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
2020-08-09冯晶晶
冯晶晶
摘 要:美好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浓缩凝聚的宝贵精华。一个人只有拥有优秀的德行,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能全面发展各种才能,也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在新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取代三维目标成为新时代的新课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进行素质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德育必须排在五育之首,并且应当渗透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因此当下最为重要的就是精神水平的同步提升。而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应当是来源于中学时代。所以,如何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德行,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立德树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相互联系
树人先树德,教书先育人。德育在教育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尤其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德育是他们全面发展、成长的坚实基础,因为中学生尚处于身心不成熟、不完备阶段,对于世界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思想上可能会冲动、偏激、感性,容易被外界的不良风气所诱惑。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式电子产品的普及让人目不暇接,他们往往不能有效辨识出利害,很容易走上歧途。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
学校教育的课内、课外知识又可促进学生优秀品德的快速形成。知识的熏陶、名人的影响、集体活动的感染、大自然微妙的点化,这些都可能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德行的有利条件。
这一点在天祝县农村学校的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是民族自治县又是农村地区,地域贫穷,思想落后。很多中学生沾染上了不良社会风气,如打架、抽烟、喝酒等,屡禁不止。后来在学校组织的很多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的活动中,他们参与其中,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二、促进立德树人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措施
(一)教師用爱心感染学生
首先,教师不仅要有才气、锐气,更要有志气和精神气。学正为师,德高为范。反之,师之无德,教之无效。作为教师,我们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又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做好榜样和示范,这样的老师才能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也才能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精神浸染,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其次,有爱才有教育。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热爱学生,才能感染学生;热爱学生,学生才会亲近老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有爱心的老师,学生才能敞开心扉,认同老师说的话,坚信老师讲的道理,从而摒弃心中疑惑和心理阴暗面,有效识别生活中的有害和诱惑。
最后,语言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话是感化受教育者心灵的工具,它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取代的。教育的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对待人心灵的艺术。”教师不经意间的一句鼓励可能就会是学生终身自信的源泉。
天祝县的农村学生调皮好动,却又敏感脆弱,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因此,他们在课堂上总是怯于举手质疑或回答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耐心鼓励了,“同学们,你们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吗?”“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勇敢突破自我的感觉吗?”这时,若适时让一位平时发言积极的学生首先发言带动大家,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从而把自卑、不爱表达的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二)课堂内外正确引导
课堂教育应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渗透德育内容,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基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比如在刻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耐心、恒心、能吃苦、会谦虚的人生态度。例如,在上语文课时,李密《陈情表》的深度解读会让学生感悟到父母之恩、养育之情的伟大;在体育课上的球类运动或拔河比赛等集体活动中,学生可明确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而在历史课的学习中,学生则会为那些前赴后继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而献出生命的中华儿女落泪,致敬……
在天祝县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内容不只渗透在各科的课程讲授中,学生的课余活动也较为丰富多彩,有田径和球类运动会,有国学经典诵读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文艺汇演,还有拔河比赛、作文竞赛等各类竞文比武之赛事。在活动中,学生不光展示了文、武之才能,更重要的是从中收获了不可言表的人生箴言,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他们将受益终生。
(三)将德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生活是位默默无闻的哲学家。它的时时处处都藏有玄机奥秘。作为生活最为感性的读者,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多愁善感,我们要抓住机会进行适时引导。比如在周一早上升旗时,身着正装,脱帽肃立,高唱国歌,目视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参观博物馆时,学生会被祖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所征服,会被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所震撼,从而去了解更多这样的故事;甚至有的学生因为看到同学因打架而被学校处分,从而想到“和平才是硬道理”,又以小见大,撰写了“和平共生,和谐共赢”的小论文……
总之,德育工作应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不应刻板教条,它是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的。当下盛行的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开笔礼”或“拜师礼”就是如此,在对学生学习生涯倾情祝福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尊师重道的初步熏染,许多学生、家长当场落泪,可见其影响之大。
参考文献:
[1]周春宝.丰富育人活动 培养学生美德[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78-79.
[2]靳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人民论坛,2018(29).
[3]邵蒙蒙.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