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标语中的认知隐喻分析
2020-08-07唐小梅
唐小梅
(深圳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哪里有语言,哪里就有隐喻,可以说,语言中的隐喻随处可见,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和渗透性。”[1]1随着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发展,隐喻被认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中,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语言的隐喻处于交际和认知的核心”[2]2,人们绝大部分日常语言意义的产出、传送和加工都依靠隐喻这一特有思维方式,借助对客观世界某一领域的认知来诠释和解读另一领域的认知。当今,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公众极为关注的问题。2020年伊始,一场重大传染性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共中央紧急部署、科学防控,全面动员公众集中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对该事件的宣传标语等语言文字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标语中处处存在隐喻的使用,这些隐喻使得标语反映的内容既富有宣传性,又具有表达性。
一、宣传标语中的认知隐喻表达
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指出,“疾病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一种人类认知的普遍思维方式,常常将熟知的、常见的一些其他领域的概念映射到疾病领域[3]2。张薇、汪少华通过收集英汉新闻报刊中的疾病隐喻表达,归纳出战争隐喻、恶魔隐喻和自然灾害隐喻三种,并对其认知理据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分析,为人们认知疾病隐喻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4]。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标语进行了观察,发现主要存在战争隐喻、恶魔隐喻两大类。
(一)战争隐喻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标语中,许多都是来自战争领域,由此形成的隐喻有自身表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政策指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全国各地政府在党中央的指示下全面行动,集中力量防控疫情,与此同时,紧紧围绕“防控疫情”主题的宣传标语层出不穷。举例如下:
(1)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战!
(2)紧急行动起来,打一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人民战争!
(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4)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5)全力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6)全省动员、全民行动,集中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7)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人群聚集场所环境整治。
以上宣传标语中“战争”“命令”“硬仗”“运动”等名词,以及“打赢”“遏制”“蔓延”“防控”“维护”等动词,都直接使用了战争领域的语词表达,将战争的状态、过程等映射到疾病领域,彼此之间建立起相似的联系,使公众对新冠肺炎形成一定的认知,以促进政策指示的积极贯彻落实。
2.社会动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标语以精练的隐喻结构传达出重要的信息,让公众直接意识到疫情防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例如:
(1)立即行动、防控疫情,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2)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3)万众一心,坚决打赢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4)抗击疫情,人人有责!
(5)不出门在家里,就是最好的防护!
(6)出门就把口罩戴,利人利己显关爱!
(7)抗击病毒,自觉防护!
“守土”“抗击”“阻击战”“硝烟”“防护”“利人利己”“万众”等语词均来自战争领域,这极大地激起了公众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到必须响应政府指示,共同抗疫。
3.温馨提示
抗击新冠肺炎关乎公众的生命健康,只有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才能使防护真正做到位。因此,又常见到如下标语:
(1)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敬个酒也会中招!
(2)戴上口罩和手套,做好防护大家好!
(3)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
(4)不聚集、不串门、戴口罩、勤洗手,不给病毒以可乘之机。
宣传标语通过使用“中招”“防护”“阻断”等词,让公众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传染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提醒公众必须加强个人防护才能远离疾病。
4.致敬医护
在防疫过程中,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前线,陪伴病人渡过难关,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标语中,一方面为了传递正能量,赞扬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另一方面是引领公众致敬医护人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间接地让公众遵循“戴口罩、勤洗手、讲卫生、不出门”的号召,将个人防护做到位,有力遏制疫情蔓延。例如:
(1)向战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致敬!
(2)防疫战线的同志们既是“侦察兵”,又是“突击队”。
(3)前线白衣战士是这个时代的南丁格尔。
“战斗”“抗击”“侦察兵”“突击兵”“战士”“前线”等词可以直接让人感受到这场疾病其实就是一场战争,战胜疾病需要医务工作者的诊断、观察和治疗,在确诊后,医务工作者不顾生死与病人并肩作战。如“南丁格尔”的使用,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作为一名护士极力向英国军方争取在战地开设医院,为士兵提供医疗护理,被称为“克里米亚的天使”,防控宣传标语将其作比前线护士,实质上是赞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
(二)恶魔隐喻
张薇、汪少华指出,“疾病又被形容为‘怪物、魔兽’”,即疾病是恶魔[4]。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标语中,部分标语通过恶魔隐喻将新冠肺炎描绘成自然界凶恶的东西。例如:
(1)新冠肺炎是老虎,阻止老虎保平安!
(2)莫出门,有瘟神。
(3)今天到处串门,明天病毒上门。
(4)从疫情地回来,戴口罩,待在家,自我隔离为大家!
