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时代”的档案职业何去何从
2020-08-07张茗
摘 要:随着网络大众化应用,新世纪的信息浪潮给档案管理活动带来巨大的冲击。电子档案更是将这种冲击推到了高潮,电子档案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变革,而是档案管理理念的深层次变化。作为档案管理活动的主体,档案工作者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改造或重新设计职业形象,才有在信息社会立足和发展的可能。
关键词:夹缝时代;档案职业;走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中将档案职业划分在文化教育职业系列,是与教师、记者、编辑、播音员、翻译、图书资料、考古和文物等专业或具体职业并列的一种社会职业,《大典》对档案职业的界定,指出了档案职业作为一种独立社会职业存在的根据,确定了档案职业最根本的定位和职责。
当前社会,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活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电子文件更是将这种冲击推到了高潮。面对档案职业的当下处境,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博士曾用“夹缝时代”来形容。何谓“夹缝时代”?它指的是档案职业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即档案工作处在以纸质文件管理为基础的传统档案工作模式和电子文件所带来的种种难题的压力和挑战之间。一个“夹缝时代”是如此的恰如其分,身处“夹缝”之中,有危机,也有生机,档案职业该何去何从呢?
浙江大学傅荣校博士在其《论档案管理现代化环境中的职业特征》一文中①,阐述了档案管理技术变革背后隐藏的深刻的人文精神变革,他认为从事档案职业的人员必须更新管理理念,成为兼具档案管理基本知识和信息技能的综合性档案管理工作者,以迎接电子文件时代的挑战。故宫博物院李福敏博士在其《信息社会与档案工程》一文中②,以虚拟档案馆建设实际为依据,分析了在信息流通由金字塔结构向矩阵网络结构过渡的巨大变动中档案工作者面临的软件、硬件等方面的挑战,他认为档案工作者应该全方位调整自己的职业定位和价值取向,成为发布和选择档案信息的良师益友,以推动档案文化、信息文化的形成。中国人民大学胡鸿杰博士在其《女性化:中国档案管理的职业走向》一文中③,认为中国档案管理职业化与档案管理活动的历史进程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档案管理的工作环境和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个人条件来看,档案管理职业化的过程中女性化的趋势正在并将逐步增强,等等。
身处“夹缝时代”,档案工作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畅谈新世纪的档案职业走向,一致认为档案工作者要主动出击,抓住社会转型和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夹缝”中思变,立足档案职业的根本——保存社会记忆,不断发展职业技能和革新工作思维,满足社会需求,获得档案职业“生存的理由和发展的空间”。那么,档案职业该选择怎样的定位,档案工作者们以不同的表述形式,传达了同样的信息,即档案工作者应该“停止扮演实体保管员的角色,而成为概念、知识的提供者”。 迈克尔·库克博士坚决拥护这种后保管主义的说法,认为知识管理也是整个档案界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冯惠玲博士认为,档案人员在从“实体保管员”向“知识管理者”的过渡中,档案人员除了注重传统的“点”的档案信息管理,更要注重“线”的文件档案一体化信息管理,还要将其深化发展为“面”,注重“捕获”一个组织的网状的、多层次的信息,构建一个“机构内部和社会各方面认可”的知识面。那么,档案工作者如何实现“知识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呢?吸纳各家之言,结合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分析如下。
1 合作是档案职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迈克尔·库克博士认为,新出现的交叉性机构,各种文化机构的一体化管理,档案工作者正在突破档案工作范围,但是无论如何发展,合作是必须的。也就是说社会合作化程度的提高启示档案工作者注重合作开发信息资源或者说是信息资源的整合。他认为首先应该确定档案工作恰当的服务范围。档案馆立足于机构内部的收集机构或者说是依照行政管理、法律权利有关的文件要求开展收集工作,是不可能成为某一个记录主题方面的专家的,事实也证明这样的定位并不足以支持档案机构的发展及存续。档案机构应该面向社会化的需求,与收集其他信息的专业性收集机构展开合作,瞄准政府方针的所有目标,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努力成为专业知识中心。还有,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一体化实际上就是對文献进行控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而不仅仅是保管某一系列的文献,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与文件管理人员应该展开合作,面向单位的核心任务共同开展工作。
