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研究

2020-08-07苏鹏源

青年时代 2020年14期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退出机制大学生

苏鹏源

摘 要:提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效果是“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总要求的客观需要。一方面,当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还存在着党校授课老师的非专职化、培养考察制度未较好执行、党校培训形式缺乏多样化、积极分子进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离不开积极分子党校的教育、支部的定期联系和考核以及积极分子本身的自我党性修养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党校层面、支部层面提出措施和建议,以期提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效果,真正为发展党员严把质量关。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结构;退出机制

党员队伍建设一直备受重视。2014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明确提出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写入总则。2018年10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指出“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程序、严肃纪律,发展政治品质纯洁的党员。发现、培养和推荐党员、群众中间的优秀人才”等文件,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强化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重要性

强化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是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的“初始关口”,是提升学生党员队伍质量的关键。具体来说,强化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有着如下重要意义。

(一)为提升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奠定基础

对于大学生而言,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进行党校的理论学习,不但是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党的政策法规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党校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明确成为合格党员的标准,了解自身应如何向一名党员看齐而努力,这些都是在党校学习中能够学到的内容,即通过理论学习,提升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赋予自身时代精神和历史使命感,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从而为提升学生党员队伍的总体素质奠定人才基础。

(二)为强化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保障

为党组织输送新鲜的血液,是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的目的,同时这也是为中国的不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因此,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是为了让入党积极分子承担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而做出的积极准备。强化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是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的基本途径,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同时,不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也是提升党组织战斗力的有效途径,不断吸引更有时代特征的青年群体加入党组织,能够更好地迎接未知的时代挑战。

二、大学生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是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基础。如何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对于提高党员队伍质量,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党校授课教师的非专职化

目前各高校主要由专职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专职组织员担任党校授课教师,但是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成为党校授课的主体,辅导员对党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和理论修养水平有限,使党校培训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达到因材施教,只能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考察制度未较好执行

每季度由培养联系人对接入党积极分子,每半年由基层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重视并鼓励入党积极分子在班级中积极发挥模范作用。然而,现实中确实有部分培养联系人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培养措施不力,与被培养联系人的沟通交流不多,极个别入党积极分子甚至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培养联系人。许多培养联系人对培养考察意见填写内容不够详实具体,优点多,缺点少,或者只写优点,不写缺点,未能如实反映出入党积极分子期间的表现。

(三)党校培训形式缺乏多样化

传统的党校培训主要是对学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教育,但由于培训时间太短,培训内容也因为时间冲突进行压缩,一些重要内容如国内国际形势教育、社会热点探讨等往往未能列入培训课程中。在培训方式方面,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很少进行师生互动及学员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调查实践、外出参观等富有吸引力的实践教学也因人数过多、经费不足等原因难以落实。

(四)入党积极分子进出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校每年学生党员增量远远小于入党积极分子增量,入党积极分子“只进不出”,造成数量越积越多,而受到“控制总量”的客观要求,对于成熟程度相似的情况,多数基层党组织采取按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年限“排队”,客观上拉长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周期。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得不到发展,入党积极分子逐渐产生惰性心理,放松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成熟”。

三、提升大学生积极分子培养效果的有效举措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是大学生党员的“人才储备库”,只有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能力突出等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入党积极分子才能发展成为党员,因此提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效果显得尤为关键。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离不开入党积极分子党校的教育、支部的定期联系和考核以及入党积极分子本身的自我党性修养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党校层面

1.丰富课程形式,推动课程体系多样化

党校应采取丰富多样的党课形式,如“外出实践”“趣味竞赛”“观看视频”“主題演讲”等,而不是仅仅依靠主题讲座的形式。因此,为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党课的兴趣,切实强化党校教育实效,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注重党课内容的丰富和多样化,如依托新媒体开展线上讨论学习、组织开展话剧表演、外出考察实践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党校学员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员参与积极性,提高党校教育实效。

2.完善党校考核,促进考核机制常态化

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要加强党校的考核,并将考核机制形成常态化。首先是要对提高参加党校学习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准入门槛,各基层党组织要严格审查参加党校学习的入党积极分子,将真正符合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筛选出来接受党校学习;其次是要对加强党校学员的管理,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切实执行,对每一名党校学员实行严格考勤和考核,对那些党课缺席情况较严重的学员将直接取消党校学习资格;最后,在结束党校学习时也要强化考核标准,要从多方面综合考核,除了考核党校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的态度和出勤情况之外,还要对学员提交的培训心得总结以及递交的思想汇报等直接反映其思想状态的材料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学员思想态度端正。此外在党校结束时可采取党校结业考试的形式,考察学员党校学习的效果,成绩合格者方可颁发党校结业证书。只有严把党校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才可以真正将那些表现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遴选出来,成为发展党员的“储备库”。

(二)支部层面

1.保持定期联系,掌握积极分子思想动态

为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指定培养联系人是各基层党组织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党支部要指定1~2名正式党员担任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培养联系人要真正发挥作用,要教育、联系积极分子,要对积极分子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和提高思想纯洁性。同时,培养联系人还要定期审阅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并将审阅后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反馈,一方面反馈给支部,以便支部及时掌握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要反馈给入党积极分子本人,帮助他们进步。

2.强化组织考核,健全积极分子退出机制

近年来,“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党员的发展速度滞后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增长速度导致了高校中数量庞大积极分子队伍。建立入党积极分子的退出机制是进一步优化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结构的重要举措。党支部定期召开支部大会进行分析和优化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结构,在听取培养联系人的培养意见之后,支部大会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态、学习情况、工作表现等各方面进行讨论研究,对于思想消极的入党积极分子要进行调整,从而优化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结构,切实保障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对于那些被劝退的入党积极分子,要进行跟踪管理,同时培养联系人要持续关注和教育引导,促使其自身进行问题自查和改进,使其重回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成为可能。

四、结语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是高校党建工作重要和关键的环节,是党组织吸纳优秀人才的渠道,因此要重视这一环节,而这也是“提高质量”总要求的客观需要。当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还存在培养机制不健全、培养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不断完善机制并健全和创新培养体系,强化积极分子的培养,帮助入党积极分子提升思想境界,强化理论基础,为党组织吸纳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郦炬.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2012(3):190,218.

[2]欧斌.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4(1):31-32.

[3]张亭亭.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管理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31-32,34.

[4]雷海艳,谢梦珊.以专业为背景,创新大学生入黨积极分子培养考核机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67.

[5]林龙,马思思.新时代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

猜你喜欢

入党积极分子退出机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应建立国际组织“退出机制”(讨论)
大学生寝室片区化管理研究
关于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