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材料,让幼儿运动别样精彩
2020-08-07戴红娟
文 戴红娟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度过了一个漫长而难忘的寒假,随着“停课不停学”号角的吹响,我园教师积极承担了无锡市梁溪区幼儿园快乐游戏资源库中运动游戏的设计任务,为“宅家宝贝”的健康生活支招。受家庭运动场地及运动器材的局限,我园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简单易行、有趣好玩的室内亲子运动游戏。地垫、餐椅、毛绒玩具、鞋子、水盆……成了幼儿和家长的运动道具,为枯燥的居家生活增添了欢乐和活力。
教育与生活,两者密不可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生活教育理论。他主张教育和生活是统一的,教育存在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一所以体育为特色的幼儿园,我园在贯彻落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精神的实践中充分认识到:生活化教育是学前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幼儿健康运动与生活教育的有机融合成为我们深入思考的话题。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生活化材料在幼儿体育活动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基于此,我园以“生活化材料”为显性载体,申报了无锡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的实践研究》。我们试图研究生活化材料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进一步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资源,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运动机会。
一、对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生活化材料的认识
生活化材料一般为生活用品和自然材料。那么,体育活动中的生活化材料是否也是如此呢?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器材的研究,我们发现,一些以民间体育运动为特色的幼儿园,主要是根据地域特点运用竹竿、绳子、皮筋等材料开展体育活动的,还有不少幼儿园会对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变成简单实用的运动器材,如饮料瓶罐、纸盒、纸箱、废旧汽车轮胎等材料都可以成为幼儿园丰富的体育器材资源。我园在开展“十一五”“十二五”体育课题研究期间,也出现了教师尝试运用桌椅、箩筐、布类、废旧纸箱、竹梯、饮料瓶等生活物品或废旧材料组织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的实践案例。因此,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及幼儿园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生活化材料是指能支持幼儿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且源于日常生活并能随处可见的材料,它们具有安全、卫生、环保、低结构性、可变性等特点,主要包括自然材料、日常生活用品和废旧材料三大类。
二、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路径
(一)挖掘材料性能,赋予运动活力
生活化材料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我们该如何判断哪些材料适用于幼儿体育运动呢?首先,材料要具备安全性,然后根据幼儿的运动需求去挖掘材料的功能,使材料变成富有创意的运动器具。如又大又稳固的长方形木桌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桌面下可钻,桌面上可爬,侧摆桌子可以翻越,竖立时可练习悬吊,而将木桌组合时,它还可以生发出各种不同的玩法。又如,将宽大的布平铺在地上,幼儿可以在上面自由翻滚;将长长的布悬挂起来,可以变成幼儿攀爬的绳索;利用小块的布可让幼儿练习跳跃与抛接物体,还可以成为幼儿追逐奔跑时的道具……不同种类的材料由于其软硬、材质、形态等特性的不同,相应的运动功能指向也会不同。我们在选择生活化材料时,更多地倾向于“简单、实用、可操作、可一物多玩”等特性,以《指南》为指导,根据幼儿身体基本动作发展的目标,科学合理、适宜地挖掘生活化材料可运动的特质,再有的放矢地加以设计与运用。
(二)研究幼儿玩法,师幼共同成长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深入观察幼儿与生活化材料之间的互动,深入思考幼儿的所思所行,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观察为先,激活思维
