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新基建”风口:突破桎梏除旧布新市场未来可期

2020-08-07白晓娜

人民交通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新基建城际基础设施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 ,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

近期,最受舆论关注的概念之一莫过于“新基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引发广泛关注。交通运输行业以“两新一重”为抓手,列方案、做计划,抓紧推进和储备重大投资项目。

那么,新基建主要包括哪些?新基建究竟新在哪里?新基建是否足以支撑起“稳增长”的重任?全国各地又是如何发展新基建?

“七大领域”,城市群的血脉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事实上,“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19年,在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中,“新基建”又被多次提及;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推进“新基建”被政府强调的频次更高了。1月3日,2020年的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此后多个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5G网络建设等作为2020年的投资重点,部分省市还明确了5G基站的建设目标。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高层对新基建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再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2020-2025年在我国“新基建”建设涉及的七大产业领域中,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领域的总投资规模最大,投资规模预计达34400万亿元

当前,官方盖章的“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据招商证券初步测算,2020-2025年在我国“新基建”建设涉及的七大产业领域中,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领域的总投资规模最大,投资规模预计达34400万亿元。

城际高铁、城际轨道交通都是城际铁路被誉为“城市群的血脉”。与普通高铁、轨道交通相比,只多了“城际”两个字,但区别却比较明显。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表示,城际高铁距离没有普通高铁线路那么长,一般时速不会超过200公里,同时,它的发车密度通常公交化,远远高于普通高铁。城际轨道交通则是低速版的城际高铁。吴洪洋说:“城际轨道交通的作用是要把城市和城市群之间联系起来,也是起到通勤作用、公交化运营的作用。它的距离没那么远,可以替代小汽车出行。”

此外,城际轨道交通车站还比较多,方便远郊和小城镇的人出行。以广东省的穗莞深城际铁路为例,往来广州、东莞、深圳这三个城市,全长70多公里,车站多达15座。

同样是铁路,为什么城际高铁、城际轨道交通被称为新基建?吴洪洋做出了详尽介绍,主要是因为它们近年来吸收融合了我国一系列先进技术。吴洪洋表示:“它的动力装置,比如储能、实时供电、充电的模式,还有轮轨的新材料应用,都有很多的技术创新。另外列车自动的运行和控制系统,运用的新技术比较多。把它当作新基建,是因为大部分新技术都是利用了信息技术或者自动控制的一些技术。”

从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以来,我国城际高铁、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遍地开花。这背后是我国城市群布局和架构日益完善,目前,全国已经形成包括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在内的20多个城市群。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研究所所长姜鹏说,城市群内部要实现各种要素流动,城际铁路是不可或缺的。姜鹏表示:“比如我们现在有城市群,然后城市群下面还有都市圈,一般一个成熟的城市群,它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都市圈构成。而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文件,比如要强化在都市圈层面的一小时通勤。这样城际轨道交通和城际铁路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单元。”

对比一些全球知名城市群、都市圈,我国城际高铁、城际轨道交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比如,日本东京都市圈有个“二八定律”,就是占总里程20%的轨道交通,承载了80%的交通需求。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初明确,加大对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规划建设。几乎每个城市群的规划中,城际铁路都是浓墨重彩的部分。吴洪洋说,和所有基建一样,城际铁路建设投资巨大,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首先是土建成本,土建成本通常还是挺高的,大概要占到30%-40%。然后是车辆的成本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车辆及配套设施的成本大概要占到20%-30%。剩下的就是信号、通信、机电等。”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杨励雅认为,从长远来看,城际铁路建成后,将成为城市圈的血脉,各种要素通过它自由流动,效率远高于其它交通方式,这对城市群发展意义重大。杨励雅说:“尤其产业向高级化发展之后,生产性服务业就是比较靠知识创新的这些产业,比如科技研发、商业服务等更加需要人员之间的交流。而人员之间的交流,就会显得城际之间,这种距离不是特别长的交通联系可能更为重要。所以我觉得城际高铁、城际轨道交通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肯定是有作用的。”

抢抓“新基建”政策机遇,全国各省市稳步有序推进

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两新一重”建设会为全国各地交通运输行业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看四川:“智慧”才是平步推进的关键

加快城镇化发展建设,需加快高速公路、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

作为西部交通大省,四川交通运输厅把“新基建”作为后发追赶、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坚持“早谋划、早启动、早落地、抓机遇、促发展”,深入研究梳理,提前谋划一批项目,交通运输“新基建”蓄势待发。

