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教师职能转型路径探索
2020-08-06王蒙雅
王蒙雅
摘 要:素质教育持续深化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对立德树人任务进行落实的一项重要举措,能够帮助我国教育更好的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促进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想要提升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高校教师必须及时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更新,实现教育职能的转型。文章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核心素养对于高校教师职能的要求,并就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职能转型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校教师;职能转型;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2-0154-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quality educati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This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task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It can help our education bett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orld education reform and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teachers are in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core literacy cultivation, college teachers must update their educational ideas in time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functions.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core literac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quirements of core literacy for college teacher functions, and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path of teacher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core literacy.
Keywords: core literacy; college teachers;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path
前言
从教育的角度分析核心素养,主要是以人的素养为核心,推动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实现对学生跨学科能力素养的培养。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就各个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进行了明确,指出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品格及能力。新形势下,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客观要求,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体,教师必须加快自身智能转型步伐,通过职能的转变来提升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指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自身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素养和品格。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素质教育持续深化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形势,提升中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需求。核心素养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核心素养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學实践的关键所在,借由核心素养,教育工作者能够将党的教育方针转化为更加明确更加直观的要求,就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能力进行明确,继而推动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早在1997年,OECD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与概念基础”项目中,就对核心素养相关的三个维度以及九项素养进行了明确,其中的“三个维度”指能够与异质部落中互动,能够互动的使用工具,能够自律自主行动,“九项素养”则包含了语言、文本和符号使用、技术使用、行动后果预测等。2013年,我国开始了对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由教育部提出了相应的“核心素养体系”,就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强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核心,关注学生个人能力、人文素养以及社会素养的提高。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坚持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科学性。在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从立德树人的核心要求着眼,强调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得科学理念及方法能够贯穿工作全程,提升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二是民族性。在研究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立足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土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进行落实,在凸显民族特点的同时,强调国家认同以及社会责任。
二、核心素养对高校教师职能的要求
核心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必然需求,在促进我国教育竞争力提高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想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必须首先就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革新,同时也应该做好职能的转型升级。核心素养对于高校教师职能的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丰富职能内涵
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将教师的职能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而从现代教育理念分析,教师应该是将“从做中学”的组织者和发起者,也应该是学生思维的启发者与训练者。有研究人员提出,教师的责任不应该是单纯的传递知识,事实上,知识传递在教师的工作中仅仅占据很少的一部分,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要做的是促进学生思考,更多的应该是分享建议或者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从这个角度分析,教师应该具备启发学生思维的职能,进一步总结教师职能的内涵,指教师具备的向学生传递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实践以及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职能。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并非单纯的学生个人知识学习,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社会责任等的提高。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对其道德素质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做好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管理,促进其人文素养和社会素养的提升,以此来对教师职能的内涵进行丰富。
(二)推进职能转型
作为核心素养培育的主体,教师应该做好自身的合理定位,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点,主动接受核心素养的理念。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教师职能存在密切关联,而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核心素养的内涵不断丰富,一些新的理念对于教师而言相对陌生,也使得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必须就教师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在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如果从国家宏观层面进行思考,具体来讲就是“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新时代的专业化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和品质,研究应该基于怎样的依据来制定核心素养培养标准。关于核心素养,有研究人员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分别是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科学性强调核心素养指标的制定应该以学生为导向,时代性强调核心素养指标应该能够体现出时代精神,民族性则是指核心素养指标需要以中华文化作为根源。
在培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职能更多的体现在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合作意识方面,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在未来发展中,教师在具备良好教学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具备相应的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的职能应该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鼓励其积极探索,引领学生道德发展。新的发展环境下,高校教育教学的目标从原本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传授、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并重,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引,高校教育教学的方法也需要及时转变。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产业化的加快,也带来了相应的教育功利化问题,教师岗位虽然依然在传授知识,但是很多时候也成为了获取金钱的工具。马克思·韦伯将理性划分成两部分,一是工具理性,二是价值理性,指出科学是工具理性的基础,其所强调的事实与逻辑在很多时候仅能保证手段的正确性,关注的是手段而非目的。价值理性强调的是人本身发展的主体尺度,其所涵盖的道德价值、理想价值以及情感价值等都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合理性以及终极关怀性。对我国课程培养目标的发展情况进行回顾,可以明确,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过程,事实上揭示了学生培养的有效途径,而从“四有公民”到“五爱教育”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则明确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需求。新的发展环境下,很多高校并不能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在一起,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其缺乏正确的育人理念,将育人看做其他部门的工作,导致了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育人工作。对此,核心素养视域下,应该引导教师及时对教育理念进行更新,通过不断反思来推进教师职能的转型。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教师职能转型路径
