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阳市农村特岗教师生存与社会保障状态
2020-08-07段娜
摘 要:以信阳市各县区农村特岗教师为调查样本,从物质生活状态、心理情感状态、职业认同状态及专业发展四个方面调查了解信阳市特岗教师的生存状况。据此提出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以提高农村特岗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特岗教师;生存状况;保障措施
基金项目: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信阳特岗教师生存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9JY012)。
1 引言
自2006年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来,河南省“特岗计划”取得了丰硕成果,大批高素质的高等教育人才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河南省“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突出存在的师资总量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整体上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因此,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继续实施“特岗计划”,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招聘特岗教师1.58万名,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一线教学岗位。特岗教师作为实施“特岗计划”的最重要载体,肩负着提高农村师资队伍水平、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大使命。然而,特岗教师从优越的校园环境到艰苦的贫困地区,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巨大改变导致特岗教师在工作、生活、思想中存在巨大的落差和困难,极大地影响着特岗教师的工作态度、专业成长以及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信阳市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了解特岗教师的真实生活状态,并提出改善特岗教师生存状态的建议,以期为提高特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保证特岗计划的顺利实施,进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 调查方法
生存状态是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文化背景中个人所处的不同的物质、精神状态。在本研究中,生存状态主要指特岗教师的物质生活状态,如收入状况、住房保障、医疗等;心理情感状态,如人际关系、文体活动、恋爱婚姻、生活满意度等;职业认同状态,如择业原因、工作压力、二次就业取向等,以及专业发展四个方面。
本调查共发放特岗教师生存状态问卷106份,收回有效问卷106份。调查涉及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息县、罗山县、固始县、光山县、潢川县、商城、新县等部分乡镇中小学2017-2019年之间就业的特岗教师。其中,男教师40名,女教师66名。笔者还到浉河区和息县进行实地调研,对部分乡镇中学和村小的特岗教师进行了实地访谈。
3 结果及分析
3.1 物质生活状态
问卷主要从工资收入、学校伙食、住房保障及医疗条件几个方面来调查了解农村特岗教师的物质生活状态。
调查结果表明, 13.2%(14人)的教师收入处于较低水平,70.8%(75人)的农村特岗教师的收入在当地处于中等水平,仅16.0%(17人)的教师收入处于较高水平。在106名特岗教师中,仅40.0%(36人)的教师对自己的工资收入表示满意,其余教师仍期待自己的工资收入能有所提高。所幸的是,88.7%(94人)的特岗教师能按时足额领到工资,但仍有11.3%(12人)的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按时领到足额的工资,且有42.5%(45人)的教师在学校里没有享受到与非特岗教师同等的待遇。由于特岗教师的工资是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凡特岗教师工资性收入水平高于国家人均年工资补助标准的,其高出部分由地方財政负担,这样就导致了特岗教师工资水平高低由本地经济情况决定,所以财政状况不同的县区特岗教师,其收入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如息县刚刚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县政府财政较为紧张,息县特岗教师工资就明显低于浉河区和固始县这2个地方财政充足的特岗教师工资。
就食宿方面,绝大多数(81.1%共计86人)特岗教师对学校伙食略有微词,而对住宿条件表示满意的特岗教师也仅有28.3%(30人)。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食堂提供一日三餐的农村中小学多集中在浉河、平桥两个市辖区及县城治地所在的城关乡镇,大多数偏远山区农村中小学的食堂仅能够提供午餐,而早晚二餐由老师自行解决。许多村小教师宿舍为农村并校后闲置废弃的教室改造而成。受住宿条件限制,特岗教师宿舍很难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较低的工资水平及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使得教师出门吃饭或点外卖将会大大增加日常开销及时间成本。因此,方便面、袋装牛奶和速食面包就成了这些教师早晚果腹的首选,很多特岗教师由于饮食不规律,营养结构不合理,多有胃病出现。
医疗条件方面,10.6%(10人)的特岗教师对学校附近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水平表示满意,89.4%(96人)的教师觉得一般或不满意,这与城乡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关系密切,市区及县城多有甲级医院分布如信阳师范学院附属信阳市中心医院等,而农村、山区仅有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点,教师们一旦出现头疼脑热等小病,基本都靠自己吃药来治疗,很难享受到高级别的医疗待遇。只有感觉到身体问题比较严重后,才会抽出时间去县市甲级医院检查治疗。