四川交通在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初步建成信息枢纽。依托四川省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工程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全省交通运输数据中心,汇聚了全省公路、水路领域的基础数据、业务数据、感知数据,对上连接交通运输部、四川省委省政府,对下连接高速公路数据中心和市州级数据中心,为下一步构建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面建成传输网络。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部门的交通运输专网和全国第一张省级高速公路OTN光传输专用通信网,全省高速公路路段接入省干网网络带宽达到千兆,省干网骨干互联带宽达到万兆,为全省交通运输业务应用提供高质量有线通信网络保障;

开展智慧交通试点示范。试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智慧高速试点。都汶高速龙池连接线预计今年底建成封闭式车路协同试验场地;成宜高速公路预计今年年底通车并建成10公里车路协同专用试验路段,开展规模化车路协同测试;成都绕城高速已实现智慧监控、智慧养护和智慧信息服务。第二方面,智慧普通公路试点。依托川九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正在开展智慧普通公路试点建设,预计年底前完成。第三方面,智慧综合客运枢纽试点。成都东客站等已完成智慧综合客运枢纽试点建设。第四方面,智慧港口试点。宜宾港已启动智慧港口试点相关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建成;

建成一批科技研发平台。四川拥有“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行业研发中心”“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行业研发中心”“陆地灾害防治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可为“新基建”提供高水平研发支撑。

看广西:南向、北联、东融、西合

今年两会提出的要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为广西发起一轮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强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指明了方向。广西交通运输系统将抓住机遇,勇于挑战,奋力打造好交通强国广西样板,为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贡献交通力量。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运输发展中日趋重要。近年来,广西积极布局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做好新型基础设施与交通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印发了《数字广西交通运输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0年广西全区数字交通智慧交通工作要点》等文件,从顶层设计层面对新基建建设做具体要求,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快城镇化发展建设,需加快高速公路、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今年,广西印发《广西基础设施补短板“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总体方案(2020—2022年)》,指出在三年内重点推进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物流网、地下管网五大领域2817个项目建设,总投资2.2万亿元以上,3年计划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广西交通运输厅印发《广西基础设施补短板“交通网”建设三年大会战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以加快补短板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51个,总投资约4885亿元。力争到2022年,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初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便捷通畅、互联互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有效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新高度。

聚焦“两新一重”,需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2019年全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222.6亿元,同比增长29.75%。5月5日,国务院对2019年落实有关政策措施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在“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地方投资落实到位、促进社会资本进入交通建设领域措施有力、交通债务风险防控工作落实有力”事项中,广西得到了通报表彰。今年上半年,广西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5.8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继续保持两位数正增长,完成全年1400亿元目标任务的35.4%。

此外,“交通网”项目在1至5月共完成投资324.3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27.8%,约占“五网”完成投资的48%,在“五网”中完成投资率最高。

看广东:新基建,先定个小目标

2020年6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打下了第一根钢管桩,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比原计划提前半年,该项目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年)》印发后第一个开工的高速公路项目,也是2020年广东首个开工的高速公路项目。同一时间,国之重器“万顷沙”号耙吸船机器轰鸣,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正在为最后8.2公里航段的施工建设冲刺。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继续加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加强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除已开工项目外,至2025年年底,广东还将新增投资约6100亿元,主要组织实施珠三角地区干线扩容、跨江跨海通道和出省通道等重大项目,为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更好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贡献力量。”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李静表示。

看江西: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原动力

交通“新基建”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强力引擎。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王爱和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两新一重”,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方略举措,也是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新需要的现实要求。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将准确把握“两新一重”投资方向和重点项目,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一个中心、三大平台”的基础上,推动新一代信息网络特别是5G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融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原动力。

目前,江西在智慧交通出行积极做了一些探索:

5G车联网技术及人车路云协同系统。该系统率先引入北斗高精度定位、5G车路协同、营运车辆自动驾驶和队列行驶等先进技术,研发智慧高速交通控制网,形成了江西智慧高速解决方案,并依托福银高速昌九段开展了示范验证;