“老虎”“瘟神”“隔离”等词均说明病毒与人类势不两立,通过这些语言,可让公众直接在脑海里形成恐怖场景,再映射到当前疫情,从而使公众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可怕,进而以隔离、驱逐等方式待之。
二、隐喻表达的认知机制
(一)基于身体经验
“隐喻具有体验性,独立于经验基础,隐喻就不能被理解,甚至也无法被恰当阐述。”[2]19由于隐喻的基本作用是从源域将一部分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中,这种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常是以身体经验为动因的,其经验中的相似性不可避免地会引导我们获得隐喻,这个隐喻就是身体、经验、大脑和心智的产物,它只能通过体验获得意义,如此,就把人们的基本认知能力与感觉运动经验连接了起来。
首先,古今中外发生了不可计数的大小战争,战争的相关思维早已深入人心,因此,在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时,人们基于身体经验把战争概念要素的结构添加到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上,构建抗疫即战争的战争隐喻系统,二者的映射关系如下:
宣传者基于以上防控疫情与战争被激活的相似性在二者之间建立起联系,引彼喻此,进而加深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
其次,同理可推,由于凶恶物(如老虎)具有凶险、残酷的特征,故被人们广泛认为是凶神恶煞而嗤之以鼻。由此,人们将新型冠状病毒感知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实体,对这个本没有明确边界和外表的实体赋予其边界和外表,从而使人们对这一病毒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经验的连贯构建
一方面,隐喻涉及依据一类事物或经验来构建另一类,但两类事物或经验使用的都是相同的自然经验维度,也就是说,我们的许多认知活动在本质上是隐喻的,刻画人们日常活动的隐喻概念建构了眼前的现实,并且常常有创造现实的力量,当我们按照隐喻开始理解经验时,这种力量便开始起作用,当我们按照它开始活动时,它就会变成一个更深刻的现实。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标语中,把抗疫理解为战争就要能够把战争概念要素的多维结构映射到对应的抗疫结构上,这样的多维结构就具有了经验完形的特征,其是把经验整理成结构化整体的方法,在抗疫即战争的隐喻中,依靠与战争完形选定要素的对应,抗疫完形被进一步构建。因此,全民抗疫这一运动借助战士抗击敌人这一运动得到理解,那么,依据这样的多维度完形来构建我们的经验就会使经验连贯,所以,当战争完形与全民抗疫过程中的感受和行为相符时,即将抗疫作为战争来体验。
另一方面,莱考夫指出:“连贯并非只是依据多维完形来构建那么简单,当一个概念通过不止一个隐喻被构建时,不同的隐喻结构化通常以一个连贯的方式吻合在一起。”[2]8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标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语言,例如:
(1)肺炎病毒不认人,人人防护有责任!
(2)了解常识很重要,避免病毒来侵扰。
(3)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不难发现,以上宣传标语中的战争隐喻和恶魔隐喻同时出现,二者都可以从内容中区分抗疫的形式。就例(1)来说,“不认人”“防护”同时使用,在恶魔隐喻中,凶险物相当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形式,组成部分相当于内容,当我们发现它们时,要有意识地远离以免造成伤害;在战争隐喻中,战争的对立面(即敌人)相当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形式,状态相当于内容,战争一旦开始,我们就必须有意识躲避或与对方开展搏斗,从而保护自己所在的一方。也就是说,当凶险物在我们面前出现时,就产生由恶魔隐喻界定的实体(也许会越来越多),就像战争时出现敌人的场面,我们为了保护自己或自己所在一方,就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或躲避、或搏斗、或驱除。所以,在单一的新型冠状病毒概念的战争隐喻和恶魔隐喻之间是可以重叠的,而这种重叠就是基于人们经验的共同蕴含——对立面的致命性、残酷性。由此,就形成了单一概念两个方面的连贯性。
(三)凸显与隐藏
隐喻使得我们能通过彼概念来理解此概念的一个方面,并且必然会隐藏此概念的其他方面。在我们聚焦于某一概念的某一方面时,该隐喻概念也会阻止我们注意概念中与该隐喻不一致的其他方面。如前文所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标语中,大部分语言表达使用了战争隐喻,但我们仍然能够发现这些隐喻语言的表达目的侧重点存在差异,根据其使用目的的特点可将战争隐喻归纳为政策指示、社会动员、温馨提示、致敬医护4个方面,分别举例如下:
(1)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战!
(2)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3)戴上口罩和手套,做好防护大家好!
(4)向战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致敬!
所以,在一个特定语言表达中,一个隐喻概念的某些部分并不完全吻合,也不可能完全吻合,概念在每一维度上都可以依据我们的经验进行不断分析和扩展,而这就必然会带来凸显和隐藏。但不得不指出,我们始终要注意的一点是,这并不与经验的多维完形相矛盾。莱考夫认为,“将情境作为一个经验完形的实例来理解涉及挑选出与该完形的维度相吻合的情境要素[2]158。”我们在挑选出经验中的某些方面作为完形中的参与者、目标等时,就会凸显情境的这些方面,淡化或隐藏情境中与该完形不太吻合的其他方面。所以,对我们的身体经验而言,这些属性整体出现只是比它们单独出现更为基本而已。
结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标语的隐喻表达中,存在相当多来自人们熟知的战争、恶魔领域的概念,所形成的这些语言是通过跨概念域映射过程后形成的映射结果,并且,透析背后的语言认知机制,可以发现是我们基于身体经验进行多维完形来构建新冠肺炎的疾病隐喻,但这并不阻止单一概念隐喻内部的凸显与隐藏。由此,这些隐喻防控宣传深入人心,公众也意识到新型冠状病毒巨大的杀伤力、破坏力,进而自觉加强防护,实现抗疫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