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2020-08-10陈玉芳
赵 亮 陈玉芳
(东莞市麻涌医院 , 广东 东莞 523000 )
现如今社会中高龄人口越来越多,此类人群身体机能较差、骨质流失严重,在发生跌倒或撞击后容易股骨颈骨折[1]。由于患者常会伴随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常规的内固定或保守治疗,均难以保证断骨的愈合效果,股骨头还容易因为缺血而坏死[2]。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让高龄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对减少并发症、促进恢复有着重要作用。我院为了探究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从本院2011年1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患者中筛选74例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方法为掷骰子法,观察组(n=37):男患20例、女患17例,年龄段80-95岁,均值(86.34±4.16)岁,骨折损伤程度Garden分型:24例Ⅲ型、13例Ⅳ型;对照组(n=37):男患19例、女患18例,年龄段81-97岁,均值(86.65±4.23)岁,骨折损伤程度Garden分型:23例Ⅲ型、14例Ⅳ型。2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2组患者手术前都进行全面检查,积极控制基础性疾病;手术前对病情、手术风险、并发症等进行评估,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麻醉方式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呈侧卧位,手术入路为髋关节后外侧。观察组行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将关节囊切开后,取出股骨头,在小转子上端1.5cm左右位置进行截骨;使用扩髓器从小到大处理股骨髓腔,同时清除掉髓腔中的内容物,注意对股骨干骨、股骨近端部位做好保护;再用骨水泥填充骨髓腔,从髓腔顶部开始灌入;调整到合理的前倾角度后,置入合适型号的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置入后持续加压,直到骨水泥固化;股骨头复位后,冲洗并逐层缝合切口,留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行非骨水泥型假体安装,切开关节囊后,根据股骨近端骨髓腔开口位置,在松骨质上用距骨刀做长方形切口,去除坏死的股骨头,留存骨松质,置入生物型股骨假体,安装后调整前倾角度,股骨头复位满意后,冲洗并逐层缝合切口,留置负压引流管。
3 观察指标:(1)统计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长。(2)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分别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估,使用Harris评分量表,项目包括关节畸形、关节活动、疼痛程度、关节功能等,以百分制,低于70分表示差,70-79分表示可,80-89分表示良,超过90分表示优。(3)同时,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假体远端骨折、感染、脱位。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均少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对比
5.2 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Harris评分对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Harris评分对比分)
5.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1%,远低于对照组的21.62%,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n,%)
讨 论
高龄者是股骨颈骨折的主要群体,因为股骨颈有着特殊的供血特点,在骨折发生后容易缺血性坏死或不愈合,特别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机能减退,骨折后更不易愈合,研究发现70岁以上的患者,约有50%的骨不愈合率,所以要合理选用治疗方法[3]。临床中常见的方法有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骨牵引等,其中骨牵引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也就提高了患者血栓、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4]。另外内固定能有效固定骨折断端,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不过前面也说明,高龄患者骨愈合率低,会提高股骨头坏死率,而且术后患者不能负重活动,会降低生活质量[5]。此外,与全髋关节置换相比较,股骨头置换对机体的损伤较小,术后患者可以及早离床活动,进而缩短卧床期、减少并发症,因为高龄患者往往本身的实际情况较差,预期存活时长为5-10年,所以损伤小、安全性高的股骨头置换是最佳的治疗方式[6]。
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有着较低的手术操作要求,只需扩髓后灌入骨水泥、安装假体即可,当骨水泥固化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股骨与假体之间不会活动,因此手术后患者能尽早下床负重活动,为恢复健康创造良好的条件[7]。不过因为高龄患者的代偿功能、能量储备能力等降低,要尽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长,还要及时补充血容量;另外,由于骨水泥的化学物质容易刺激患者的心血管,出现心律不齐、血压降低等情况,所以在手术操作中要避免骨水泥进入血液循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8]。此次研究中,进行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的观察组患者,与进行非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有着更少的术中失血量,更短的手术时长以及住院时长,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患者都比对照组患者有着更高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有2例出现并发症,占比5.41%,对照组共计8例出现并发症,占比21.62%,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能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假体远端骨折、感染、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能更快康复出院,且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对于患者的疾病康复而言具有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能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值得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