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声势的训练策略

2020-08-06顾玉英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顾玉英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和渗透,越来越凸显音乐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学科,需要音乐教师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往音乐学科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在初期会感到新鲜,长此以往就会疲惫,丧失学习兴趣。声势训练来自于奥尔夫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肢体动作相结合,全面调动学生感知力,并对音乐知识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小学音乐;声势训练;教学策略

相关调查研究指出,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认为语文、数学、英语为主要学科,音乐、美术、体育等为次要学科。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渗透,音乐等学科受到广泛重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科改革。大部分小学生都很喜欢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因为该学科较为自由自在,没有复杂的知识,课堂气氛极其活跃。正因如此,需要教师注重引入新型教学方式,其中声势训练源于奥尔夫音乐教学,将音乐与动作相结合,便于学生生动化感知音乐节奏,并深层次理解音乐的内涵与技能,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一、科学选择歌曲,在声势训练中提升素养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的素材均为紧贴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儿歌,此类歌曲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全面调动小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音乐教师在声势训练中需要合理选取歌曲,促使学生能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摆动身体,充分感悟节奏与曲调的魅力,并从中强化音乐节奏感。

以《顽皮的杜鹃》教学为例,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张杜鹃图片,引出该章节主题。其次在新知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杜鹃鸟叫声,并在此基础上引出sol与mi两个新音符,为自身的小音库增添内容。再弹奏钢琴让学生聆听不同音效,比较高低音的不同之处。教师在讲授新曲时不能急于求成,要以循序渐进的原则渗透教学内容。在第一次聆听全曲时,可让学生在聆听的同时加入捻指、拍肩、拍掌、跺脚等肢体动作,将肢体动作与音乐内容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感知节奏。在第二次聆听全曲时可留意杜鹃鸟的叫声,之后以演唱的形式再现叫声。完成上述两个训练后,师生可以合作形式对唱歌曲,最后让学生养成爱护小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道德意识。上述教学中,音乐教师遵循学科特征并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将肢体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深化学生对所学音乐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接触的音作品类型较为单一,其感知力和理解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果音乐教师在声势训练中选取难度较大的歌曲,无形中会增添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影响声势训练的效果。因而教师在选取歌曲时应倾向于节奏感和律动性较强的歌曲,更要求内容简单。学生在声势训练中一边运用肢体展现节奏,一边打节拍,在音乐活动中获取愉悦,消除学习音乐陌生和尴尬。以《幸福拍手歌》教学为例,这首歌曲最为显著的特征即歌词与动作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要求学生结合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例如歌词:“如果感动幸福,你就拍拍手吧。”学生就跟随着音乐节奏拍手,再例如歌词:“如果感动幸福,你就跺跺脚吧。”学生就根据节拍跺脚。上述教学方式能拉近小学生与音乐作品的距离,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提高声势训练的效果。

二、模仿音乐节奏,在声势训练中提升素养

小学音乐学科并非单纯的演唱歌曲,其中还涉及种类繁多且复杂的专业性知识,音乐辨识力则为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所谓音乐辨识能力即要求学生聆听到音乐素材后能及时判断出其中涵盖的旋律、节奏、音符、音阶等多种要素。上述内容对于年龄小且认知能力浅显的小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小学生习惯性喜欢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或摆动身体,如果音乐教学内容过于感性,则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甚至会让学生认为音乐知识较为单一与枯燥。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声势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学科的本质并坚持由易到难原则引导学生模仿音乐节奏,强化小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学生经长期模仿后能将繁琐复杂的音乐理论知识内化到自身构建的知识体系当中,从而能独立赏析音乐作品。

以《赛马》教学为例,该章节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能准确辨别乐曲各个段落并感受到思想感情、力度、速度的不同之处并理解作品表达的情绪。因而,教师可借助现代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独奏曲《赛马》,让学生细细聆听和欣赏并借此感悟乐曲变化,再基于此比较乐曲段落间的力度、速度与思想感情。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聆听与赛马有关的不同音效,例如赛马正式开始时的枪声,人们在赛马场上的叫喊声以及比赛者你追我赶、热闹欢腾的声音,之后让学生辨识后尝试模仿音效,借此把握歌曲节奏感,强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师在声势训练中还可引入游戏。相关教育实践指出,大部分小学生思维和认知能力较为浅薄,身心处于发展状态。只有借助小学生能接受的教学方式才能增强训练效果。游戏是小学生十分喜欢参与的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能简化知识内容强度,活跃学生思维。教师在声势训练中可引入游戏,但选取的游戏需难易适度,便于学生更好地模仿音乐节奏。例如音乐教师可借助“游戏接龙”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即让学生结合节奏连贯性模仿声音和动作,强化音乐节奏感与律动感。教师在音乐游戏活动中需合理引导学生,使学生敢于跟随着音乐节奏摆动肢体,增强游戏趣味性,提高声势训练效果。

三、积极教学反馈,在声势训练中提升素养

音乐教师在声势训练中不能将自身局限于某个空间和思维状态当中,而是拓宽视野,借助互联网、书籍或其他渠道了解除中国之外等国家地区的声势训练模式,汲取经验和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还要积极且有效地反馈声势训练效果。在此过程中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明确学生的兴趣爱好,询问学生参与声势训练后的感悟和疑惑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方案。声势训练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最为显著的特征即无法一刀切或只运用一个模式开展整堂教学,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反馈不断调整、改良后多次运用。音乐教师要针对不同班级与学生学情展开分析,彰显声势训练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不管在选取声势训练歌曲或让学生模仿音乐节奏或开展其他训练方式,都要紧紧围绕音乐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调整和改良,全面调动学生參与声势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参与音乐学习产生的愉悦感与幸福感。

例如在部分音乐作品教学中,教师可弹奏钢琴或其他乐器或巧用打击乐等彰显音符、节奏,并让学生猜测教师弹奏的作品内容,此时鼓励学生运用肢体动作和音乐作品相结合,达到深入学习的效果。上述教学过程可转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则可作为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反馈。学生在课上对所学作品产生的质疑与感悟也可作为反馈,便于音乐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虽然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但也有着较强的共性,借助声势训练能较好地把控课堂节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总之,在小学音乐学科中开展声势训练能有效地将肢体动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形象、生动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与此同时,借助声势训练能锻炼学生听音辨识的能力,强化对音乐符号、声音类型等熟悉程度。音乐教师在开展声势训练时应合理选择曲目,引导学生模仿节奏,全面锻炼学生音乐感知力和审美能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实现预期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顾若先.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好家长,2018(63).

[2]安萍.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少年,2019(01).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