总体上,对自己生活条件感到满意的特岗教师仅有27.4%(29人),多集中于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大多数特岗教师对自己生活条件都觉得一般、不满意或是非常不满意。特岗教师来源多为河南省的本科师范类院校,学生时代所处的生活环境多位于地级市的闹市区,条件优越,因此,工作后多感觉到生活环境有很大的落差。
3.2 心理情感状态
就人际关系方面,有69.8%(74人)的特岗教师与其他教师相处比较融洽,30.2%(32人)的特岗教师与其他教师人际关系一般。同时,绝大多数特岗教师(81.1%)的工作赢得了学生家长的肯定。特岗教师年龄多为25岁以下的刚毕业的大学生,社会阅历简单,心思单纯,朝气蓬勃,有利于和老教师、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文体活动方面,一半(53人)的教师认为学校有完备的图书室、网络室和体育活动设施。同时,61.1%(69人)的特岗教师反映学校很少针对教职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大部分乡村山区中小学的图书都是外界捐赠的旧书,网络室和体育设施设备陈旧,很少使用,网络信号较差甚至没有,受限于学校面积,大部分学校仅有几张乒乓球台或一个篮球架,这些都是制约特岗教师开展图书阅读、网络多媒体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因素。
在填写问卷的106名农村特岗教师中,18.9%(20人)的教师未婚单身,29.2%(31人)的教师未婚,但承认有男(女)朋友,51.9%(55人)的教师已领证结婚。其中,男老师有对象或结婚的比例远低于女老师,他们反映,在偏远的农村学校当教师,受狭小的交际圈、较低的工资水平等因素影响,不太好找女朋友,而已婚教师也多有两地分居的情况。
总体上,谈到对“特岗生活”的满意程度,仅有39.6%(42人)的特岗教师表示比较满意,大部分的教师不太满意。
3.3 职业认同状态
笔者将从择业原因、工作压力、二次就业取向等方面来了解特岗教师的职业认同状态。
很多特岗教师在高校学习期间,已经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支教服务且服務期满的志愿者和半年以上实习支教活动。71.7%(76人)认为稳定的工作、热爱教育事业或家长影响是他们当特岗教师的主要原因。认为生活需要而选择特岗教师的不到三成,只有28.3%(30人)。从中可以反映出当前高校毕业生受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师范类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难度较传统的理工农医等专业院校高,河南省高等教育中,师范类高校占比很大,绝大部分特岗教师均出身于此类院校,他们多为了为了工作稳定而投身到教育事业中。
在日常教学中,67.0%(71人)的特岗教师周课时为15至20节,28.3%(30人)的周课时在20节以上,多集中于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课程中。仅有4.7%(5人)每周上课少于10节,这些基本集中于体育音乐美术信息等农村小学不太重视的学科。可见大部分特岗教师,尤其是主科教师任务重,压力较大。而特岗教师多是新入职教师,虽然在高校教育实习和岗前培训中接触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不纯熟。因此,同样的课时要比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备课。还有部分特岗教师抱怨他们还要将部分精力投入到与教学无关的会议、扶贫、值班等额外任务中。
本次调查中,26.4%(28人)的教师明确表示协议期满后,不再从事教育行业。50.0%(53人)的教师对转行持犹豫态度,仅有23.6%的教师有强烈的继续从教意愿。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没有完全实现自身价值,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但是绝多数特岗教师转行意愿不强烈,主要原因可能是不愿意放弃熟悉的工作环境、社交圈子,认为再就业压力大。
3.4 专业发展
74.5%(79人)的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且绝大多数师范类本科毕业,仅有25.5%(27人)的教师为师范类专科毕业,他们基本经历过支教、教育实习这一阶段,绝大多数特岗教师的专业技能完全满足从教工作。主要问题应是实践经验不足和教学技能欠缺,尤其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学生,没有经过师范类学生的专业训练,感觉尚未站稳讲台。因此,85.0%(90人)的特岗教师认为亟需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然而,有69.8%(74人)的特岗教师反映所在学校受师资力量紧张,经费有限等客观因素制约,短期内尚特岗教师外出培训的计划。新到任特岗教师的教学技能完全依靠听课、磨课、评课或者教研室教学会议来磨炼,大多数教师认为对其教学技能提升作用极其有限。
4 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对特岗教师的访谈可以得知,特岗教师薪资满意度不高;生活工作环境较差;业余生活枯燥;教师队伍不稳定性;工作压力大;再教育机会少;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以上种种对农村教学质量,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对教育的财政力度,向财政吃紧的偏远农村山区倾斜,以提高特岗教师的工资待遇、生活条件。
2)解关心特岗教师情感、家庭问题,各教育局多组织户外拓展、联谊等活动,增进交流,扩大特岗教师交际圈。
3)减轻特岗教师工作压力,应根据毕业院校、专业等因素安排特岗教师任教学科和课时数,减少文山会海、执勤、扶贫等不必要的任务。
4)完善培训体系,注重专业发展。大力开展讲课大赛、导师制、县培、市培、省培计划等教学技能、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计划。帮助特岗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技能,清晰人生规划。真正做到招的进,留得住,才能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简介
段娜(1989-),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助教,法学硕士,信阳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