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实施情境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20-08-06陆雪
陆雪
摘 要: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借助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要素,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结合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负荷。这也就是实施情境教学的目的,试图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让数学学习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情境教学;教学实践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对于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系统性地开展教学,从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已有生活、学习经验结合起来,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一、分析学生特点,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而课上的时间也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甚至在开始上课后,学生的注意力还停留在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物上。据此,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为学生设计问题,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心,并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带领下进行知识的探索。
例如,在学习“十几减9”时,学生对10-9有了充分的认识,为了增强学生了解十几减9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如下:“10-9=1,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如果说有10个桃子,被吃了9个,就只剩下了1个。那如果原本有16个桃子,被吃了9个,还剩多少个呢?”根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尝试着利用已有的知识探究问题。新知识的学习代入旧知识的回顾既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也是通过教学语言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与建构。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具体的算式依照课本中的语言编辑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场景,促进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学习活动。
二、根据具体内容,创设故事情境
结合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必然联系,明确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融入数学家的趣味故事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或者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解自己编写的故事,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学生已经学过了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字,本节课涉及的知识主要是让学生依据已经学过的知识了解如何进行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的加减法。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计算活动的积极性,教师提供了直观的模型,如,整捆的小棒、成包的书等,并通过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先出示小动物们参与运动会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小动物都在参与哪些运动项目,主张学生猜猜哪些动物会赢得比赛。随后,将参与长跑项目的动物和参加跳高项目的动物相加,得出了学生已经学过的算式:6+4=10。教师:“如何参加长跑项目的动物为20个,参加跳高项目的动物有10个,这个数应该怎么计算呢?”通过故事形象化地引入了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故事中展现出了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想到用教师展示的学具来解决问题。
三、丰富教学形式,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一直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方式,他们在课下热衷于参与游戏,在课上自然也希望以参与游戏的方式了解知识。因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游戏,为学生参与游戏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促使学生在游戏情境中主动参与,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通过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用品和学习用具,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具体的场景,學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游戏。每4-6名学生为一组,其中两名学生扮演商店老板,其余的学生扮演顾客,学生根据多媒体中展示的图片以及标示出的具体价格选择自己要购买的商品。“顾客”需要说出自己要买的东西,并说明自己用多少钱来付款,包括多种人民币的组合方式,“老板”需要肯定或否定“顾客”所说的多种人民币的组合方式,如“顾客”所说的组合方式不全,“老板”也可以直接补充。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真实的购物环境,在应用人民币的过程中会对人民币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学生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
总之,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需要成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明确此时的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以丰富、灵活、趣味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在课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周邦对. 小学数学低年级实施有效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10):26.
[2]王焱珍.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的情境教学模式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