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高考格律诗词鉴赏题中的意象分析
2020-08-09周通学
周通学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变迁,教育鲜明地镌刻着时代的烙印。应试教育就像是一支无形的指挥棒,国家考什么,学生学什么。值得庆幸的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国学教育了,格律诗词的教学内容增多了。对高中学生进行格律诗词鉴赏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人生品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阐述格律诗词鉴赏题中的意象的含义、意象的分类、意象的分析和解题方法。通过实践检验,在教学中这些解题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意象;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高考
长期以来,国人多忽视语文的学习,以致于当今学生的语文水平普遍较差,这和我们日益增强的国力不相适应。加强国学教育能增强民族自信心,也有利于促进我们的文化走出国门,因此国家提出了振兴国学的计划。传统文学是国学的重要内容,格律诗词的学习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所以在高中阶段,让学生通过背诵经典古诗词,能够读懂诗词的含义,进而进行赏析是必要的。实践证明,解决诗词理解方面的问题,从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入门,是解决诗词问题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从高考格律诗词鉴赏方面简述意象类考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一、什么是诗词意象
解决诗词意象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诗词意象。诗歌中的意象一般指生动形象的具体事物,这些事物是作者着力构造的,能够蕴含作者的情感,如风雨雷电、春花秋月等自然现象都是意象。作者往往要把各种意象组合起来表情达意。例如绝句《无题》:“今夕芳辰柳半裁,频年只影几徘徊。故园日日缘君扫,传信归鸿早点来。”今夕、芳辰、柳树、影、故园、君、鸿雁,这些都是诗歌的意象。作者通过这些事物,来揭示离别后的惆怅和寂寞的心情,以及期盼故人早日归来的殷殷之情。
二、诗词意象的分类及意象的作用
根据意象的概念,分析作品中有哪些意象,都属于哪一类,因为不同意象表达不同的情感。意象包括人物、事物和景物三个大的类别。例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首联中意象“征铎”和“客”暗含了早行时的忙碌场面以及诗人当时的思乡之情。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意象组合,诗人这一人物形象就暗含在堆叠的意象中,这六个名词排列出六个事物意象,诗人勾勒这些意象,表达了早春出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槲叶落”“枳花明”,这是描写早春特有的景物意象,点出出行时的时间。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景物意象揭示人物心理、人物情感。可见人物意象、事物意象和景物意象彼此是关联的,一般都是为人物意象服務的,都是要表达主人公的情感。总之,我们通过分析意象的作用促使学生获得人生的感悟,升华灵魂,净化心灵,让学生学会做人的智慧。
三、根据诗词意象分类确定答题技巧
下面笔者根据诗词意象的分类,结合实例阐述诗词意象方面的若干考题,并给出解题策略。
第一,确定诗歌表达的人物,对人物进行客观分析。诗词中的人物意象一般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作者自述,另一种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我们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要着眼于人物所生活的环境,要着眼于人物在环境中的表现,要着眼于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结合背景资料,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精读议论性语句,斟酌人物情感,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了解意象的内涵。例如,“窗下双燕如美眷,一叶筏子任翩跹。捎来书信捎来剪,裁剪春晖一片暄。”诗人意象是通过“双燕”“筏子”“春晖”等表现出来的,表面不是写人,词人借景抒情,实质是作者自己心情的表露。通过这一组意象,揭示了人物的喜悦心情。
第二,有些诗歌具体描述某件事物,通过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的综合运用,将事物人格化。例如绝句:“病眼方随梅并开,便扶藜杖上高台,甘州城外峰千座,只供乾斋笔架来。”病眼、梅、藜杖、峰、笔架表面是写景,实际是写人物。“峰入笔架”,景物进入诗人的眼帘,作者也许在写生,把这些美景勾勒出来。写出一位老人登高望远,可以看出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再如,诗歌中常常用松树象征长寿,用乌龟象征长寿,古人的名字中常常含有“龟”字,如龟龄。如还有用菊花象征孤傲的,即作者把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其他事物所蕴含的品格折射出来。高中语文对诗词意象类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意象的内涵来设题的,注重事物特征的分析,探求意象的象征意义,进而分析并把握诗词的内在意义,归纳诗词主旨。学生要抓住事物意象特征的词语,从外形、色泽、声音、神态以及主人公的动作、语言特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的环境,揣摩诗人所寄托的情思。
第三,根据问题阅读诗词,探究景物意象。例如,刘白杨的《惊蛰前日》:“才听消息与梅翁,即向枝头问早风,总是心情藏不住,春冰一破便朝东。”这首诗写了几个意象?每个意象有什么含义?这首诗很明显是写景的,景物意象有梅翁、枝头、早风、春冰等。作者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各个意象串联起来,每一个意象都表达了作者特定的情愫。作者期盼春天,心情愉悦,出门看春,一个动词“问”字写出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通过这种渲染,表现了诗人敞亮的心和豪迈的情。
参考文献:
[1]罗光羽.品读诗词 由象入境[J].语文教学通讯·D刊,2020(2).
[2]李才权.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策略新探[J].教学与管理,2017(31).
编辑 李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