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数民族服装配饰功能与内涵研究
2020-08-07郑天琪
摘 要:服装与服饰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主要以衣服为主,后者则是在衣服上进行装饰及重点突出服饰含义,服饰对于服装而言更具有代表性。少数民族服装配饰与我们常见的服饰配件一样,也具有功能性和审美性,同时还具有民族性。正是这种特性,一些少数民族服装配饰的元素会被设计师们应用在现代服饰中。苗族的银饰、藏族的头饰等,其背后含有特殊的涵义。深入研究,发现其美学特點,分析民族服饰配件出现的动机与特征,能够使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得到更好应用。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民族服饰;装饰;习俗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服饰表征与应用研究”(2017SJB2211)阶段性研究成果。
起初,原始社会时期,服饰是为了遮羞、避寒、保护的动机而出现,人类祖先利用身边的自然物,制成服饰来满足生活的需求。据史料记载,服装饰品的出现更早于服装,例如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兽骨、兽齿、贝壳,标志着原始社会时期审美概念的出现,记录下当时的审美文化及社会发展水平。除了服饰配件的出现早于服装之外,服饰的重要性也不难看出,例如敦煌壁画中的服饰、苗族的银饰。据了解,苗族人非常重视本族的银制头饰,在重大节日中都会佩戴相应的头饰,蕴藏着许多的含义。这里提到的服饰包含服装与饰品,服装与服装饰品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切与服装相关的装饰物都可以称为服装饰品,前者包含了衣服与穿着,后者包含了装饰的意思,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视觉形象。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受地理位置、社会功能、习俗文化、审美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经过长期的发展,拥有着风格独特且丰富多样的服装配件,形成鲜明的民族特征。通过民族服装配件可以发现其民族背后的民族文化及审美文化,形成了中国少数民族美学。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多处于闭塞的山区,与外界联系不多,因此其社会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较低,但在民族服饰风格上却丰富多样。一般来说,某个少数民族服饰的材料、工艺、图案、造型与该民族所存在的自然环境、生产力技术水平、宗教信仰是相适应的,这就构成了少数民族服饰中最重要的文化内容。经过时间的沉淀,民族服饰不断发展,俨然就像一本记录该民族习俗文化、风俗习惯、民族信仰的史书,是民族的象征与精神文化的表达。
一、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美学特点与特征
邓佑玲在《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一书中提道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目前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民族学与中国美学两者交叉形成的学科。少数民族服饰在某些美学特点上既与其他服饰有共通之处,也存在着独有的特点,正是这别具一格的特征使得少数民族美学形成具体的理论体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当前服饰文化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设计师,甚至是一些国外著名的服装设计师,都会选择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寻求灵感,借鉴民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饰中得以应用。尤其是部分少数民族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人们的目光逐渐放在少数民族服饰当中去,深入探索民族服饰美学特点,重视民族审美文化。
(一)整体美
服饰美学最主要的特点便是整体美,不论是少数民族服饰,还是生活中常见的服饰,都遵循着整体美的特性。这里的整体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服装配件中的“配”字可以看出,它依附于服装而存在,是从属服装整体的一部分。从头饰到首饰,从腰饰到鞋袜,都与服装和着装环境相协调,体现出和谐统一的关系,最终达到整体美的效果。第二,服装及配饰与着装者之间达成的整体效果,有主有次、有主有宾,突显出着装者的身份、地位、民族等。
(二)材料与技艺的美
服装饰品材料是形成服饰美感的基本条件之一,而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的材料,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会给人一种视觉盛宴般的审美感受,像苗族的头饰。该族对自己民族头饰极为重视,主要的材料以银为主,在造型上更是独具一格、华丽壮观。虽然我国现代技术不断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但是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品技艺的美主要体现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的传统手工艺技术之美。
