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石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定点医院三级防护装备所致医务人员头面部压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0-08-10郑娟蔡崔春李灿史青凌李晓红沈龙芳张栌尹张嫚茹莫永珍

实用老年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面部皮肤胶体预防措施

郑娟 蔡崔春 李灿 史青凌 李晓红 沈龙芳 张栌尹 张嫚茹 莫永珍

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 (DRPI)是指由于使用用于诊断或治疗的医疗器械而导致的压力性损伤,其损伤部位形状与医疗器械形状一致[1]。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期间,医护人员奋战在临床一线,需佩戴三级防护装备,仅头面部就需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及外科口罩。在穿戴多重防护装备持续工作的情况下,头面部易发生DRPI,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26.58%~57.51%[2-4]。本研究对黄石地区进入隔离病区佩戴三级防护装备医护人员的DRPI现状进行横断面调查,探究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期为医务人员头面部DRP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江苏省支援黄石地区抗击COVID-19疫情并进入隔离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医护人员需按规定佩戴三级防护装备,包括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医用外科口罩、防护面屏、隔离衣、防护服、乳胶手套等,自愿参加调研。排除标准:皮肤有基础疾病;问卷不完整者。

1.2 问卷设计 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方法完成问卷设计。问卷内容包括:(1)医护人员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岗位。(2)主观皮肤类型:是指受试者根据自己面部皮肤油腻及干燥程度的主观感受,将皮肤分为干性皮肤、油性皮肤、中性皮肤、混合性皮肤[5]。本调查中将中性皮肤视为正常皮肤;敏感性皮肤常表现为在接触外界的冷、热、日光等刺激后,皮肤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发红等症状。(3)持续佩戴防护用品工作时间。(4)工作结束是否发生DRPI,发生部位及损伤程度。(5)是否采取预防措施及具体方法。其中DRPI组织损伤程度分期参考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2016年4月13日发布的指南推荐标准。1期压伤:局部皮肤完好,出现压之不变白的红斑。2期压伤:皮肤损伤达真皮层,浆液性水疱。3期压伤:全层皮肤缺失,伤口可见脂肪。4期压伤: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可见筋膜、肌肉、肌腱、韧带、软骨或骨头。深部损伤:指完整或破损的局部皮肤出现持续指压不变白的深红色、栗色或紫色,或表皮分离呈现黑色的伤口床或充血水疱。不可分期:由于伤口床被腐肉和(或)焦痂掩盖,不能确认组织缺失的程度。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调查方法,先在本院发热门诊对20名护士进行预调研。经反复调试最终确认后,在2020年2月27 日至3月4 日期间,对黄石地区医务人员推送问卷,自愿参加。设定所有选项为必填项,以保障资料的完整性。问卷数据导出后,由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排除有逻辑错误的问卷。此次回收问卷98份,剔除三级防护不完善27份,不完整答卷3份,重复答卷3份,工作前头面部皮肤已有损伤1份,剩余有效问卷64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生DRP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头面部DRPI发生情况 64名医护人员中,发生DRPI 30例,其中男5例(16.7%),女25例(83.3%),DRPI发生率为47.9%。共发生71处DRPI,平均每位医护人员头面部有2.4处压伤。压伤最多部位是鼻部,其次是面颊。DRPI组织损伤程度最多见的是1期压伤,占86.0%。见表1。

表1 头面部DRPI压伤部位及程度(n,%n=71)

2.2 影响DRPI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穿戴前皮肤状态,穿戴防护设备的持续时间,穿戴设备前是否采取预防措施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与发生DRPI有关(P<0.05)。见表2。

表2 DRPI影响因素分析(n,%)

2.3 影响DRPI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敏感皮肤与正常皮肤相比,其发生DRPI的风险增高(OR=6.676,95%CI:1.387~32.121);与无预防措施相比,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DRPI反而增加了压伤风险(OR=8.366,95%CI:1.567~44.665)。

3 讨论

医护人员在防疫一线工作时,需穿戴多层防护装备,在防护装备持续与医护人员头面部皮肤紧密贴合下,头面部皮肤压力增高,导致与防护用品接触部位的皮肤持续受压,造成DRPI。本次调查发现,医护人员的DRPI发生率为47.9%,发生部位以鼻部和面颊最为多见,组织损伤程度多为1期,占86.0%,结果与其他研究一致[3-6]。

本研究也发现,敏感性皮肤的医护人员发生DRPI概率高于皮肤正常人群。这可能与敏感性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低,角质层皮肤粘合力减弱,致使皮肤角质层屏障功能受损,皮肤抵御外界侵蚀能力降低有关[7]。皮肤物理屏障受损害后,微生物会侵入皮肤深层,导致皮肤微生态紊乱,加重皮肤受损[8]。因此需要重视敏感肤质对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保持皮肤微生态稳定的护理措施。

在本研究中,医护人员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DRPI的效果不佳,这与多数研究者研究结果不一致[9]。水胶体敷料由亲水性的高分子颗粒(水胶体)与橡胶弹性体、低过敏性医用黏胶等共同组成[10],被广泛用于临床多方面,且效果显著。如Ⅰ、Ⅱ期头面部器械性压伤的预防与治疗,烧伤、整形供皮区的治疗[11],各类浅表伤口和整形美容伤口的治疗,慢性伤口上皮形成期及静脉炎的预防与治疗等[12]。由于水胶体敷料使用方便,适合多种类型的低渗出性伤口,临床普通医护人员在预防DRPI时会优先选择使用水胶体敷料,但是忽略了防护设备对头面部皮肤微环境的影响,如过度潮湿限制了水胶体敷料的使用,也忽略了因防护要求水胶体敷料移除时对皮肤撕拉造成的损害。本次调查的医护人员均采取三级预防,需穿戴多层防护设备,皮肤闷热、出汗,形成头面部高温、高湿的微环境。研究证实受压界面皮肤温度增高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13],过度潮湿的皮肤不仅增加皮肤负担,减弱皮肤屏障功能[14],还导致水胶体敷料吸水后,分散在橡胶中的水解胶体溶胀,溶胀会使敷料失去完整性,从而降低敷料的功效。同时溶胀的水胶体会脱离橡胶基底,残留在皮肤上[15],增加皮肤摩擦力。抗疫工作人员每天清洁面部皮肤前需要移除水胶体敷料,由于水胶体敷料黏性较好,在移除过程中易撕拉皮肤,增加了皮肤屏障受损的可能,造成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减弱。

本次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的样本数量较少,且进入疫情防控的隔离病区中,护士比例高于其他人员,因此本文呈现性别偏差。本次调查防护用品相关的压伤判断采取自我报告方式,虽然调查对象为临床医护人员,并且在问卷中对相应的分期临床表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与具备专业知识的观察员进行现场评估获得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综上所述,COVID-19疫情下,医护人员虽然采取了预防措施,但是防护口罩面罩等防护器具相关压伤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因此,对防护器具相关性压伤的预防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致谢:蔡崔春为援鄂医疗队成员,为本研究的样本收集整理作了很大贡献。

猜你喜欢

面部皮肤胶体预防措施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关于人体面部皮肤菌群的研究进展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肉毒素治疗面部皮肤老化临床研究
小学生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黄河水是胶体吗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大学生面部黑色素的测量和分析
比较不同部位皮瓣移植对于颜面部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疗效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