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2020-08-09刘小君

读写算 2020年20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预设

刘小君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深入,教学的生成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关键词 预设;生成;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Q4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0-0185-0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原来过于僵化的教学设计和过程需要做出改变,更加强调教学的生成性。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是广大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一、课堂预设与生成间的关系

课堂预设主要表现在课前,指教师结合新课标,结合学生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地设计。课堂预设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和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出来的,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创设最佳课堂效果,对教师来说,是一项艰难的挑战,教师面临的任务将会更复杂。

有一些评价标准认为,完整地实现课前预设的内容和过程,才是完美的教学,才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行为是否发生,也取决于学生。仅仅完成教师教的过程,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怎么能确定有学习行为发生呢?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辩证统一的,割裂开教与学的关系来谈教学必然是失败的。如果只关注教师课前预设好的教的过程,不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就不能称为精彩的课堂。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動,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确定性,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不能放大它的作用。由于学生的差异,教学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生成是必然的。教学的过程也是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个体都是与众不同的。相同的教学设计,面对不同的学生,它表现出来的效果也不同。实际上教学是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统一。要认识到二者之间的统一性,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应多方位考虑,预设是一定的,但在预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课堂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预设的局限性。学生也是教学中的重要资源,预设需要一定的弹性。

真实的课堂,既需要课堂预设也需要课堂生成,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成就良好的教学。如果只有预设,课堂活动变成了教师个人的表演。如果只有生成,课堂活动无目标、无计划。一堂好课需要两者完美地结合,精彩的生成来源于精心的预设。

二、“以生为本”的教学观的内涵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孩子的个性,让每一位孩子在课堂上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如何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这是现代教学需要攻克的难题。在这种理念的要求下,必然会带来课堂的变革,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学会爱,更要在教学活动中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观,主动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来预设课堂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在课堂中通过不断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课堂活动“活”起来,真正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当学生提出疑惑或者是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不能为了“完美”地呈现自己精心的预设,对学生的疑惑或想法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应多鼓励,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不断地克服困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

三、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叶澜教授提出从生命的层次解读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其实是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用动态生成的的观念,重新认识课堂,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观。为了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灵活捕捉生成资源,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参与感和认同感,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首先,教师要真正理解和认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认识到生成性资源的重要性。其次,在课前备课时,在预设时留白,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在设计探究活动时、设计问题时以及精心准备的认知冲突点时,都需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弹性预设,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捕捉生成资源,利用生成资源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最后,在课后,要及时反思,完善预设。

精心的课堂教学预设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动态的课堂生成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预设让生成有的放矢,生成让预设更加精彩,只有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把“以生为本”的观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预设
使用RAW预设调整你的照片
网购广告语中的汉俄语用预设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以生为本视野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措施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