岛湖生态渔业已成为中国大水面渔业的典范之一,是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批生态渔业核心示范点。展望未来,我们仍需在打造现代淡水生态牧场方面加以努力。在做好入湖河流污染[6]控制的同时,我们将在如下方面开展淡水生态牧场工作。
2.1 经营生态化
我们的经营原则是在坚持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科学利用天然饵料资源,通过有机鱼产品转移、转化水体营养物质,实现从集约化养殖向资源化生态化利用的转型[7]。主要措施包括: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及生态项目建设;科学合理利用饵料资源,将全湖划分为不同的生态渔业功能区,分类施策。鱼种培育生态网箱基地规划为生态苗种培育区、淳鱼静养基地规划为质量安全保障区、大水面现有渔旅融合项目规划为生态休闲渔业区、全湖区整体规划为天然水域牧场,在资源生态化的前提下开展经营生态化,逐步形成完整的生态产业链[8]。
2.2 流程系统化
坚持淡水生态牧场产业建设一体化。积极借鉴海洋牧场先进理念和技术,探索推进千岛湖生态牧场建设步伐,构建生产、科研、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数据监测平台,做好水域生态环境和产业布局协调均衡发展规划,完善生产、服务、监管流程,进一步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与加工、营销和旅游统筹工作机制,重点推进全产业链循环生态标准化,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和监管工作,构建三产融合系统化流程。
2.3 组织专业化
坚持深化水域资源监测能力建设。在原有历史资料基础上,科学评估渔业资源现状、资源数量变动规律,了解并掌握人工放流增殖资源及野生资源群体的生长期、繁殖力、食性、种群结构及分布,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相关研究所等国内权威科研机构、院校合作,推进先进生态渔业成果在千岛湖的推广应用,调优千岛湖水产品品质结构,维持品质稳定,夯实现有生态经营模式,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培养一支淡水生态牧场领域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队伍。
2.4 商业标杆化
坚持“一湖推十湖,十湖带百湖”发展战略,将千岛湖渔业发展模式和技术资本化,积极开展技术合作、投资开发、合作开发和示范引领,创新生态渔业领域的“产业+技术”经营体系。千发集团提供水库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合作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提供技术支撑,协同解决水库生态渔业发展中出现及面临的技术难题,共同推进水库生态渔业的发展,促进大水面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同步发展并形成生态渔业的商业标杆。
2.5 内外共生化
坚持“以鱼为媒,广交四海”与社会共融生态化。做好品牌共生,以千岛湖“淳”牌引领合作水库品牌、鱼主题餐饮品牌,助力提升初级产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千岛湖库区地处浙江省西部山区与安徽省交界处,跨界水域需加强一体化合作,积极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水质保护,促进新安江流域生态健康发展,推进科技共生,培养渔业科技专业人才和队伍,引进领军人才,为淡水生态牧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发挥千岛湖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9],构建集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渔业持续产出功能等为一体的牧场化生态系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