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戏剧《卖花女》中不礼貌话语回应策略研究

2020-08-07吴立冬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希金斯希尔面子

吴立冬

(大连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不礼貌话语,但以往的研究往往忽视听者对不礼貌话语的回应,而探究回应模式对于揭示听者是如何理解不礼貌话语的具有重要意义[1]。国内外多位学者尝试对不礼貌回应话语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语料进行实证研究,如医患话语[2]、电视节目话语[3]等,但对戏剧文本关注不足。戏剧是以人物冲突为核心的文学三大体裁之一,俞东明认为结合语用学与话语分析探讨戏剧语言具有重要意义[4];而不礼貌话语是触发冲突的重要因素,刘风光与樊倩指出不礼貌话语的使用有助于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5]。据此,本文以Culpeper等人提出的不礼貌回应策略选择模型为框架,结合英语戏剧《卖花女》,探讨主要人物使用的不礼貌回应策略、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戏剧中的功能,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戏剧语篇。

一、不礼貌与不礼貌回应研究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国外学者开始关注不礼貌话语。兰卡斯特大学英语语言学教授Culpeper将不礼貌视为“说话人实施面子攻击并导致社交崩溃的策略使用行为”[6]。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Culpeper等人将不礼貌定义为“使用交际策略攻击对方面子并造成社会不和谐的行为”[1]。学界对不礼貌的定义虽未达成一致,但普遍将其视为一种与面子相关的交际策略,且已有学者对策略的分类进行梳理。Culpeper等人把不礼貌策略分为5类,即直接性不礼貌策略、积极不礼貌策略、消极不礼貌策略、虚假或讽刺性礼貌策略和拒绝执行礼貌策略[6],并结合具体语境提出了15种不礼貌子策略。Bousfield认为该分类受限于经典礼貌理论,且难以区分积极和消极不礼貌策略。因此,将其简化为公开不礼貌策略和非公开不礼貌策略,其中后者包括讽刺礼貌策略和抑制礼貌策略[7]99-142。

此外,Culpeper等人还关注到以往研究中被忽略的不礼貌回应话语,并建立了不礼貌回应选择模型(见图1)。听话人接收到不礼貌言语行为时,可选择回应或不回应,后者亦称保持沉默[1]。若选择回应,则表示听话人接受或反驳说话人的不礼貌话语,当听话人选择反驳时,就会面临攻击型与防御型两种反驳策略的选择,前者指通过不礼貌策略等手段“以攻击对方面子的方式反驳对方的面子攻击”[1];后者指“以维护自身面子的方式反驳对方的面子攻击”[1]。该模型在不礼貌回应的相关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基于此,Bousfield以电视记录片为语料,探讨包含不礼貌话语的冲突对话为何开始、如何进行与怎样解决三个问题。他扩展了Culpeper等人的不礼貌回应动态选择模型,补充“攻击-防御”模式还包括表面认同、解释、请求、忽略面子攻击以及退出等方式[8]。笔者认为,Culpeper的模型较为直观、清晰、全面地展示了对话双方,尤其是听话人对不礼貌话语的回应模式选择机制。因此,本研究以Culpeper的不礼貌回应策略选择模型为框架,解析戏剧《卖花女》文本。

图1 不礼貌回应策略选择模型

二、不礼貌回应策略选择在《卖花女》中的体现

戏剧《卖花女》讲述的是英国上层社会的语音学家希金斯和一位印度语研究者皮克林打赌,声称他会在6个月内通过语音改造将街头生活困顿、出身低微的卖花女伊莉莎转变为上流社会公主的故事,抨击当时英国的等级意识。戏剧冲突围绕缺失正规教育的卖花女与傲慢无礼的希金斯展开,两人的对话中有诸多不礼貌话语,为探究不礼貌回应策略在戏剧文本中的应用提供了充足的语料。本文基于Culpeper等人的不礼貌回应选择模型,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从“回应-反驳”“回应-接受”“不回应”三个层面探讨《卖花女》包含的不礼貌回应策略、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和不礼貌回应策略在戏剧语篇中的作用。

(一)回应-接受

“回应-接受”指听话人接受说话人的不礼貌话语,认同对方观点或承认己方错误,常常伴随道歉性话语,该策略会损伤听话人的面子[1]。本文认为使用这一策略的主要原因是听话人希望维持自身体面形象,以及尽快结束对话而敷衍了事等。下文将从《卖花女》戏剧文本中举例印证。

戏剧第一幕,一场大雨将来自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困在圣保罗教堂的门廊下。其中一位衣着华丽的妇女催促儿子佛莱第为自己和女儿找一辆车子,以便离开。焦急忙乱的佛莱第一转身就撞到了卖花女,无意中打翻了她手中的花篮。卖花女心疼掉在地上的鲜花,便对佛莱第出言不逊:

卖花女:你这是怎么的,佛莱第,你走路不长眼睛哪?

