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专业化的文本解读促进高效阅读教学

2020-08-09卢卫东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概念界定理论创新

卢卫东

摘 要:对“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的专业性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进行理性思考,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性、文本解读的专业性、阅读教学的高效性进行界定,从丰富课改内涵、关注课程热点、创新教学实践等层面进行梳理,围绕语文的专业属性、文本的课标价值、教学内容的重构,以及语文课程的学科性、教材编排的文体性、语文专业的方法论方面,提出相应的文本研读与课例研究、课堂观察与学科调研、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等策略思路和助力建议。

关键词:文本专业性解读;概念界定;研究假设;理论创新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新课程鼓励教师在教材文本的创造性解读中使用教材、超越教材,根据课程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对教学对象进行专业理智的整合重构。基于教学内容优化的文本专业性解读研究,正是循着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认识而思考探索的、以文本解读、课例分析、教学设计、课堂观察与教学评价为主要内容的一项学科教育课题。

一、丰富课改内涵,增强教学内容的优化性

1.自觉遵循语文的专业属性

课堂教学不能脱离语文学科的专业标准,新课改对语文老师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很高的要求。学科教师要主动针对自身业务素养低下、语文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模式单一、知识水平不高、课堂教学技巧欠缺以及课文文本解读的失误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专业精神、有使命感的自我成长反思。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对、教好语文课,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扎实解读文本的课标价值

文本解读要达成课程改革的目标,文本细读要紧扣课标的内涵,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备课也要有新理念、新视野、新要求与新方法。解读文本是与课标、与教材、与学生、与作者的智慧心灵的对话。解读文本要本着新课标所要求的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来生发,并进行语文工具性的解析。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促成新颖巧妙的教学设计和扎实高效的课堂预设与生成。

3.精准优化教学内容的重构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是施行高效教学的永恒课题,语文教学内容的优化离不开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精选与确定。要精确分析从形态层面呈现的教材内容和从理性层面表现的实践意图,尤其要关注在教学材料中所传递的课程信息。完成课程的学科任务,必然要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建设,既可在教学中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沿用,又可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

二、关注课程热点,提升文本解读的专业性

1.回到语文课程的学科性

语文的专业成长包括对言语文字的敏感性、文学形象的审美性以及语文思维的成熟度。这也是语文作为汉语类课程的教学价值所在。语文教学只能成为“语文性”的,要坚决剥离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非语文”的现象。教“纯粹”的语文,回到传统的语文学习的“诗教”本身,回到“语文味”这一阅读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规范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建立一套“纯语文”的言语分析与课程形式体系。

2.破解教材编排的文体性

作为课程体系,语文教材中特别是作为阅读教学载体的文章篇目,都会在其课程定位下,以其文体归属进入特定的教学框架系统,完成单元乃至学段的课程教材使命。在文体性与主题性的完美结合中,阅读教学中具备的文体意识,展现出该文体类别鲜明的特点,在教材编列中表现出在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技巧的运用和语言的表达等方面的教学的统整性与操作性。

3.掌握语文专业的方法论

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用专业的技术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从文本解读的方法论层面研究“基于教学内容优化的文本解读”的问题。可以紧扣课标,研究课程,统筹教材,进行文本“素读”。也可开展陌生化阅读、拓展性阅读、内涵式解读等。可对词语、文句、文段的内蕴进行深层次体味,可以进行任务驱动型的群文阅读,对文本的主体意义進行多维解读。

三、创新教学实践,助力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1.文本研读与课例研究

语文教改无论向哪个方向伸展,都应该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的问题,关键是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得对”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针对突破教参既定结论及惯常思维、教学定势,甚至偏差教学内容,开展语文专业性批判,对教材文本提出独到的、接近真相的理解。解读文本应该扣住文本、品味语言、体悟思想内容和情感,课例研究应该是“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

2.课堂观察与学科调研

开展学理阐释视域下的课例研究,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或细节的细致观察和深入反思,在剥去教师个人因素之后揭示出一堂课何以好,何以不好,其根本是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进行基于教学内容优化的文本专业性解读研究,对当前阅读课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调研,就虚假的师生对话过程、架空的文本解读、滥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淡薄的师生朗读意识等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3.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探索动态课堂中的教学内容选择与优化策略。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解读文本能力的高低表现在课堂达到的状态上。要上好语文课,教师的功夫在课前的“备”,也在课后的“思”。阅读教学的内容怎样“教得好”,关键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如何挖掘和展现语文学科魅力,如何把握课堂结构与教学节奏,如何展现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等问题,均应重视与探索。

推进语文课改,关注阅读教学,抓好文本解读,体现学科思想,实现课程价值,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语文素养,都应该把阅读教学的文本专业性解读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介质,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激活课堂,在课程知识与能力素养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提供可能性条件。

注:本文系“陇原名师”专项课题《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的专业性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GS[2017]MSZX077)成果。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概念界定理论创新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
略论高中政治课生态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