平安交通监测预警系统。主要运用通信、网络、图像识别等现代化尖端技术的设备和软件组成的交通智能监测系统,涵盖了4G视频图像监控、客运车辆旅客超员监测预警、驾驶员违法违规行为监测预警等先进功能,能对驾驶员危险驾驶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对驾驶员发出预警,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北斗自由流智慧云平台应用。该项目主要依托北斗自由流收费技术(简称BTC),融合北斗定位、4G/5G、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收费公路在自由流状态下的无感支付。

下一步,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将通过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探索“互联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融合应用,促进提升全省“交通网”的运行效率。随着国家层面密集部署“新基建”,江西拟列入实施一批交通运输“新基建”重大示范工程和项目:

江西省交通监控云联网工程。该工程主要是建设全省交通行业统一的视频监控公网云平台、监控专网平台,补充扩容提升全省监控系统在网络安全、数据存储、数据传输等方面功能。工程建成后将形成全省交通行业“一张网”“一盘棋”的监控格局,构建全行业监控信息交互统一平台,建立一套高效、可靠、安全的交通监控体系。

江西普通干线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平台。主要升级完善路网运行监测管理系统、应急处置系统、公路信息服务系统,拓展开发路网综合管理系统,新建路网运行管理辅助决策系统等五大应用系统及其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完善公路数据库,构建省市县三级路网管理中心,进一步提高全省路网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移动物联网5G技术下的智慧交通智能识别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该项目作为江西省“03专项及5G项目”,主要研究基于移动物联网5G通信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智慧交通中的人、车、路、云端提供各种感知数据传输,实现全方位的CNN人工智能模型算法识别及实时危险预警,全面提升江西省道路交通智慧及安全系数。

“说”新基建前景,发展空间巨大

5G:今年基站建设量有望超55万个

东方证券表示,国内5G建设进度有望超市场预期。当前市场担忧疫情会影响5G年初招标,以及供应链供货周期延长,从而对全年5G建设进度产生较大影响。但当前通信行业在顶层协调部署下,中国5G产业链正在快速复工复产,供应链之间的协同作用加强。

从运营商角度来看,中国联通正在贯彻落实落实5G网络共建共享,坚决扛起央企政治责任。2月21日,中国联通召开全国疫情期间投资建设工作推进视频会,明确要求各省公司突出重点、加快5G建设,上半年与中国电信力争完成47个地市、10万基站的建设任务,预计前三季度与电信合作完成25万站建设,比原计划提前一个季度。中国移动则于2月29日表示,2020年“建设30万个5G基站”的目标不会变,今年将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建设5G网络。目前三大运营商全年计划建设55万个基站,预计全年建设进度有可能超预期。

特高压:或带来1500亿元的增量市场

银河证券表示,根据2018年9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共规划了12条特高压工程。

国家电网印发了公司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此次工作任务要求年内开工建设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等工程,年内核准南阳-荆门-长沙、武汉-南昌、白鹤滩-江苏等7条特高压工程,力度超预期。

按照每条特高压约200亿元投资测算,年内新审批的7条特高压线路或将带来约1500亿元左右的市场增量空间。

城市轨道交通:预计2020年通车里程有望突破1000公里

中银国际表示,2019年底,全国共40座城市开通城轨线路,累计通车里程达到6,730.27公里。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城轨基建投资作为稳经济的利器之一,有望持续加码。地方政府专项债和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提供增量资金来源,促使城轨基建投资进一步提升,贡献通车里程持续增加。

据财政部数据,2019年国家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2.15万亿元,并提前发放2020年部分额度,预计2020年全年发行额有望超过3万亿元,呈现发行规模加大、发行节奏提速的趋势。预计2020年全年通车里程有望突破1000公里。随通车里程增长,城轨产业链装备公司有望持续增长,包括车辆设备和城轨控制系统设备。

充电桩:市场空间千亿元级别

新时代证券认为,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0年1月底,全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53.1万台,私人充电桩71.2万台,车桩比约为3.5:1,远低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的1:1。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销量的25%左右,保守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700万辆左右。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000万辆、车桩比1:1估算,需要的充电桩数量约1880万台。由于交流桩和直流桩价差大,假设充电桩均价1.5万元/台计算,对应的充电设备市场空间约2800亿元。以单车年耗电量2000度电估算,充电和服务市场将约400亿元。

交通运输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发展需求最迫切、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领域之一。加快推进“新基建”,对于加快实施“交通强国”战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新基建城际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城际铁路CTC中自动折返功能设计与实现
万科城际之光售楼部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一种城际车载列控系统的结构设计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