佛莱第:对不起。(他匆匆跑下)[9]8

佛莱第采用“回应-接受”策略来应对卖花女的不礼貌言语行为。佛莱第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上层社会绅士,面对卖花女的面子威胁,他没有恶语相向,而是礼貌致歉,一是因为他撞翻了卖花女谋生的饭碗,心有内疚;二是因为作为一位绅士,与街头卖花女展开辩论有失风范;三是因为佛莱第在大雨滂沱之际的首要任务是为姐姐和母亲找车子,不想和卖花女过多解释,希望尽快结束对话。以往研究普遍认为采用“回应-接受”策略的听话人是权势地位较低的一方[2],但在此语境下恰恰相反。这一不礼貌回应策略选择和人物阶级的鲜明突显了戏剧所要反映的阶级矛盾。

男主角语音学家希金斯可以通过语音判断一个人所居住的地区。在第一幕避雨场景中,他以记录者的身份出场,在角落记录卖花女的语音以及土话作为研究语料。当妇人的女儿希尔小姐听到希金斯讨论自己的居住地时,觉得隐私被侵犯,便对其实施不礼貌言语:

希尔小姐:(粗暴地)你少这么胡闹好不好?希金斯:哦我说得太响了么?我并没有存心要让您听见,对不起。[9]28

面对希尔小姐的指责,希金斯选择接受不礼貌并道歉。遵循礼貌的原则是人物对话顺利进行的前提之一。通常来讲,言语礼貌程度与会话双方疏远程度成正比,即交际双方关系越疏远,其话语往往越礼貌。希尔小姐和希金斯素不相识,且希金斯的确冒犯他人在先,接受对方的不礼貌话语在情理之中。此外,两人都受过良好教育,其间交往应符合自己身份,尽管希金斯的积极面子受损,但礼貌的谈吐维护了自己的绅士形象。

(二)回应-反驳

该策略可分为攻击型与防御型。因为二者是兼容的,即进攻型策略的次要目的包括保全自身面子,防御性策略的次要目的是威胁对方面子[1],所以本文将攻击型与防御性策略放在一起讨论。本文认为攻击型不礼貌策略并不完全适用于戏剧语篇中的不礼貌言语冲突,下文将选取具体语境阐释攻击与防御型回应策略的表现及作用。

第一幕中,卖花女误认为希金斯记录她的语言是因为她不是正派姑娘,想把她抓到警局去。在得知他并无此意后,她一直向绅士和其他人抱怨自己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这引起了希金斯的不满:

希金斯:你这女人多讨厌,别那么哭哭啼啼的;要不然到别处去吧。

卖花女:(微弱抵抗)咱愿意待在这儿嘛,你管不着。[9]35

希金斯对卖花女的厌烦通过不礼貌言语表现得淋漓尽致,“回应-反驳”策略攻击了她的积极面子。对此,卖花女先采用防御型反驳策略,通过“解释”和“请求”的手段维护自己的面子;后用“你管不着”的攻击型反驳策略,指责希金斯多管闲事,威胁对方的面子。一句话使用两种策略,丰富了卖花女的形象。出身低微的卖花女好面子,曾多次强调自己是正经姑娘也印证了这一点。在阶级观念根深蒂固的时代背景下,她对上层社会充满不屑,但她又要依靠这类人买花来维持生计。卖花女矛盾的心理活动构成影响不礼貌回应选择的因素之一。此处的回应策略加剧了两人之间的阶级矛盾冲突,为后文希金斯解释英语语音的重要性,即戏剧的核心主题之一作铺垫。

戏剧第二幕,卖花女来到希金斯家打算向他学习语音,以实现在花店卖花的愿望,却遭到他的不礼貌待遇。当卖花女提及自己有钱付学费时,希金斯产生了兴趣,却以强硬的口吻与她对话:

希金斯:(专断地)坐下。

卖花女:喂,你要是客气一点——

希金斯:(对她叫着)坐下。[9]59

对关系生疏的人使用祈使句通常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该对话涉及两次不礼貌回应,卖花女听到对方的命令句式觉得不舒服,采用防御型回应策略,声明自己感知到对方的不礼貌,护全自身面子;但希金斯进一步实施攻击型回应策略,继续威胁对方的积极面子,突出希金斯傲慢无礼,自命不凡的性格特点。社会角色与权势关系影响了二者的回应选择,卖花女作为学生来向老师求教语音知识,是低权势者,在有求于人的语境下攻击对方面子有悖初衷,但由于强烈的自尊心,卖花女也没有置之不理,选择防御型策略为自己找回面子。希金斯作为被求助者,在权势关系中属于高权势者,说话时并没有过多考虑对方的面子,因此,回应策略与卖花女截然不同。此处戏剧文本简洁,若加入戏剧人物的舞台表现力,其不礼貌回应策略选择还为戏剧增添了幽默效果。

