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偶然事件的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价值
2020-08-07文黄静
文 黄 静
一、案例回顾
午休时间,本应睡觉的小旭在床上辗转反侧,当我询问他时,他才小声地说:“我不小心尿床了。”于是,我一边轻声安慰他,一边带着他到盥洗室清洗,当我想帮他换衣服时,小旭满脸羞愧地拒绝了我,他想找个隐蔽的地方自己换。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班级内展开了调查,发现原来幼儿们已经开始注重个人隐私了。朵朵说:“我会觉得不太好意思。”晨晨说:“被人看到会羞羞脸的。”睿睿说:“我换裤子的时候,会怕其他人笑话我。”涵涵说:“我不想被别人发现。”彤彤说:“我换睡衣的时候都会脸红。”
于是,我又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如何解决换衣服这个问题。小宇说:“我觉得可以有一个房间专门让我们换衣服。”雯雯说:“可以躲在‘娃娃家’里换,那里有衣柜,方便一点。”晨晨说:“在厕所里摆一张床,我们坐到床上换衣服,这样就不怕被看到了啦!”元元说:“我看到商场里有衣帽室,我们可以造一个类似的小房间。”我们根据幼儿们的建议进行投票,最终“造一个更衣室”的想法获得了幼儿们的青睐,而且大家一致认为“阅读角”是最适合建更衣室的地方。经过商讨,幼儿们决定利用建构区的砖头模型“砌墙”,在大家的努力下,墙很快就建好了,但是墙面不太稳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将砖头模型换成PVC 管子,然而又发现管子的高度不够。
带着这些问题,幼儿们纷纷实地走访,他们发现很多换衣服的地方都会用布帘作为隔断,拉上布帘里面就变成了一个很小的私密房间。幼儿们决定采用布帘这个方案。为了这个专属的“更衣间”,幼儿们积极开动脑筋,相互合作,反复测量,还用彩笔美化布帘。很快,一间隐秘且美观的更衣室就建好了。
二、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问题一
1. “哎呀,怎么有人呀?”
在一次角色游戏中,舞台上的瑞瑞抱着衣服,拉开了布帘,结果发现朵朵正坐在里面换裤子,她大喊:“哎呀,怎么有人呀?”。这下,朵朵大声喊起来:“老师,瑞瑞进来了,我还没有换好呢!”瑞瑞急忙解释:“可是我不知道你在里面呀。”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怎样才能让其他小伙伴知道更衣室里有人呢?
2.解决策略
幼儿们想到了做一块可翻转的提示牌来提醒大家,提示牌的一面表示“里面有人”,另一面表示“里面无人”。幼儿们发挥想象,创作出标志的示意图。现在,更衣室已经成为幼儿们日常活动的必去场所。
(二)问题二
1. “能让我先来吗?”
这天,晶晶突然来“告状”:“老师,每次更衣室里的小朋友都很慢,我都等不及了。”依晨也“投诉”:“我每次和他们商量能不能让我先来,他们都不同意。”一个小小的空间,这么多人都想使用,那怎么办呢?
2.解决策略
幼儿们想到了排队,但队伍总是很长,需要耐心等待。于是,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讨。睿睿说:“要不再多造几个更衣间吧!”萱萱说:“我觉得一次可以多进去几个小朋友。”乐乐说:“我去水上乐园玩的时候,看到更衣室是分男女的,我们也可以建造男女分开的更衣室。”乐乐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将更衣室分成男孩一间,女孩一间,就可以有效解决排队长的问题了。
三、思考与收获
(一)幼儿生活中偶然事件的教育特点
1.随机性
从幼儿园选择教育时机的角度看,幼儿生活中偶然事件的教育具有随机性。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抓住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让幼儿获得即时的情感体验。
2.生活化
从幼儿园选择教育内容的角度看,幼儿生活中偶然事件的教育具有生活化。偶然事件的发生存在于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包括来园、晨检、晨间活动、早餐、集体活动、盥洗、如厕、游戏活动、午餐、散步、离园等,而生活化的教育决定了教师选择的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与生活化,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3.差异性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幼儿生活中偶然事件的教育具有差异性。教师往往通过发现偶然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但是教育契机不能马上生成随机的教育,它必须由教师引导和组织才能生成。这种随机性的教育与传统的集体教育活动不同,它并不是教师预设好的,而是教育计划之外的。同时,由于教师存在个体差异性,不同教师所生成的教育也是存在差异的。
4.迁移性
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幼儿生活中偶然事件的教育具有迁移性。在幼儿活动中,教师抓住偶然性的教育契机,并以此进行拓展,迁移到其他学习内容或是生活经历中,帮助幼儿获得知识与生活体验,让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二)有效实施偶然事件中的教育
幼儿每天都会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很多生活经验,我们应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的敏感度,尊重并追随幼儿的发展需求,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关注偶然事件,了解幼儿生活本质
幼儿的生活总是充满了童趣。例如,小班有一位幼儿因为吃了奶奶煮的喜蛋而对鸡蛋好奇不已,经常与其他幼儿展开讨论。于是,我们开启了一场“鸡蛋”和“小鸡”的探究学习之旅,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中班,从小鸡孵化到给小鸡取名再到饲养小鸡,生动展现了“小鸡成长记”这一生活化的班本课程。
2.追随幼儿兴趣,激发幼儿主动建构
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应尊重并追随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他们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如班里一位来自南通的幼儿,戴着用蓝印花布做成的帽子,十分特别,引起了幼儿们的兴趣和疑惑。通过调查,大家发现了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风俗,于是,就生成了“我为家乡点个赞”的班本课程。我们通过收集与整理,形成了班本故事案例集,将单一的教学活动发展成为系列主题活动。
3.融通生活经验,支持有意义的环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就是要求我们要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与他们的学习环境之间的连通性。因此,怎样让幼儿和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互动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环境是隐形的课程,承载着教育儿童的作用。如在“更衣室”的打造过程中,教师将问题的重心放在幼儿身上:幼儿在生活中需要有隐私空间这一要求是否能得到满足?幼儿所想出的方法、投票方式是否能够推动其积极地去积累新的知识经验?幼儿中途遇到了困难,不知如何解决摆在眼前的问题时,是否能唤起其原有的经验?教师引导幼儿一步步追随他们学习发展的轨迹,不断调整环境,既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经验,也为教师拓展了更大的教育空间,有效地帮助教师对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帮助与支持。
幼儿深度学习属于高级阶段的学习,追求主动学习、知识建构、知识迁移和提高思维品质是其兴趣之所在。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偶然事件的教育契机,带领幼儿对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深入理解,形成问题意识,养成探究精神,就能帮助幼儿获得主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提高幼儿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