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科学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初探

2020-08-07

好家长 2020年5期
关键词:经验创设科学

文 朱 慧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内容具有广泛性,但是很多教师认为内容多多益善,更有甚者为追求内容的广泛性而出现探究过程流于形式的现象,让活动的创新性与趣味性大打折扣。那么,在科学区活动中,教师如何把握指导的“度”呢?下面我结合班级的观察实例,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关注并创设适宜的环境

《0~8 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中有关于“环境如何支持发展适宜性教育原则”的阐述,也讨论了“如何精心创设环境”,这恰恰体现了环境在支持发展性教育原则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启蒙人,我们该如何创设适宜的环境,以更好地支持幼儿的科学探索呢?在我园教研课题《童真理念下大班科学区教师指导策略研究》的背景下,我们结合教育实际,尝试通过“诠释尊重的环境”“强调探究的环境”“创设开放的环境”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我园在科学区环境创设中的几点思考。

(一)诠释尊重的环境

创设科学区域环境,要为幼儿传递人对自然科学的一种虔诚及尊重的态度,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树立积极的科学态度。如在我园的科学区域环境创设中,我们初步尝试将“自然角”这种微型生态系统融于其中,创设一个接近自然,且便于幼儿观察、探究与互动的环境。

(二)强调探究的环境

创设科学区域环境,应以探究为重点。我们鼓励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内容,并借助适宜的探索工具来观察并收集相关数据,从而引发深度的探究行为。如幼儿园种植园中饲养了几只白鹅,因饲养场地临近涂鸦场,导致它们的羽毛沾染了颜料。幼儿和教师发现后,便开始探究:颜料会不会对白鹅造成伤害?用什么方法可以洗去白鹅身上的颜料呢?随后,教师便在科学区中投放了鹅毛(有些染了颜料),还投放了各种去除颜料的工具,幼儿还设计了多种图表用于记录探究结果。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有助于探究的环境,幼儿的探究活动就此悄然发生。

(三)创设开放的环境

创设科学区域环境,需关注开放性材料的投放以及幼儿与开放性材料的互动关系。环境与材料应当能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若是如此会怎样”的探索,从而帮助幼儿拓展经验。如在探索“水的净化”的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用不同的方式组装过滤器,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粗细不一、材质不同的过滤管及大小不一、形状不一的过滤物质,提升材料的多样性及开放性。关注材料,合理投放,幼儿的创造力才会被无限激发。

二、鼓励并支持幼儿的探究

(一)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的前提是理清幼儿的学习方式。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决定了他们是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及实际操作来进行学习的。因此,无论是“放任自由”还是“面面俱到”的学习方式,都是破坏良好探究氛围的“元凶”,使探究的过程变得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使幼儿的“投入”失去价值。如在科学区“纸”的探索活动中,若采用“放任自由”的学习方式,幼儿的活动便成了不折不扣的美工活动,幼儿往往只是撕纸、剪纸、装饰纸;若采用“面面俱到”的学习方式,教师逐一介绍材料,告知幼儿“纸”的玩法,并出示步骤,或者示范实验,幼儿探究的兴趣就会骤减。因此,营造宽松自主的探究氛围,是鼓励与支持幼儿进行探究活动的必然要求。

(二)关注兴趣及内在需求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其核心是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此,我们应注意观察和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并为幼儿提供有力支持。如在科学区的探索活动“沉浮”中,幼儿对“怎样使物体沉下去和浮起来”很感兴趣,为此,我们和幼儿分工合作,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材料,设计记录单,反复试验,最后收获了一笔沉甸甸的“知识财富”。

(三)提供有效的材料支持

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而材料提供的有效性是支持幼儿投入游戏的关键因素。在活动中,我们要了解材料是否有效,就要关注游戏材料能否引发幼儿的互动,能否满足幼儿的愿望和需求,能否促进幼儿经验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如在科学区“磁铁”的探索活动中,首先,我们让幼儿自主探索各种物品,并尝试预测及检验哪些物品会与磁铁相吸,在此过程中充分推动幼儿与材料进行互动;随后,我们请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探索的结果,在满足幼儿表达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磁铁哪个部分磁性最强?每个磁铁的磁力都一样吗?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里面有磁铁?越来越多的疑问促进了幼儿经验的增长及能力的提升。

三、聚焦并拓展幼儿的经验

经验型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而聚焦核心经验的目的在于让教师从积累经验的视角去看待幼儿的发展,了解幼儿经验形成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区域活动。那么,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该如何聚焦经验?又该借助何种方式拓展幼儿的经验呢?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可以借助科学观察、情境创设及有效评价,帮助幼儿更好地聚焦及拓展经验。

(一)科学观察,聚焦经验

正所谓“教育为本,观察先行”,当前的科学区域活动不再局限于条条框框的目标,而是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基于幼儿的兴趣挖掘社会环境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从而生成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我们应借助科学观察,正确解读幼儿的行为,从中寻得探究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聚焦幼儿的经验。如在科学区的“摩擦起电”探索活动中,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对摩擦的吸附现象非常感兴趣。有的幼儿说:“把梳子放在皮肤上摩擦几下,然后当梳子慢慢靠近纸屑时,纸屑被快速地吸了起来,还粘在了梳子上。哇,太神奇了!”有的幼儿说:“吸管也可以哟,我用的是吸管!”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探讨中,幼儿们开始尝试使用活动区的其他材料。这种源于现象与兴趣的科学探索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同时也让幼儿在尝试中逐步丰富了科学经验。

(二)创设情境,拓展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在科学区域的活动实践中,我们尽可能地尝试创设有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情境,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引发幼儿积极思考,激发幼儿的内驱力,从而拓展幼儿的经验。如在科学区的“蛋壳”探究活动中,首先,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我们通过创设“鸡姐姐帮助鸡妹妹啄蛋壳”的情境,引发幼儿对蛋壳凸面及凹面坚硬程度的比较和思考。在激烈的辩论中,让幼儿因需要而去想象,因想象而去尝试,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经验。创设情境,拓展经验的尝试,在这里悄然发生。

(三)有效评价,迁移经验

评价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有力的杠杆作用,在科学区域活动的实践探究中,我们依托评价环节,借助有力的观察和记录,提升评价的有效性,为幼儿的经验迁移做好铺垫。一方面,关注教师自身的观察与记录,鼓励教师用图表、文字、符号及照片等方式,随时记录幼儿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和精彩瞬间;另一方面,我们也鼓励幼儿通过用多种方式记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收获。

例如,在科学区动物的探究活动中,我们首先开启了“寻找动物”之旅。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记录幼儿寻找到的蚯蚓、瓢虫、西瓜虫等动物的“藏身点”,引导幼儿关注特定的动物生长在特定的环境中的现象;而幼儿每次都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独特发现,并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与收获。“我们需要铲子吗?”“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带进教室,让它们成为教室的‘短期访客’?”“它们喜欢怎样的家?”等一系列问题在幼儿的分享、交流与评价中自然产生。通过此种方式,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体验,在思考的过程中沉淀,在评价的过程中梳理经验,并逐步实现经验迁移。

探索未知的世界,发现未知的秘密。我们应重识观察的意义,并借此了解幼儿的探究技巧、科学态度及认知情况,我们应重视教师的指导方式,坚定地做幼儿身后的倾听者、支持者与鼓励者,多为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使他们建构起对科学的理解,从而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及科学品质。

猜你喜欢

经验创设科学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科学拔牙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