基于共同的理念,冯惠玲博士提出的“延长、深入、扩充”,体现了档案工作者与文件工作者、信息技术人员、图书馆等其他信息机构人员的合作,力求共同打造一个立体的纵横交错的网络化档案管理结构。她认为档案人员的视角和职责应该从文件的归宿拓展至文件的“源”与“流”,与文件工作者、业务工作者合作,“延长”工作的职责或范围。根据总体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组机构的文件信息流。还有,傅荣校博士认为现代化管理环境中档案管理人员的角色转换,要把自己的工作与更大范围的信息服务联系起来,走入合作圈并建立新伙伴关系。档案部门与技术部门合作开发管理现代化的软硬件,档案部门与文件部门合作应对电子文件的挑战,档案部门与信息技术专家、法律、安全专家合作以改善电子文件的管理活动,档案部门与其他信息中心合作,统筹规划建设国家信息系统。
2 拓展公众的利用兴趣是档案职业发展的推动力
谈到档案馆管理活动中如何借助电子通信手段提高利用者的兴趣时,迈克尔·库克博士说:“不论在非洲还是在英国,我的工作都经历了利用者从对档案一无所知到迫切需求的阶段。”公共档案馆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热衷于从政府及在公共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机构的现行活动中挖掘故事”的特点,扩大对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宣传,另一方面要主动造势,宣传服务的内容和质量,迎合社会公众的口味。通过网络提供服务,使利用者有“天涯若比邻”的感觉。他建议在档案行业工作守则中申明提倡利用,反对任何旨在限制利用的控制手段。
冯惠玲博士用“扩充”二字予以概括。她提出档案馆要走社会化和平民化的道路,改变馆藏结构,扩大服务面和服务水平,改善目前我国社会档案馆官方色彩浓重的特点,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过渡。另外,技术也成为档案工作社会化的催化剂,档案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以争取用户认同。值得注意的是,冯惠玲博士认为,广大民众对档案、档案馆、档案职业的认同是与档案馆、档案职业人员对他们的认同成正比的。因此,强调档案工作者的“档案关怀”,深化服务,推动良好社会效应的产生。
李福敏博士提出,伴随着档案的网络化远程利用和虚拟档案馆的建设,档案工作人员或者说档案机构已经成为网络中的一个“结点”,档案工作者要扮演好信息咨询员的角色。面对过量的信息,档案工作者或者档案机构应该努力在信息的提供利用方面下功夫,尤其是信息化利用,做好信息資源检索利用的中介服务工作,发挥与其他信息机构不同而又不可替代的职责。
3 法律法规是实现职能的可靠保障
档案职业的发展应该得到政府的重视和相应立法的支持,不断完善与档案管理活动和档案从业人员有关的立法,实现档案职业从强调教育到强调职责的转变。我国现行的《档案法》主要侧重于对国家机密的保护,而非档案职业人员的保护。因为这样的侧重,导致了法律责任的失衡。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子档案应用的方便快捷等特点逐渐显现,但对于倒卖信息、泄露秘密者来说也更加便捷。而现行《档案法》只有严禁倒卖牟利等笼统的规定,缺乏对从业人员的具体奖惩细节。而社会上电信诈骗案屡发不止,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些管理档案信息的从业者泄露了受害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对于这些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毒瘤但又达不到刑事案件的从业者,亟需具体的规范措施。这也表明国家对《档案法》的完善工作,已经是迫在眉睫了。近年来的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中,出现了《档案法》的修订草案,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民众对于新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档案职业的新规范呼之欲出。
综上所述,档案职业的本质是保存“社会记忆”。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核心功能,开展社会化的合作,从多角度改善利用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公众利用兴趣,使身处“夹缝时代”的档案职业占有信息社会的一席之地。
注释
①傅荣校.论档案管理现代化环境中的职业特征[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117.
②李福敏.信息社会与档案工程[J].档案学通讯,1999(2):39-40.
③胡鸿杰.21世纪的社会记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42-148.
参考文献
[1]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论文集.21世纪的社会记忆: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论文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傅荣校.论档案管理现代化环境中的职业特征[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5):117-123.
[3]李福敏.信息社会与档案工程[J].档案学通讯,1999(02):40-41.
作者简介
张茗(1975-),女,汉族,四川省,德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文件管理与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