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策略探究

2020-08-09陈素琼

读写算 2020年20期
关键词:课堂策略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陈素琼

摘 要 新课改更加注重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授课的一大标准。新课改以来,教师需要打破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构建上,希望通过这些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0-0138-02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这一教学目标也能够对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产生较强的带动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学习要求的是学生能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学生眼界的开拓、学生思维的锻炼以及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的提高都有好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构建自主课堂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建设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为主要的讲解员,学生在学习中仅仅是简单的听众。教师为学生提出问题,回答并对所学习到的内容进行练习。这种长期禁锢的教学模式一直影响着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是,由于学生适应了长期的应试教育,想要快速地转变为自主学习状态还需要时间。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仍十分枯燥乏味,学生一直被学习所奴役,奋战在各种数学题海中,但是对数学并没有浓厚的学习情感,缺少数学学习兴趣。学习中,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难以建立明确的数学思维,数学整体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而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则是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为目标,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新課改下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是非常重要的。

二、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必要性

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了解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教师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需要注重对课本知识的传授又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来有效引导学生转变为自主学习状态,同时也要运用各种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机会。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选择以及探究的过程,学生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创新以及科学精神。教学中,不再单纯地要求学生去记忆一些公式,而是需要利用猜想以及验证来掌握更多的公式。新课改提出了合作、探究以及自主的教学要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样才会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将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三、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策略

(一)构建密切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情感注入到每一个环节中,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中更加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奠定更加坚实的教学基础。为了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需要从以下两点出发构建密切师生关系。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构建一种和谐、互动的新型关系,将民主、平等、和谐的特征凸显出来,这也是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前提。一名真正懂得学生的数学教师能够对不同的学生给予阳光般的表扬,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激发出课堂主体求知的欲望。自主课堂构建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欲望的激发,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征来创设问题情境,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中,单纯地进行公倍数教学的话,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周围的事物开展教学,为学生多多举例。例如,教师以“接尾巴”这一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出示一个正六边形和正方形(背面有图案),把正六边形固定不动,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围绕正六边形顺时针转动正方形(尾巴),通过对复原图片的转动次数进行记录,来让学生认识最小公倍数。通过游戏过程中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会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同时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这一问题情境中会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此时,教师借助问题情境也能够成为探究过程中的主角,让学生对教师的问题始终持有一种疑惑的意识。并且,在这种疑惑的带动下更加主动地得到问题的答案,构建一种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彰显学生主体角色

各个学科的授课过程就是一种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传授给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应当如何进行独立思考。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有学生领会到学习存有的意义以后才会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应用,并且不断强化自身的知识。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的独立思考留足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效地展示自我。这一授课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有效地凸显出来,同时,学生也会对自主意识更加尊重。自主探究打破了以往的授课教学形式,将学生置身于展示自我的舞台上,学生也能够从中感受到自主探究所具有的魅力。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错误,真正加强教学互动。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首先,在数格子后,学生会发现,给出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跟什么图形有关?”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提供三个问题进行引领,即“怎么转化”“转化后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联系”以及“怎么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等,彰显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角色。

(三)倡导评价主体多元,促进学生自我提升

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各类的评价活动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构建一种宽松、开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进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这样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师长的评价中才能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认识自我,进而实现更加高效自主的学习以及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标准化的学习方式,开展更多元化的评价。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学习小组,在课堂学习结束之后,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由小组同伴之间的互相检查评价发现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再由老师对学习情况以及态度进行总体评价,让学生注意到自己还需要提高的细节。最后通过家长在家对学生课外学习情况的评价,能够让整个学习的过程通过各方面多元化的评价变得更加有目标,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提升。

四、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构建中,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构建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的成长留足时间与空间,提升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价,激发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信心。这样也能够保证自主学习课堂构建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清.让学于生,打造"自主学习型"小学数学生态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5):50-50.

[2]白婉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7):61-62.

[3]区杏湘.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7).

[4]董黎明.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上),2017(3).

猜你喜欢

课堂策略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激发学生质疑,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让一步 让学习真正发生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