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项目,学习正发生
——以中班“刮来一股运动风”项目活动为例
2020-08-07康灵玲邹晓芳
文 康灵玲 邹晓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得到发展。”幼儿在游戏中的状态是活泼的、主动的,而项目化学习是在全球推进素养的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形态,是一种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式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主动性。我们将幼儿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鼓励幼儿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和解决问题,还开发出项目活动“刮来一股运动风”,让幼儿从中获得核心经验,促进自主发展。
一、锁定学习项目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游戏课程逐步走近幼儿。科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好奇心是幼儿智慧的嫩芽。”幼儿的好奇心表现在自我观察、动手尝试、拆卸探究等各种活动中。教师在观察、倾听幼儿的过程中,应及时关注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对相关问题进行价值判断、筛选和分析,并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使幼儿逐步清晰自己的探究需求,从而生成深层次的探究活动。
“刮来一股运动风”项目活动是基于幼儿的兴趣生成的。教师跟随幼儿的兴趣点,通过提问,使得幼儿的关注点逐渐聚焦到关于户外器械的一系列问题上,如:空出的架子上放什么?幼儿园里有多少运动器械?分别在哪里?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让幼儿以表征的方式展现自己在空架子上呈现物品的方式;组织集体交流活动;根据幼儿的表征画进行器械归类、制作器械标识;帮助幼儿成立器械调查小组,探索幼儿园器械的分布地点及数量;设计合理的摆放方案,尝试在园内合理地摆放器械……
可见,项目活动应由幼儿和教师共同生成。幼儿展现自己的兴趣,表达自己的困惑,教师敏锐地捕捉教育契机,支持幼儿的积极行动,尊重幼儿的认知发展,最终确定项目化学习的任务,由浅入深地实施学习项目,在活动中自主建构相关活动的核心经验。
二、挖掘学习深度
在以往教学中,主题活动往往局限于集体教学,缺失了“个体探究”。项目化学习强调让幼儿进行深度学习,从而实现自主探究。在项目化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以“玩、说、记、展”四步走的项目学习方式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循序渐进地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玩”出乐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整个项目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幼儿拿着自制的线路图奔走于幼儿园各处。幼儿根据线路图找到器械后,又兴奋地玩起了器械……幼儿是天生的游戏家,教师作为他们的游戏伙伴,和他们共同经历游戏的过程,体验游戏的乐趣。
“说”出经验。语言是幼儿表达思想的主要方式,只有让他们大胆地表达,才能在自由交流中获得真知和经验。例如,在“运动器械调查”中,幼儿通过各种途径展开调查。调查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信心满满地介绍调查结果,热烈的讨论氛围让那些害羞、不敢表达的幼儿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最后,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展示幼儿调查的过程,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到互动中来。幼儿在自由讲述和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拓展了调查的广度,积累了调查经验。
“记”录学习。记录表是幼儿主动学习、分享经验、获取知识的有效辅助材料,它可以保留幼儿学习与思考的过程,帮助成人读懂幼儿的学习方式。在项目游戏中,幼儿学习用不同的记录表记录自己在各个游戏活动中的发现,如用绘画记录“架子上可以放什么”;用数字记录“三类运动器械的品种和数量”;用图形符号绘画调查线路等。教师观察并努力解读每一个幼儿的想法,引导其多样化地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发现。
“展”示成长。将幼儿的学习成果展示在墙面上,让幼儿与环境产生更多的互动;把学习的结果制作成项目成果图书,便于幼儿与家长翻阅,让学习继续发酵;将项目探究成果通过教科研论坛介绍给同行,激发幼教同行迸发出更多的教育灵感,进一步推动幼儿的学习……多形式的成长展示,使幼儿的成长被看得见,也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这四步走的项目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操作、探索、观察、模仿、游戏、合作中学习,努力建构新经验,感受学习带来的成长与喜悦。
三、整合学习资源
《纲要》中指出:“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刮来一股运动风”项目活动中,我们整合同伴、家长、教师等多方教育资源,积极拓展项目化学习的内容和途径,更多地为幼儿提供了主动交往和学习的机会,使项目活动更加多姿多彩。
(一)同伴合作进行项目化学习
同伴合作是幼儿开展项目化学习的重要形式。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幼儿的经验会呈现在同一个互动空间中,幼儿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聆听同伴的观点,感受自己与同伴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见解,进而重组经验。例如,在“运动器械大调查”项目中,不同的幼儿对调查线路的设计有不同的思考。有的幼儿认为调查线路应该按从小班到大班的顺序开展;有的幼儿提出按从楼下到楼上的顺序开展;还有的幼儿提出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方式开展。相关研究表明,在合作中,幼儿相互交流不同的观点,对如何解决任务中的问题进行争论时,可以生发真正的学习。又如,在“玩转足球乐”在线演绎的探索中,小佳和成成设计了“纸棒运足球”的游戏,小佳发现用报纸制作的纸棒虽然可以运球,但是容易折断,对于这个问题,小佳和成成在交流后,借鉴了之前制作纸球时用胶带加固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小佳习得了新经验,成成也在验证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巩固了自己的已有经验。
(二)项目化学习的支持者
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家庭教育资源的优势。例如,在“荷兰运动知多少”项目活动中,在家长们的配合调查下,幼儿们了解到荷兰最有名的运动是足球,知道荷兰队被称为“橙色军团”,得过三次亚军。又如,在“我想这样玩足球”项目活动中,针对“和爸爸妈妈怎么玩足球游戏”“怎样的足球游戏有趣”等问题,幼儿请爸爸妈妈帮忙上网搜索,了解了关于足球的亲子游戏,如运球障碍跑、传球乐等。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幼儿用图画将游戏绘制下来。正是家长的支持,有效地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
(三)项目化学习的引领者
项目化学习虽是幼儿主动学习,但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教师应该扮演好三个角色:细致的观察员、合理的引导员、耐心的聆听者。在指导幼儿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要敢于直面挑战,从而不断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个别幼儿在项目化学习中会表现得漫无目的,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需要观察、跟踪、解读幼儿的情况。例如,在“器械大调查”的活动过程中,欣欣小朋友漫无目的地跟在别的幼儿后面跑来跑去。教师通过与欣欣交流,了解到原来是欣欣小朋友不敢开口,于是教师协助欣欣一起去调查,并不断鼓励欣欣大胆表达。最终,欣欣小朋友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因此,教师要基于幼儿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需要,灵活地转变角色,帮助幼儿快乐学习、体验和收获。
同伴合作、家长支持、教师引领……多种资源的整合利用才能不断地引导幼儿在项目化学习中更加深入与细致。
“刮来一股运动风”的学习项目围绕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点,生发出讨论、设计、探索、技能学习、调查、实践、体验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有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尊重他们,保护其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在探索中建立个性化的学习途径。这一次探索之旅,幼儿的创意是无限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推进是有序的,支持是多方位的。我们在放手和支持中,看见了教师的教育智慧,也看见了幼儿的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