(一)国家层面
新的发展环境下,国家之所以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主要是为了能够顺应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借助有效的教育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以此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分析,国家可以说是课程体系的建设者和改革者,想要落实核心素养家教育,确保其能够更好的迎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应该将核心素养融入到相应的课程标准中,推动课程的顺利实施,同时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引导其对核心素养的理念和精神进行学习,指导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国家应该对立足核心素养视域下,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新分析,继而制定出新的课程标准框架,同时也可以将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进行对比,对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明确,就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进行重新审视,依照核心素养来对考试评价进行指导,形成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学业质量标准,推动考试内容的优化,从原本的知识中心转移到素养中心。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而言,如何实现核心素养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加快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将核心素养所具备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推动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职能的转型非常关键。对此,教育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和途径来推动教师职能转型,一是在课程标准体系中融入核心素养;二是应該建立起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学业评价体系;三是应该对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从源头上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教材编写等进行优化和完善;四是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于核心素养的宣传力度,做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确保高校教师能够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明确。
(二)高校层面
高校是开展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核心区域,高校的发展需要以良好的师资力量作为支撑,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核心素养的提出,客观上要求教师职能的转型,而想要确保教师职能转型的顺利进行,高校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核心素养教育的需求出发,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教育方针政策,加快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依照教师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支持。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以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为条件,加大对于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力度。同时,高校也应该从内部环境特点出发,做好校本培训开发,进一步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为其教育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条件,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另外,高校应该对现有的教师考核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制定出全新的教师评价体系,配合相应的弹性竞争机制,激发教师对于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就其创造性进行深入挖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到其他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强化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彼此的经验交流,促进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如此,高校还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此来为教师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革提供相应的环境支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校园文化有积极也有消极,积极的校园文化能够取得积极的作用,消极的校园文化则可能阻碍高校的正常发展,引发教师的倦怠情绪。
(三)教师层面
作为高校发展的推动者,教师同时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培育者,其观念认识和专业能力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新的发展环境下,教师职能的转型归根到底可以看做是其价值取向的转型,或者说教师个体价值观念的改变。这一点正如尼采所言,价值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只是简单的价值关系,所有文明的生活态度,都必须以文明所具备的价值为基础,而一切的价值都会随着时间地点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指出,人们在开展价值评估、选择以及决策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价值取向能够将主体的某种价值倾向性体现出来,也可以体现主体的价值信念和标准,从某种程度上讲,体现出的是一种特殊的价值选择,而且这个价值选择并不固定,与其主体特征一样都是因人而异的。在《价值学大词典》中则提出,价值取向可以看做是主体在对价值进行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这里所提到的价值取向属于主体的一种特殊价值诉求,具体表现为主体所相信,且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价值标准。价值取向的基础和前提是主体的客观存在,这也使得主体的价值取向具备一致性和肯定性的特征,导致了教师的价值观念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转变。基于此,想要推动教师职能的转型,需要从根本上对教师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做出改变,促进其教学理念的转变。对于教师自身,也应该及时顺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摒弃落后陈旧的教学观念,不过虽然理论上的确如此,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经过较长的适应期。现如今,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改革时,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抵制情绪,主要是因为其对于新课程的理解存在偏差。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使得新的教育改革变得更加紧迫,要求教师必须能够紧跟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对新课程理念进行消化吸收,进一步强化对新课程的理解,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學过程中实现自身职能的转型,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做好铺垫。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持续深化的形势,我国教育事业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尤其是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更是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高校教师的角度分析,想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育,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就必须做好核心素养的深入研究,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点,实现自身职能的转型,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应对挑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冒小璟,张振琴,辛洪亮.“双创”背景下药学专业教师核心素养提升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48):28-29.
[2]胡菊.核心素养背景下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转型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9(12):148-150.
[3]陈雪冰.多方位提高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9(11):107.
[4]田安年.浅析“互联网+”时代高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J].学周刊,2019(32):54.
[5]董英俊.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情境式教学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73.
[6]高培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19(30):45-46.
[7]吴洋.中学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探析[J].中国教师,2019(10):64-67.
[8]金凌芳,许红平.产教融合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核心素养与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9):54-57.
[9]王玉洁.核心素养体系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7):77-78.
[10]杨志成.提升教师素养 赢得未来教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09):16-17.
[11]杨菊香,孙赵利,任宏江,等.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学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研究[J].科技视界,2019(24):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