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插画形式解析平遥市井生活的传承与创新
2020-08-07闫俊珍
摘 要:插画作为绘画艺术中的表现形式之一,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现如今成为了绘画创作中极为普遍且重要的表现形式。随着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生活水平的极大提升,市井生活的创作逐渐成为了插画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平遥现代市井生活为背景,发现不同时期平遥的市井生活,探讨插画如何在市井生活中应用,采用不同的插画造型描绘不同时期的平遥市井生活。
关键词:插画;平遥;市井生活;造型
一、旧时代的平遥市井生活
市井生活是一种百姓日复一日的生活状态,最早出现于《管子·小匡》,其原文为“处商必就市井”[1],这种轻松自由无端庄感的状态产生于街道小巷之中,真实地反映着人们的心态和生活点滴。
平遥古城已经拥有2800年历史,是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在整个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相对稳定时期,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开始萌芽民族资本主义,这样的背景下山西晋商的快速发展对当时经济繁荣有巨大的推动,因此这一时期的平遥市井生活空前繁荣。直至清代,古城内仍然兴盛焕发,商号林立、集市颇多,街道两侧的票号、货庄、当铺琳琅满目。从早到晚,街道两边随处可见肩上挑有食品小吃叫卖的小贩(如图1),他们一般挑着担子沿城区走街串巷地叫卖,是当时市井中最多且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另外一些重要的人群则是制鞋、磨刀、修补日用器皿、缝衣织布的手工匠人,他们善用手工,通过自己的手艺来维持生活;此外还有从事商铺经营的商人以及修脚、剃头的特殊从业者。在古城最中心的市楼上写有“朝晨午夕街三市,贺凤桥台井上楼”[2],集市开始于早晨,一日有三次,由于贾商多居住在城中,早晨则以贾商交易为主;城外居住者则在中午时开始;傍晚时交易的群体则为农民或小贩,这一时期平遙百姓的市井生活多以集市交易为主。
随着清政府的腐败,晋商受到了重创逐步走向衰败之后,城中的繁华景象也不如往日,城内也逐步安上了电线,象征集市热闹景象的马车轮痕迹也被填平,人力车成了穿梭在古城中的景象。直至20世纪80年代时,古城成为了百姓的重要商业活动市场,自行车、三轮车随意出入,经营传统名吃的商铺日渐增多,日杂摆摊、水果贩卖、小吃售卖仍然随处可见(如图2)。在此之前喧闹的市井生活一直存在于城内大街,同时城区外的下西关街也出现服饰买卖的场景,热闹的市井生活现象开始在城外显现出来。
二、新时代的平遥市井生活
步入新时代的平遥古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传统的市井生活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从事手工、食品、日用等行业的人群仍然是平遥市井生活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在衣着、采用工具和文化水平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多行业的经营方式同样也与从前大不相同。自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来,平遥古城便成为了一大热门旅游景点,古城内外商业化加速发展,各地的游客前来感受古城的历史底蕴与传统文化,古城内修建了许多具有古城韵味的砖木头结构的传统瓦房四合院客栈,这些院落巧妙地将儒家礼制与风水民俗融为了一体,以及穿梭在古城内外的电动游览车和供拍传统服饰照片的马车,都是新时代下平遥城区别致的市井生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平遥国际摄影展”“平遥国际电影节”“平遥国际雕塑节”等重大活动的举办,平遥古城的市井生活多了更多新颖的行业,古城内外不仅出现了肯德基、各类奶茶店和一些连锁餐馆,还出现了电影院、泡脚馆等供人们休闲的场所,以及随处可见的快递和外卖小哥。由于旅游行业的不断升温,原本城内的政府机构和一些年轻人群迁出城外,原来古朴的城内市井生活日渐淡薄,取而代之的是浓郁的商业气息,原来的生活街区逐步演变成为商贸旅游区[3]。因此,典雅的市井生活气息则转移到了城外,早晨城外热闹的市井生活多聚集在菜市场,午饭过后城外的各个小区内外随处可见谈笑、下棋、闲坐的花甲老人(如图3);傍晚时分,城外各街区会出现日用杂货、瓜果蔬菜、小吃服饰的摆摊人群,公共场所众多的广场舞方队,这是城外市井生活最为喧闹的时刻。
三、插画的概述
插画是随着纸质书籍的出现而产生的艺术创作形式,最早是在宗教等书籍中,之后多是插附于各种报纸、书籍以及一些刊物中的图画,因此早期被叫为插图,多用于对文字的解释说明和书籍的艺术欣赏,有时也会用插图的方式举例说明。虽然其表现形式比较直白,但可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是一种变化丰富且最基础最重要的艺术表达手法。
在现代社会,插画虽然与最初的“插图”仍存在着继承关系,但它不仅不再叫做“插图”,在功能上也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很好地顺应了社会的需求,从过往受文字的束缚下,只是单一地对文字表达,到如今应用于不同的创作领域中,使它更具有直观性、趣味性、艺术性。在应用范围上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宗教、戏剧、书刊,更多地被应用到商品推广、社会公共广告宣传、游戏制作、影视文化等领域中。不管是日常用品的设计还是服饰图案的设计,插画都能展现其个性、多样的图像创造功能。创作者在审美、情感的表现上有了更广阔的表达空间。绘画工具的多样化也使创作插画时的造型技法更为丰富,扩大了画者的选择空间。
四、平遥市井生活插画创作分析
平遥市井生活插画整体内容上多为人物、景物以及人和景物融合的三种描绘手法,而平遥市井生活的创作则是人物和景物结合。平遥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与文化积累,因此,在市井生活插画的创作过程中,需要绘画者多走出去观察,以速写的方式记录真实的市井生活,快速记录下不同时刻的场景变化,将市井生活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对真实市井生活的写生锻炼能使画者学会在创作过程中处理各事物之间的主客关系。今日的平遥市井生活中,不管是作为生活背景的古城建筑还是市井从业人员,都或多或少地延续着曾经平遥市井生活的特征,在画面的整体表现形式上,不同时期的市井生活状态可以与每一个生活背后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采用不同的视角和色调来呈现,不同的色彩能够赋予画面不同的灵魂和内涵。
一幅插画作品的完成离不开形式和情感的结合。在创作过程中,画者可以用画面的整体色调、多样的造型等来表现情感,同时在绘画中融入自身情感,画面会显得更加充满生气和生命力。艺术家蒋兆和说过:“写生的重点在于理解物象的结构和其内在的精神本质。”[4]因此,艺术即情感,在市井生活插画创作中不仅是对环境的外在创作,还需要绘制出不同时期的生活特征,更重要的是表现出喧嚣市井生活背后的情感。
插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绘画者透过视觉与观者进行交流的过程,情感与形式结合运用能使画面展现出真实市井生活的感情色彩。插画创作中情感与形式语言本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市井生活的作品创作只有通过用丰裕的视觉语言将情感交错于画面中,让画面的表现形式通过情感得到丰富。对市井生活的造型的设计也应真正地融入到每一个生活细节,所有的物都不应独立、单纯地出现,应该是可以与人相互交流和接触的生命体。平遥市井的各个角落都保留了许多的传统图案,这些都是平遥人民从古至今的生活精神和情感寄托,在塑造画面时,抓住这一特质,便能够将平遥市井生活中人们的美好情感和精神追求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李林钰.市井题材绘画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9.
[2]任春平.浅谈平遥市楼的历史价值与文化特色[J].文物世界,2019(3):55-57.
[3]曹素娟.对平遥古城深层次旅游开发的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8.
[4]蔡博然.成都现代市井人物插画造型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闫俊珍,中北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