(三)民族性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中与中国服饰美学不同的特征之一便是民族性。对中国服饰美学纵向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社会背景因素影响当时服装配饰的发展,这就是服装配饰统一的特征——社会性。对中国少数民族服装配饰特征横向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风俗文化,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着当地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因此服装配饰在少数民族服饰中犹如一个符号一般,代表着本民族特定的风格。例如苗族的银饰,做工精美、银白亮丽,具有代表性。一说到银饰,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苗族的头饰品。
(四)审美性
在人们审美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人类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审美追求。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服装配饰除了继承传统的部分以外,在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不断地改善其功能与审美,使得实用与审美达成统一。
二、民族服饰配件出现的动机和内涵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居住环境相对较偏僻,与外界的联系较少,再加上交通运输发展相对较慢,与我国其他民族服饰做不到统一,于是便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少数民族服饰。当下由于审美文化、地域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不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风格款式。西南各少数民族服装配饰的背后蕴藏特殊的含义与象征。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服饰代表,例如西南地区四川康巴地区藏族流传着这样一段民谣:“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说,头顶珊瑚宝光耀;我虽不是康定人,康定装饰我知道;康定装饰要我说,红丝发辫头上抛……”从中可以看出同区域的藏族配饰也会有所不同,可以通过其头饰进行区分,可见服装配件的重要性。
(一)象征功能
透过民族服饰配件的造型、材料、图案、色彩以及着装效果,可以识别出该民族服饰文化的象征意义。民族服装配件作为一种符号语言存在着,展现出该民族服饰配件的文化内涵。例如彝族未婚女子的佩戴的鸡冠帽,通过帽子识别该女子的身份情况以及佩戴方式辨别是否有婚约。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四中也有记载:“男未娶者,以金鸡羽插髻,女未嫁者,以海螺为数珠挂颈上。”
(二)实用功能
据记载,服装配件的出现早于服装。除了因为服装配件具有审美装饰功能外,另一原因则是配件具有实用功能。例如腰带的出现,起初是由于狩獵者为方便将打到的猎物系在腰间,从而腾出双手再次进行打猎的原因,后受人们审美因素的影响,演变成服装的装饰物。因此,服装配饰的出现,其动机具有实用性。受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的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处于亚热带地区的少数民族,其服装配件多采用一些小巧、精致、透气性强的材料制作。例如墨脱地区的门巴族,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多选用棉麻材料制成服饰,并且男子会在腰间系腰带,方便砍刀或者小刀的挂带;而受农业发展影响的藏族,多以畜牧业为主,其帽子的面料以耐寒、耐磨为主,突显出服饰的实用性。
(三)图腾崇拜与部落标志
我国西南地区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有文身的习俗,文身也称之为身饰。起初文身来源于原始人的图腾崇拜,用藤针在男子身上进行纹绣,比较有代表性的傣族,将文身作为成年的标志,同时也是对成年男子胆量的考验。史料记载“越人,文身断发”。傣族的男子在双腿文上图案,从而祈求祖先的庇佑。除此之外,傣族服饰以青黑色为主,多用青蛇、青鸠图案,像傣族妇女身上的银泡组合的饰品,好比龙蛇的鳞甲一般,从中可以看出傣族对龙蛇的崇拜。除此之外,像汉族的前身——羌族,以羊为图腾,因此羌族人民多喜欢穿戴羊皮坎肩,用羊角图案花纹进行装饰。
三、结语
我国西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习俗文化、宗教信仰造就了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象征内涵。透过服装饰品的表面,研究民族服饰背后的深层含义,汲取民族服饰上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元素,并将其服饰的民族元素应用在现代服饰设计当中。古往今来,我国西南各少数民族服饰独有的特色成就了少数民族服饰美,是一种艺术性的存在。近几年,各大时装品牌发布会上,不难发现有中国民族元素的存在,这代表着我国民族服饰元素正在走向全世界。尤其是在当前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下,有更多的设计师将目光移向了少数民族服饰上,寻找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邓佑玲.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
[2]崔宁.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美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出路[J].贵州社会科学,2017(11):93-99.
[3]钟茂兰,范朴.中国少数民族服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
[4]陈舒.从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看其习俗文化[J].贵州民族研究,2018(8):94-98.
作者简介:郑天琪,硕士,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艺术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