教师应给予幼儿自主探究生活化材料的机会,观察幼儿的活动状态,发现问题,把握契机,不断激发幼儿运动与探究的欲望。如教师收集了一些高矮、大小不同的塑料圆桶,放在平衡区中供中班幼儿自主探索。最初,教师发现幼儿们的玩法大都是:1.双手推滚塑料桶;2.身体钻进塑料桶露出身体,侧躺着滚动;3.双脚站在倒放的塑料桶上,但没过多久他们就失去了新鲜感。一次,一名幼儿将塑料桶斜靠在台阶上的竹梯上,同伴钻进桶中,他双手用力一推,塑料桶骨碌碌地滚得好远,笑声也传得很远。教师抓住了这个现象并及时启发幼儿:“平地滚变成了在竹梯上滚,更好玩了。那除了双脚站在塑料桶上,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个部位维持塑料桶的稳定呢?” 于是,幼儿们开动小脑筋,有的用肚子顶住侧放的塑料桶并保持身体平衡;有的双手撑地,双脚架在塑料桶上;还有的单脚站立在塑料桶上……教师及时抓拍下幼儿的各种玩法并与幼儿交流分享,鼓励幼儿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的创意玩法。一段时间后,塑料桶的玩法层出不穷。可见,生活化材料的多样玩法来自幼儿的思考和探索,而教师适宜的引导可以让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迸发无限可能。
2.尊重差异,满足需求
考虑到幼儿运动水平存在差异,教师需要深入思考材料的提供方式。如在大班体育游戏“跳跳乐”中,教师提供了大小、宽窄、数量不同的包装盒,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包装盒练习跳跃,如叠起纸盒跳高,平铺纸盒跳远,间隔排列纸盒练习连续跨跳等,让不同能力的幼儿找到适合自己的玩法,不断挑战自我。幼儿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大大增强。在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时,我们应高度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充分考虑运动器材的层次性,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由探究材料,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
3.改变材料,演绎精彩
对生活化材料进行适宜性改造,可以增加运动器材的实用性、可变性和趣味性。我园为幼儿提供了塑料管,幼儿们经常会在地面上拼摆成各种图案跳来跳去,然而教师发现幼儿运动时常常不经意间就会碰散组合好的图案。于是,教师开动脑筋,用皮筋将两根塑料短管连接起来,制成简单好玩的“百变彩棒”,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组合造型开展运动。该教师还以此为素材参加了2019 年“幼芽杯”江苏省幼儿教育课例(微视频)评选比赛并荣获了一等奖。
(三)架构运动课程,生活多姿多彩
我园围绕“以体健身、以体启智、以体养德、以体塑美”的课程实施理念,将生活化材料巧妙融入幼儿园课程中。通过实践研究和归纳梳理,初步构建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可操作的、简单易行的体育活动课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园内涵发展。
1.点亮特色环境
从公共大环境和班级小环境两处着手,运用生活化材料艺术化地展现幼儿园的特色运动环境。如墙板上张贴的“鸡蛋托运动人”翩翩起舞,空中悬吊的弹力趣味纸盒触手可玩,架设在廊道中的“趣味爬竹竿”让人跃跃欲试。每个班级都利用室内走廊或拐角开辟了运动区,幼儿、家长和教师一起收集了生活中的各类废旧材料并精心制作成抱枕骰子、布飞碟、竹马、毽子、简易拉力器、瓶罐保龄球、纸箱坦克车等运动器械。在阴雨、雾霾等特殊天气里,这些轻便实用的运动器械就成了一道亮丽的幼儿室内运动风景线。
2.玩转体育游戏
我园每学期重点选择1 ~ 3 种生活化材料开展趣味体育游戏研讨活动,根据小、中、大各年龄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同材异构”的方式鼓励教师交流和分享不同年龄段幼儿运用生活化材料的游戏组织方式和游戏玩法,并及时整理优秀的体育游戏活动,相互分享,进一步丰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
3.乐活器械操
在每年体育文化节中,幼儿器械操展演比赛是生活化材料创意亮相的重要项目之一。椅子操、响罐操、浴球花操、筷子操、地垫操……每一年,总有新的精彩在发生,成为师幼津津乐道的话题。
4.牵手亲子运动会
在一年一度的“大小牵小手”亲子运动会上,我园发动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利用生活化材料设计与制作各种运动器具,给亲子运动会带来别样的乐趣。
生活化材料的实践应用,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研究打开了一个新视角,让幼儿从运动中体会到别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