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教育对西部农村教育改革实践的积极影响
2020-08-09田海龙
田海龙
摘 要:新教育实验是一项对于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极为重要的工程,它通过丰富的内涵在行动与建设中,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它改变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与职业追求,也改变学生们的核心素养能力与视野。文章总结了新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的正面价值,为进一步推行教育转型提供借鉴。
关键词:有痕教学;参与度;教育灵感;新教育
近几年,新教育的春风吹入教育西部教育薄弱区,在西部的农村中学试点新教育的教育理想的过程中,校园迎来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好生态,新教育致力四大改变,在农村呈现出新的内容延伸。
一、 改变农村教师的行走方式
当探讨农村教师对于广大农村执教的教育追求时,就会发现,长久以来,部分西部农村教师仍然保持着淳朴奉献的教师天性,愿意用有效的教育成果改善农村受教者的家庭境遇,相当一部分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学生考分挂钩未来,也是决定农村家庭未来生活质量基石,而又由于收入所限与观念限制的家长对于教育的薄弱投入成本现实,大部分农村教师工作中心仍然聚焦在成绩指标的不断平衡与攀升中。“两耳不闻教改声,一心刷题追成绩”是这部分具有优秀无私奉献的教师的目标。教师自我生命价值与教学创造力在追赶升学与指标的攀升中,高成本地加倍消耗。
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幸福感尤其是定义于农村学生群体的幸福感,越来越多元化。当教师走进校园,发现在乡土之间和谐宁静的空气中,学生是生活水平较之之前日益提高的新型农村孩子。可传统观念巨大的惯性与西部城乡差距使得新入职的教师仍然会有与七十年代教师希望学生进城学习,改换门庭的教育心愿发生契合,教师希望更多的农村孩子进入更广阔的领域与体验更加丰富的人生。教师把可能实现的省重点与双一流规划在优秀学生未来的人生履历里,教师在教育的未来,暗暗地为孩子的教育结果与未来薪酬算好可能,等待着学校更多孩子进入省级重点与双一流学校,成为区域的招牌,这便是西部农村学校的少有抵御教育质疑的话语权与不被漠视的存在感。但实质上这样脆弱的话语权与存在感,本该不是农村教师群体从业追求的学校核心目标。
教师追求完整的教育人生的意义,是对于幸福动态的时代理解。今天校园里的农村学生在多元的社会结构中有着自身激荡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仍然抱着教育改换门庭的传统功利观念,将在这个数据时代遭受巨大的挑战。即使进入了双一流大学,教师仍然发现部分农村学生的自卑感如影随形,早期过于单一的功利性教育使部分农村学生并不能在高等教育中焕发科研创造力与收获优秀教育资源带来的踏实成就感,这本是最靠近田野最富有实践经验的群体,却被消磨于城市喧哗的无所适从中。
所以今天的西部教师,面临着新的农村教育环境,行动将不再是将停留于前几年的宣言阶段,而是真正地去用教育践行,因为在我们的这几年的新教育实验观察中,相信新教育带给农村学生巨大的创伤愈合力与自我更新的执着及丰富自信的生命体验。行走在这条践行“幸福教育”的路上,教师更加需要对于学生细腻观察与全面地理解,要真正地抛开“我选择代替你选择”“都是为了未来你过上好日子”的惯性教育思维。
新生代的农村学生,生长在网络时代,较之从前的学情,有对于信息的敏感与对于自身价值的追问,所以面对新的学生群体更加要尊重学生自己对自身的未来规划,一个西部农村的学生如果想要加入“电竞行业”有所发展,是被认为“不务正业”“置家庭负担于不顾”。现实是国家电竞产业的人才需求真实存在,学生的愿景选择是在这个信息时代下平等的思考。教师要站在一个能够理解真实当下的基点上出发,教师无法预见学生未来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所以培养学生的价值倾向是多元的,必须清醒面对现实,农村生源加入中等职业教育的数量将持续增加,朱永新教授在著作中谈到教师通过分数体现自己的价值,是一种教育的变味,而对未来大部分流入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薄弱生的新教育培养迫在眉睫。在薄弱地区,学校需要真正地用新教育的理念来注入一种加入变革的勇气,不否定自身,正确评估自身存在,在漠视与忽略中找到自己的真正价值定位,在新教育的实验布局中赢取自己的教育资源。
二、 改变农村教师新教育改革的参与度
2019年8月,《中国西北教育发展论坛》在甘肃天水召开,谈到“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是当下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也谈到高质量的教育以教师来保障。新教育在西部地区慢慢开展之际,恰恰需要广大农村教师积极参与,我们必须认识到新教育对于传统农村教育的改革与激励。
从教育故事的叙述开始,已经有一部分农村教师发现新教育带给自身的改变契机。关注新教育的实施举措,并在自己学科领域内积极找到构建新教育理想的“战略思想。”这对于教师的发展极为重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组织“新教育叙事”等系列主题活动竞赛,鼓励农村中学教师积极参与,消除因为闭塞而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忽视现象。新教育的相关培训与“种子教师”的长期培养使新教育理念推广由面及点。
