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员工”模式创新企业文化理念

2020-08-07张凤元王辉

人民交通 2020年14期
关键词:供给方共生用工

本刊记者 / 张凤元 文 / 王辉

3月23日,国家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孙梅君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共享员工”模式解决了400多万餐饮员工的就业困难。新冠疫情催生的“共享员工”模式,属昙花一现抑或未来可期?现在,我们以北京公交“同心同德、和融共生”“团结协作、共享共赢”文化理念为视角,探索基于企业与员工间互相信任、共同搭台、共同成长的“共享员工”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何谓“共享员工”模式?

所谓“共享员工”模式,是指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下,通过政府组织,利用共享平台,在供给方明确的时段内且员工自愿且空闲的时间内,以共享模式输出员工,实现与需求方有效的匹配,从而促进人力资源增值,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人收益、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协作共赢的一种创新型用工模式。在法律上,“共享员工”隶属于供给方,但可依据用工需求在多家单位间自由流动。

践行“同心同德、和融共生”“团结协作、共享共赢”理念

随着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共享思维厚植于心,“共享员工”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得以萌生并迅速推广效仿,“共享”创意来自于“众志成城、和融共生”的坚毅与温情,“共享”生命力源自于“共克时艰、共享共赢”的团结协作精神。用工需求方实行同岗同能同酬,不但为每一名“共享员工”购置商业意外保险,而且安排专车接送员工日常通勤,此举旨在促使“共享员工”尽快融入新的团队并获得心理安全感和企业归属感。

对于共享员工而言,为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用工需求,通过“一专多能”的知识技能储备,强化融入新团队的协作交流能力,有利于促进创造力的提升,收获更高的劳动报酬、更灵活的工作时间和更自由的工作方式,增强职业安全感和事业幸福感,从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共享员工”接受锻炼回归供给方后,将新的优秀文化融入企业,直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可见,真正的“共享员工”模式是基于“信任共赢”文化理念的共享,是急需人才的共享、保障机制的共享、激励制度的共享、合作模式的共享、信息平台的共享、科技渠道的共享……“同心同德、和融共生”“团结协作、共享共赢”文化理念的倡导与逐步深化,有利于摒弃孤立封闭的陈腐思想,有利于凝聚团队智慧、发挥团队力量,有利于为企业未来持续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与更好的内驱力,有利于将共创成果全面惠及员工,有利于引领企业和服务社会。

“共享员工”模式未来可期

此外,“共享员工”模式至少还有其它七层意义,即通过市场手段有效优化了劳动要素的资源匹配,通过高效调整、精准配置和人性化管理,更好地保障了抗疫紧缺物品的生产;减少了赋闲员工的跨区域流动性,便于统一管理、精准防疫;分担了企业困难时期的员工成本,依据经营情况稳定了团队,灵活调配员工,提升了用工效率,增强了疫后重建的能力;满足了“用工难”企业的弹性用工需求,由于共享员工业已通过供给方的招聘和选拔,从而保证了用工质量;缓解了员工就业压力,调适了疫情焦虑,拓展了收入渠道;激发了员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愿望,营造了学习其他技能、积累相关工作经验的机会,以期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多机遇;形成了稳就业的常态化、阶段性趋势,比如每年“双 11”,常常需要优化资源配置。

“共享员工”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共享员工”模式并非昙花一现,有必要指引此模式可持续性发展,但作为一种新冠疫情催生的新型用工关系,“共享员工”模式同样面临着困境,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此模式不断地革新与完善。

首先,从劳动者权益保障及监管角度来看,“共享员工”借调期间,供需双方应在共享借调协议中明确双方单位的义务与责任,保障“共享员工”和本单位员工的薪酬福利、健康安全,明确侵害赔偿等各项基本权利,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信用认证体系,定期公示信用不良单位名单,从而化解因员工共享导致的各种劳动纠纷。

其次,第三方用工信息平台的缺失导致信息不对称,致使用工需求方、供给方、员工之间难以构建精准高效的沟通机制,而供需间自发式的匹配用工效率并不高。因此,有必要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汇集企业与员工的信息需求,搭建员工共享平台,通过线上服务精简用工流程,促使员工灵活复岗。从长远来看,运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企业与人才之间形成一个精准匹配、服务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是对人才供需矛盾的一种求解。

从文化视角而言,共享模式的萌生,基于协作共享的共识、共同信任的社会桥梁和共享(平台)的可靠性,员工通过互惠协作创造价值,增长新的技能、获得合意的价值收益、增加自我实现的机会。简而言之,搭建“同心同德、和融共生”“团结协作、共享共赢”的文化平台,是互联时代企业组织必须探索的企业文化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供给方共生用工
分享经济信任传递机制的演化博弈研究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物联网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研究
——基于供需双方的进化博弈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供给侧改革:中西方经济学比较分析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