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中西方经济学比较分析

2020-02-14梁钰蕾

商情 2020年2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摘要】供给侧改革是一种经济领域的名词,也代指经济市场供需关系的最优解,通俗来讲,供给侧改革就是提倡商家以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大众。在每年“双十一”、“黄金周”等消费时期,我国有大批消费人群将目光放在了国外优质产品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国内供给方的积极性,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选择更加优质的产品无可厚非,因此,为了满足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供给方需要努力制造出高科技、高质量、高标准、且具有技术含量的产品,为此,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科技研发资金,并提出“三去一降一补”的具体实施方案,这一过程也被称为“供给侧改革”。本文以“供给侧改革:中西方经济学比较分析”为题,从宏观角度上切实分析中西方经济产业的偏好与市场环境的趋势,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时代大背景,总结中西方经济研究方向的不同,希望能为促进供给侧改革的深入落实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三去一降一补”  中西方经济学  供给方

引言:从字面进行理解,“供给侧”即供给的一方,与之相对应的是“需求侧”,即有需求的一方。以2008年金融风暴为例,我国投入四万亿投资刺激需求侧的发展,并于2015年新批两万亿基建项目,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是通过刺激市场就业、发展、售卖等需求,从而有效抑制经济发展的下滑,这是典型的“需求侧”管理方式。但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日益发展,单纯的“需求侧”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市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扩展的“需求”瞄准到了海外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经济市场的发展,为此“供给侧”改革刻不容缓。

一、中西方供给侧历史前沿对比

(一)中国供给侧历史研究

在中国经济学领域,许多学者认为供给侧与需求侧是同时存在、密不可分且互相影响的,因此,针对某一方面的管理都必须达到双管齐下的目的,这一观点的解读类似中国传统思想中“阴阳”的变化。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引导,我国在供给侧改革的历史研究等方面,都是以“需求侧”管理作为主要推动方式。以“三期叠加”和“四降一升”等经济新常态为例,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生产端,针对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与制度性矛盾,将过剩的产能转化为新的经济来源,控制“需求侧”面积,降低企业成本,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规划性任务。

(二)西方供给侧历史研究

无论是“里根经济学”还是“撒切尔主义”,都是西方供给侧学派的典型案例与素材。在西方观点中,供给侧与需求侧是完全相反、没有共通的含义,西方主流的供给侧学派认为,“供给侧”是西方经济增长的唯一来源,也是创造、驱动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主要动力。因此,西方供给侧学派Y=F(K,L,A,R)意指通过控制资本、劳动、技术与土地等投入,达到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等有效目的。而在西方需求侧管理Y=C+I+G+NX中,经济市场是完全消化、企业高效率运转等理想场景,也就是说,市场或行业不可能出现“过剩”的现象。

(三)中西方供给侧历史研究对比

从西方供给侧学派观点来看,他们认为的理想市场情况与我国实际情况不符,事实上,我国煤矿、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都存在着企业产能过剩的普遍现象。产能、库存、杠杆、成本都是推动我国实行供给侧管理的主要成因,因此,我国供给侧改革主要动因与西方国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同时,我国经济领域最为普遍的管理认知是将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互相转化、相互促进,而在西方供给侧学派主张中,他们强调供给侧是经济市场的源泉与根本,两者在认知偏好等方面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

二、中西方供给侧改革方向分析

(一)中国供给侧改革方向分析

从我国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规划性任务目标来看,我国供给侧改革方向仍然是以促进经济市场活跃,扶持国内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水平为主,而供给侧改革的主要行业是以石油、煤矿等能源产业为主,减少能源产业链过剩,避免能源矿产企业的亏损过大等现象发生。为此,我国供给侧改革参考了以往的“凯恩斯主义”等指导理论,在强调通过过大内需拉动消费水平的需求侧管理方式的同时,也要全面提升要素生产率和经济的动态效率。

(二)西方供给侧改革方向分析

西方供给侧学派发展于美国七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这一时期宣告“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失灵,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将目光放在了生产端,“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也因此应运而生。从目前西方市场性质来看,供给侧学派奉行“政府不干预原则”,充分强调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从未来西方供给侧发展方向进行分析,西方经济市场仍然保持较大的自主性与不可预计,总量性问题将会是西方经济市场面临的主要困难。

(三)中西方供给侧改革方向对比分析

中西方在市场经济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分歧,两者截然不同的认知诞生于不同性质的经济市场,因此,国内供给侧改革方向是基于宏观角度的总量性分析开展的,而西方国家则是强调经济市场的决定性与自主性,认为经济市场环境是处于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忽视了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转而倡导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的,希望能够以此推动经济增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着眼于中西方供给侧的前沿历史与改革方向进行了详细分析,列举2008年金融风暴与2015年国内基建项目等实际案例,切实探究中国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动力与成因,并基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七十年代十年“滞胀”期),分析西方供给侧学派的崛起与理论,强调“三去一降一补”、“三期叠加”、“四降一升”的经济效益与作用,希望能为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新风,赵平利,赵子光.供给侧改革:中西方经济学比较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05):283.

[2]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N]. 经济日报,2019-10-09(012).

[3]陈兴宇,张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现实背景与价值意蕴[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05):55-60.

[4]周康,杨芳,马卓.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吉林省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9):173-175.

作者简介:梁钰蕾(1999-),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学历:本科,單位: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
美国动画片价值观输出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利用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传统蒙学图书的深度开发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