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8-08孔晓红黄丽嫦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延续性阻塞性出院

孔晓红,黄丽嫦

(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广东 肇庆 52606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的呼吸系统疾病,疾病现无特异性治疗方案,临床治疗以抑制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准。由于治疗周期较长,患者的生活行为习惯是否科学对于治疗效果意义重大。研究将以科室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剖析院外延续性干预对于改善慢阻肺患者院外生活质量的效果,作以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将科室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例进行对照研究, 采用数字双盲法将对象分为研究组(n=60)男33例、女27例,患者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62.9±3.5)岁,慢阻肺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1.1)年;对照组(n=60)男34例、女26例,患者年龄57~70岁,平均年龄(63.6±4.1)岁,慢阻肺病程1~5年,平均病程(3.0±1.3)年。两组病例的各项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对比研究的基本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仅执行常规出院宣教,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方法:(1)建立患者信息档案,出院前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疾病及身体状况、用药情况;(2)成立延续护理小组,患者出院后3d对患者进行简单的电话随访,出院后1~3月根据患者的情况反馈进行1~3次的回院参加患者教育会或红围巾患者教育会等,以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饮食和生活行为习惯,通过健康手册和病例对比讲解向患者介绍慢阻肺院外康复阶段的注意事项和禁忌,并给予相应的情绪辅导,让患者意识到慢阻肺虽无特异性治疗方案,但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科学用药,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对象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表格共计36个条目包括:躯体功能、健康致角色限制、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致角色限制、心理健康共计8个维度,单个维度总分100,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则评分越高。

1.4 统计学

以SPSS 18.0软件收录结果数据,检验结果作t检验,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随访显示:研究组出院后3个月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SF-36评分对比

3 讨 论

延续性护理是当前应用于慢性疾病或康复周期较长患者中的一种护理手段,旨在将院内科学的看护和行为管理,延伸至社区及家庭,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达到延长生存期或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周期较长,疾病所引起的各症状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破坏,在无根治手段的情况下,通过良好治疗及生活行为习惯的树立达到生活质量的改善是目前针对该疾病治疗的主要目标[1]。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慢阻肺患者中须注意以下几点:(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健康知识宣教须尽量避开专业术语的讲解,以举例或成功治疗案例讲解等易懂的形式进行,以免患者出现理解上的偏差[2];(2)心理护理,慢阻肺的治疗周期较长,随着治疗或康复进程的推进,患者心理状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心理护理须重视持续性[3],不能以患者某一个时间段的心理状态评估心理护理的效果;(3)生活指导,合理的运动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但须告知患者运动量盲目增大的潜在风险[4],同时在用药上须叮嘱患者和家属未经医护人员的许可不得擅自调整药物剂量或轻信市面上的保健品及“偏方”;(4)合理膳食是保证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但考虑到老年患者大多形成固有的饮食习惯,因此在饮食计划的制订上须适当予以考虑,以避免患者出现抵触情绪,导致营养摄入不充分的不良后果[5]。

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对比来看,出院后进行三个月随访,生活质量量表八项指标评分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延续性护理在改善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通过延续性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提升其依从性,进而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经对比研究效果确切,值得借鉴并推广。

猜你喜欢

延续性阻塞性出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第五回 痊愈出院
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
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