当下极力扩大西部农村新教育激励的受益群体,不仅是只针对各校的年轻骨干教师,老教师的激情点亮同样重要。教育提升整体风貌,通过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焕发教育的魅力。
对于因为贫困而弱势的学生群体,农村教师有责任把教育的温暖传递给社会。正是因为教师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扩大参与度,立体式的自上而下的在新教育生活中找到自己创造的契机与所为面,而自下向上地不断良性回馈于交流,将形成有益的新教育生态。
三、 改变农村教师的行走方式
前段时间,网络有位视频制作博主“李子柒”成为话题人物,在国外社交媒体吸引粉丝735万,受到了热捧。那些不分肤色、语言的人们在其短视频内容的留言中,有最真诚的赞叹与祝福。处于世界其他角落的人们发现原来生活在四川,也有那么多可供挖掘的闪光之处。那些造茶、造纸、织造蚕丝被的点滴过程带给观者田园牧歌的美好纯真感受。那些从城市回归农村田园生活中用心经营的表达痕迹,让部分疲惫的中产阶級感受到农村生活的魅力,征服观者的是创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生活充满灵性的时光纪录痕迹。
教育的灵感,往往在于对于现实生活的广泛学习,“李子柒”的话题热度也许几年后终归淡去,但对于农村教师仍然有可借鉴的灵感,汲取于教育生活点滴的营养,酝酿有价值的素材,农村教师也有属于自己丰富多彩有创造性的新教育生活。
对于新教育实验中的农村中学老师,不用一个僵化的模式去规范教师的成长,但仍然建议农村教师,在教育中有意识追求“有痕教育”,当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因为在岁月中的模糊而不见,教师在成绩指标的考核下变得战战兢兢,反复焦灼,而忘了保持自身鲜活的生命力时,有痕教学会让我们的反思有依托,我们的创新有源泉。
长久以来,教师的教育生命是与学生学习生命一般的,皆同等具有塑造价值。从80年代起,追求教师独立思想价值的教师将思考实现于文字,那些坚持思考学习创作的佼佼者渐渐成为行业里的专家。而由于相对闭塞的外在环境,教育信息流通闭塞的农村教师努力克服教育资源不平衡引起从业自卑,而敢于表达自己教育的所想所得,选择成为一名对农村新教育有真知灼见的教师,首先突破的是对于自我能力的设限与束缚。
与先进城市的教师,开放的心态、专业内的精英培养相比,农村教师敢于在教学中保留自己的教学痕迹格外重要。个性的教学设计,曾经点滴的创意,新媒体的不断学习使用,学生的成长变化,校园生活里动人的微小记录等,最终能在渐进的时间流中发现自己教育的独特之处与魅力。
举例来说,“一师一优课”的评选中,倘若在几年的评选中教师都乐于参与,就可以通过影像,清晰地感知到自己教学能力素养的变化,看到对教材的解读与设计的实现差距及与同行业间的差距等。教师主动学会使用美篇,快剪辑,微课等新媒体技术的制作,事半功倍。把作品进行交流,就又给学生打开了另一面教育的窗口,记录师生之间的时光日记,记录农村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可以提供给自己与教育专家做研究的资料积累。对于有思考,有创造力的农村教师是更好的激发,也使社会关注农村教育生活。
四、 改变农村教师的科研范式与成长模式
正因为高质量的农村教育保障的主体是农村教师,所以新教育培训内容的连贯性、灵活性、长期性格外重要。部分一线农村学校对于培训内容没有选择权,一切围绕上级教研任务被动接受,在农村优秀教师资源奇缺的教学环境下,尤其是遇到中高考在即,教学一线管理者常常处于选择的两难境遇。学程不能断,培训帮助教师提升也不能拒绝。有些地区,教师的教育培训随机性较强,往往打乱教育节奏,但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
要试图在培训区域内对于学校实际进行真实的考量,根据区域校内的薄弱学科与教学理念实践有针对性的培养,而不仅是为贯彻而贯彻,把培训的主动选择权放到一线教育实践管理者手里极为重要。区域薄弱教育管理者,可以上报需要培训的内容,我们暂且认为这就是各取所需,往往只有在经过多年的一线管理,他们才能够清醒地看到本校教师的局限与不足,进行薄弱学科的培训上报。另外农村的某一优势个性项目在持续实施几年就会发现瓶颈。这时候也需要更优秀的指导者的培训伴其持续发展。而这种情况下,培训者不能仅仅是掌握理论讲座就来上阵培训,对于教育田野的持续关注,考察,才能使培训方案更加科学,使其在区域内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保障全民的教育素养素质,要避免培训时的培训者主观的圈定培训范围,因为农村人口的流动性,更应该为他们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所以精心挑选的培训内容的现代化接轨将积极帮助广大西部地区改变教育质量。
新教育的宏远目标是培养新的国民整体素质,让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在这个时代重新焕发活力。
参考文献:
[1]周国平.让教育回归人性[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
[2]童喜喜.智慧行动创造教育幸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田海龍,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