(三)不回应

不回应策略,即保持沉默是语境因素作用的结果。听话人保持沉默可能是因为没听懂或没听清楚对方的不礼貌话语,也可能是为了惹恼说话人或者维护自身面子,抑或是听话人面对不礼貌哑口无言,希望话轮转移给对方[8]。下文将结合语境阐释戏剧人物的沉默策略。

希金斯的母亲出身高贵、性情典雅、喜欢社交。在戏剧第三幕的一场名流社交茶会中,希金斯不请自来。在与母亲的客人希尔一家聊天时,不善社交的希金斯出言不逊:

你要知道,我们多少都还是野蛮人。我们看似是有文化教养的人,知道一切关于诗歌、哲学、科学等的事情,可是我们中间有几个人懂得这些名词的含义?(对希尔小姐)你懂什么是诗歌?(对希尔太太)你懂得什么是哲学[9]160?

语毕片刻,希金斯的母亲以警告的口吻提醒他要礼貌。在此语境下,希尔一家都选择保持沉默。或许希尔太太和小姐的教育水平并没有达到可以深刻领悟哲学内涵的层次,因此无言以对,选择不说话来维护面子。再者,端庄的希尔太太曾受过上等教育,但现在是个家贫的破落户,希尔一家也想凭自身的有利条件栖身于英国上流社会,以结识更多有身份地位的人。受教育水平和社交需求所限,希尔一家放弃反唇相讥以及攻击希金斯面子的行为,不回应策略在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对方对自己的面子攻击。值得注意的是,希金斯此处的不礼貌话语可视为萧伯纳的点睛之笔——借希金斯之口讽刺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部分摆虚架子的没落户,同时表达自己对阶级观念的不满。

经过培训的卖花女伊莉莎在大使馆舞会上表现得体,被认为是高贵典雅的公主,这使希金斯和皮克林十分高兴。第四幕一开始,两人一直讨论希金斯塑造的“语音实验品”多么成功,完全忽视了伊莉莎的存在和感受。讨论期间,希金斯以完全不符合自己语言学家身份的粗鲁语言对伊莉莎呼来喝去,让她拿拖鞋、关灯,仿佛她只是没有情感的机器。

希金斯:伊莉莎,关上灯;告诉别斯太太明天早晨不用给我煮咖啡。

(伊莉莎极力控制自己,好像满不在乎似的……等她走到那边的时候,她几乎忍不住了。)[9]206

伊莉莎对希金斯的不礼貌话语攻击并未作出言语应答,她保持沉默。此刻的伊莉莎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不仅改变了语音面貌,还实现了思想上的蜕变,她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这使得她的对外界言行的认知水平也得以提升。此处,她保持沉默或许是因为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斗争以及突如其来的外界变化使她不知所措,仍在头脑中思索该如何面对希金斯的不礼貌。此处冲突是整个戏剧中的高潮部分,希金斯的不礼貌话语加剧戏剧冲突,而伊莉莎此处的沉默更好地服务于情节发展,与后文她情感爆发、有理有据地反驳希金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戏剧的主要矛盾和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这一主题。

结语

本文依据不礼貌回应策略选择模型探讨戏剧《卖花女》中的语言冲突,从研究角度和语料选择方面,丰富了不礼貌语言研究。研究发现,教育水平、心理活动、社会角色、权势关系是驱动策略选择的动因;各类不礼貌回应策略服务于戏剧,对刻画戏剧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加剧冲突程度、突出戏剧主题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还有助于增添戏剧的幽默效果,加深读者对戏剧语言、矛盾冲突的理解,这些为后续戏剧文本与不礼貌回应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本研究仅从定性分析的角度探讨《卖花女》这一个戏剧文本,存在一定局限性,定量分析多部戏剧文本可作为未来此类研究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希金斯希尔面子
兼具理论与实践品格的社区音乐著作——评李·希金斯《社区音乐的理论与实践》
面子≠尊严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浅析萧伯纳的作品
阁楼上的光
某贪官的面子
罗伊·希尔的散文诗
《做错题》《给足面子》
罗兰·希尔与邮票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