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童的科学探究搭建支架
——以大班科学活动“自制玩具小马”为例
2020-08-07文肖芳
文 肖 芳
本文以大班科学活动“自制玩具小马”为例,呈现了教师在科学领域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通过多种方式为幼儿搭建科学学习的支架,从而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提升了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获得了更多的科学探究经验,同时也让幼儿体验到了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在科学领域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大班科学活动“自制玩具小马”是从幼儿喜欢的玩具入手,利用低结构的金属材料,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小马。教师搭建学习的支架,帮助幼儿分解操作难点,让幼儿始终在兴趣的驱使下参与探究活动,自然地获得连接、固定、组合等多种实际动手经验,并乐意进行更高难度的挑战,从而获得深入的学习与发展。
一、以前置操作材料为基础
(一)熟悉操作材料
本次教学活动所使用的操作材料主要有金属零配件,如长条形、弧形、折角金属片(金属片上带有不同数量的洞洞)、圆形垫片、螺丝、螺帽等。提供前置操作材料的目的就是为幼儿创造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关注各类材料的外形特点,探索材料的常规使用方法,如螺丝、螺帽的配套使用,垫片的辅助作用等。
(二)探究连接方法
“连接”是制作玩具小马的关键经验,教师应引导幼儿在观察材料的同时,学会连接各种零件。
1.观察案例一
小A 拿起了两个长短不同的带洞洞的长条形金属片,他先将长的金属片放在前面,再将短的金属片接在后面,然后尝试用一个螺丝将两个金属片连接起来。他观察片刻后,摇了摇头,又拿起两个金属片分别套在螺丝上,再用手拧上一个螺帽,成功地将两个金属片连接了起来,他折了一下金属片说:“这是我的‘勾勾’。”
2.观察案例二
小B 拿了两个相同长度的金属片,他尝试将金属片的两头重叠在一起,然后套上了螺丝,再用小扳手拧动螺丝,但是扳手掉了,他就直接用手拧了起来。连接成功后,他分别捏住金属片的两头,玩起了“左右开合”的游戏。
3.案例分析
两个案例呈现了幼儿在探索“连接”时采用的不同方法,我们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去获得“连接”这一关键经验。同时,“连接”也引发了幼儿的游戏行为,让关键经验的探究过程变得更加有趣。
(三)熟练使用工具
除了金属材料,我们还提供了扳手这一工具。上述两个案例中幼儿都是用手拧螺丝的,似乎没有投放扳手的必要性。其实不然,扳手的投放能让幼儿感知工具的使用能节省很多的人力,并且能更好地固定金属片。案例二中,幼儿尝试使用扳手,但随后就放弃了,主要是因为幼儿没有掌握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思考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扳手的开口要与螺帽的边缘吻合后再拧动,拧半圈后回到起点,再次吻合后再拧动;拧动时用一只手在下部按住螺丝,防止打滑。让幼儿不断积累扳手的使用经验,充分感受使用工具带来的便利。
二、以多维操作为支持
(一)自主探究在前
在制作玩具小马的过程中,我们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动手操作,不断积累个性化的经验,并进行交流与分享,如有的幼儿发现先用手拧再用扳手配合的方式能更快地拧好、拧紧螺丝;还有的幼儿发现,先连接小马身体上的大零件,再连接头部、尾部和颈部这些小的零件,这样能更好地使用扳手。同时,也能在不断的观察和调整中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如在拧螺丝前调整好零件的角度,但随着螺丝的转动,零件常常跑偏,当螺丝拧紧后,又很难转动零件。面对这些问题,幼儿尝试通过调节零件间的松紧度及零件的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自主探究在前”的方式为幼儿的个性化学习搭建了平台,也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认真专注、敢于探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同伴互助相随
美国作家L·A·巴洛赫在《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一书中指出:“在一个小组中确实有帮助,因为有些事实一个人永远也想不出来,但通过合作学习和观点的交流,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创意。”同伴间的合作互助有多种形式,有显性的合作互助,如同伴间相互检验操作材料是否匹配。还有隐性的合作互助,如一些幼儿成功的操作行为会引发其他幼儿的观察、模仿与创造;再如,当幼儿遇到操作困难时,同伴会给予一些语言或动作的提示等。这些合作互助,能引发幼儿主动地、投入地学习,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师提示在后
美国高瞻课程倡导教师主导与幼儿主导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可以激发幼儿更多的创造力。制作玩具小马是幼儿喜爱和期待的活动,因此,幼儿参与制作和主动探索的兴趣浓厚。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该如何发挥呢?这就需要教师关注更多的细节问题,这些细节问题直接决定了幼儿能否成功制作玩具小马。如连接的洞口位置是需要幼儿通过观察点数来确定的,然而一些幼儿急于制作,容易忽视这个细节。当下一步操作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的提示就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我们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点数和同伴对比,让幼儿找到问题所在,并进行了调整。
三、以焦点问题为基石
(一)探讨焦点问题
科学活动最大的魅力来自于对高难度探索活动的挑战,对幼儿来说,有挑战的活动才更有趣味,更能促进自身的学习与发展。例如,当幼儿沉浸在成功制作玩具小马的喜悦中时,教师没有就此停止让幼儿继续探索学习的步伐,而是提出“怎样才能让小马站起来”的焦点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说出自己的疑问和设想,同时打开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挑战的欲望。
幼:可以用手让小马站起来吗?
师:那可没什么挑战,我们要用材料盒里的各种材料帮忙。
幼:盒子里的材料都可以用吗?
师:任何材料、任何方法都可以,只要让你的小马能稳稳地站起来。
(二)唤醒经验:灵活组合运用
挑战意味着灵活与创造,是幼儿综合运用学习经验、获得新的认知与提升的过程。在制作玩具小马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积累了连接、固定、组合的经验。因此,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灵活的组合运用中大胆创造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引导的。正如《指南》中所说的:“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我们应让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小马站起来,而不是用我们既定的思维来约束幼儿。
(三)直面失败:探寻解决方案
面对失败,我们可以选择三步走:“接受→思考→改进”,即引导幼儿坦然面对失败,知道失败并不可怕,更重要的是能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使用同样的材料,有的小马站了起来,有的小马则没有站起来。我们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实物或询问同伴来发现问题,探寻解决对策,从而获得成功,让幼儿在原有的学习经验与学习能力上获得真正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