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提高课堂实效性
2020-08-09许婷婷
许婷婷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首先,以育人为本,把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培养为重点,把儿童培养成热爱生活、乐于探索、有良好品德的好学生;其次,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力克服成人化的倾向;最后,突出综合性,強调活动性。
关键词: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结构,从生活性、综合性和活动性三方面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一、拓展教学空间,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课程的生活性
杜威曾经说过:“为生活做好准备的唯一方法,就是参与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或有用的习惯,就是在岸上通过动作教儿童游泳”。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经验不能跟实际生活脱节,而应当通过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课堂应当从教室发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的儿童生活空间,充分挖掘来自学生生活中的资源,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现实中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才能不断地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在《同学之间》一课的教学中,导入新课后,笔者先引导学生从自己身上曾经发生过的同学间互相帮助、分享、关心等真实事件,从中体验、领会同学友谊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美好;然后课件出示教材中“设身处地”里第一个事例,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并让他们随机谈谈各自的感受,以此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此时,再出示“设身处地”一词,让学生结合事例谈一谈对这个词的理解;接着抛砖引玉,接连出示另外三个事例,让学生任意挑选其中一个事例分组表演、讨论,最后全班汇总。这三个事例中有两个事例是笔者在课前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调查准备的真实发生在学生周围的事情,以此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他人在受到各种伤害和得到别人尊重、理解、宽容时的心情,以及帮助他人后的愉快心情。从而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正如教育家赞克夫所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之上,那么教室的天地就会非常的开阔”。
二、开辟生活渠道,关注学生综合发展,渗透课程的综合性
“道德与法治”是把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的有机融合。这种教育的整合不仅是生活中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的整合,也是儿童与这些因素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尝试一种与生活本身一致的综合的课程形态。
如在《全家福》的“尊敬长辈的礼节”这一环节中,运用日常生活的录像和公益广告片,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发学生对亲情的“反哺”,懂得对长辈的责任和礼节。同时在“你能做点什么”环节上设置了三个具体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将自己对长辈的尊敬、关心这种情感体验转换成实际行动,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此外,《道德与法治》课可以与学校活动主题相结合,如结合本学期“民族精神代代传”这一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搜集民族英雄、创办民族精神板报、写体会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与学校开展的“我与城市精神——诚信”这一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学习理解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会尊重别人的同时,尝试到学校、社会生活中去体验诚实和守信,从而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关注了学生的综合发展,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多种活动形式,突出课程的活动性
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创设学生能够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能够给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生动活泼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注重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去活动中探究,然后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该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杜威曾经提出“做中学”的观点,主张儿童通过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真实经验促进发展。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儿童用游戏、调查、实验、探究、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感受、体验、领悟、表达和构建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训练活动习惯,使活动具有实效性。如在《全家福》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自己介绍家庭成员、自己摆家庭成员关系图、自主建构对家庭结构的认识;通过丰富的情景,自己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小组交流、合作、讨论,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和尊敬。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总的来说,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以关注每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切实做到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体现课程“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关注下学做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