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经典教育思想研究

2020-08-09高阳峰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论语

高阳峰

摘 要:《论语》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的煌煌巨著,在两千多年来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思想和处事方法。这些思想是在孔夫子与弟子周游列国和诸多先贤激烈辩论中,由思想的火花碰撞而形成,故而称之为“论”;又因其是记载孔子和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因而称“语”。《论语》反映了孔子对人和世界的美好认知,是对君子的解读,也是对和谐世界的刻画。从孔子的经典语录出发,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做出分析解读。

关键词:教学之道;学习之道;现实意义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说法,华夏五千年出了两个半圣人,孔夫子就是其一。作为做到了立功、立言、立德这样“三不朽”功绩的圣人,孔子在教育方面自是颇有心得。都说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即便是放到现在,孔圣人的思想也通过孔子学院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也深深影响着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们。下面笔者将为大家剖析孔夫子的经典教育思想。

一、教学之道

(一)教学态度

1.有教无类

孔夫子推崇有教无类,即倡导不管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师者不应因贫富、善恶而改变对学生的态度。现代社会,“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选拔,全民教育被普及开来,百姓的素质也越来越高[1]。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诲人不倦是孔子对自身教学最高的要求,教导学生要不知疲倦,现代老师充分领悟了这一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老师被称为园丁,用无私的奉献精神来滋育祖国未来的花朵。

3.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

真正爱护一个人,就应该给他教导,让其知道人生的艰辛和自身的不足。现代老师不仅仅是充当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的职责。学生未进社会这个大染缸,对这个社会和人性的认知大都是由老师那里得来,身为老师应牢记这句话,做好自身的工作。

(二)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

孔子一生教出七十二賢者,其对待不同弟子时的教学方法也是完全不同。不同的学生资质不同,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和自身所处的环境不同,自然不能够用一样的教学方法。现如今大班授课,一个老师要管很多学生,因材施教,才能确保每一朵花朵都能够茁壮成长。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导学生不能只传授知识,要教导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这个意识,学生只有真正将学习当作乐趣才能好好地完成这件事情,若每天只是完成学习任务无论如何也攀登不到知识的塔尖。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也是当代很多老师都认同的一个观点,很多学生钻研问题没有耐性,稍遇到瓶颈便开始求助他人,这样对自己的提升没有一点帮助。所以孔子讲究只有当学生认真钻研过问题后发现自己无法解决,这时候才应该去帮助他。

二、学习之道

(一)学习态度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曾问道于两小儿,这便是不耻下问的表现。人力有时穷,没有人生而知之,对这世上的一切问题都了如指掌。当面对自己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向他人虚心求教,达者为师,知识是没有尊卑贵贱之分的,只要你懂得比我多,你就能成为我的老师。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句话当是和上述思想相互呼应的,不懂就是不懂,切莫要假装自己了解了,这样不仅会让别人看低自己,最重要的是使自己失去了一次汲取知识的机会。所以孔子教导学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认清自己才能够有所进步[2]。

(二)学习方法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现如今课后复习是每个老师都会强调的任务,这一学习方法也是很多学生在做报告甚至检讨时都会提到的,但事实上却是鲜有人能够做到。事实上这就是学习知识的一条最佳捷径,不断去温习以往的知识,反复总结归纳,便能够从中得出道理,从而得到知识上的升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孔子对学习方法的一种总结,同样适用于两千多年后的社会,很多学生要么蒙头死学而不去动脑思考,要么一直沉浸在思考中不去汲取外部知识。孔子早在多年前就对这两种方法做了批判,这样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去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才能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研究《论语》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深深影响了其后一代又一代的老师,对我国目前的教育格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学生可以从中明晰学习的方法,悟得做人的道理;老师则可以从孔子平时的言行中总结出教育的方式和意义;对于学校而言,《论语》表现的更多是对未来教育格局的畅想,更像是一种指导学校未来发展的方针。《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很多新手父母忧心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其实大可以从《论语》中汲取经验,宽松适度的教育方法对维护家庭环境也颇有帮助。《论语》在我国的地位已不仅仅是一本书了,它更多的像是华夏人民的精气神,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找到美好的地方,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解惑的方法。有了《论语》,才有了如今温良恭俭让的华夏儿女。

《论语》中蕴藏的经典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现在它将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将中国的文化播撒向世界。作为老师应该充分研究分析孔子传递的教育思想,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靳争.《论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解读[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3):110-114.

[2]李国艳.浅谈《论语》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语文天地,2017,87(22):91-92.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家庭教育专项课题《〈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新型家庭教育的影响研究》(GS[2019]GHBZX047)研究成果之一。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与现实意义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党内批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半部《论语》治天下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