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维灵动生长,让小学美术课堂“春回大地”

2020-08-06王瑶娟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生思维小学美术情境

王瑶娟

【摘  要】  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也能够通过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创作元素、参与合作交流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想象和联想,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实现灵动生长。

【关键词】  小学美术;学生思维;情境

课改标准中指出,美术课堂应当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潜能进行挖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度,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创造出别样的美术作品。同时,现代社会也强调创新能力对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重要作用,所以,在现阶段的美术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拥有创造的主动性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美术教师也应当从多角度出发,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创造出更多具有新颖的美术作品。

一、细致观察创作元素,激活思维

美术思维的形成并不是无序的,而是沿着一定线路和轨迹的,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对绘画和创造的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让学生把握其中的每一个细节,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细节入手,创造出不一样的美术作品。同时,对细节的观察,也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作习惯,让学生逐步打破思维的僵局,拓展自己的思路,逐步形成绘画和制作的新思维。

例如,在《发现老房子的美》一课中,“房子”是学生喜爱的美术创作题材之一,学生也从小就画房子,用各种材料搭房子,但是,学生创作出的房子通常是由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组成的简易结构,无法体现出房子的美感。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打破思维的僵局,拓宽学生进行房屋绘制和创作的思路,教师就可以利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老房子,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认识到老房子的样貌和结构。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老房子的外形进行观察,使得学生从整体外貌上建立对老房子的初步印象。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对老房子的结构和细节进行观察,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每一种老房子的独特魅力。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结果,使用陶泥进行房屋的搭建,让学生在逐步打破思维中,创造出不一样的房屋。

可以看出,教师引导学生对老房子进行细致的观察,能够逐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房屋有一个更为细致的认识,以便学生建立对房屋的新印象,逐步创造出样式更为丰富的房屋建筑。

二、创建合作交流活动,促进思维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对学生教授美术内容时,教师也应当认识到,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美术综合素养也不强,所以,当教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时,一个学生的思维是狭隘的。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因此,当教师为学生组建合作交流的活动后,不同的思维也能够得到碰撞的机会,从而擦出新的火花,实现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美术教师也应当为学生提供进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美术思维获得擦出火花的机会。

以《参观券的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参观券中的基本组成,让学生了解图案的作用,参观券中的主券、副券之间的关系等,随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一张参观券,引导学生进行欣赏,让学生比较不同参观券在文字、图案以及色彩和主题上有什么不同。紧接着,教师为学生布置自主设计参观券的任务,让学生先根据自己对参观券的了解,在头脑中思考参观券的基本造型。之后,教师为学生组建小组,让学生将自己的设想讲解给同组的其他学生,以便学生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共享思维,从而在统一思想中设计出既具有实用价值又美观的参观券。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建相互比拼的游戏,让每个小组将本组制作的参观券与其他组的进行对比,增添小组进行创新设计的动力。

从上述案例中可见,教师为学生创建合作交流的小组,能够让学生拥有与他人进行思维碰撞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不断讨论中,促进创新思维的生成。

三、应用问题逐步引导,发展思维

在以往的美术课堂中,教师认为,问题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工具,通过提问的方式,教师也可以检验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质量。显然,这一想法限制了问题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在实际开展教学时,美术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方式营造情境,让学生产生进行美术创造的动力。同时,系列问题的提出,也能够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路径,让学生在以问题为轨迹进行思考中,逐步创造出新颖的作品。

比如,在《提袋的设计》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有方向地进行创新,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的提出逐步落实这一目标。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个手提袋,并向学生询问手提袋的作用,在引导学生说出“便于携带”“装东西”等作用后,学生也能够内在地认识到“提手”“袋身”是手提袋的基本结构。随后,教师向学生提出“手提袋有几个部分组成呢?”“手提袋一共有几个面呢?”“手提袋应该怎么制作呢?”等问题,让学生依次解答上述问题。在学生逐步解答后,学生也能够确切地了解到手提袋的基本构成,以及制作的流程。最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一般来说手提袋会有五个面,那么有没有三个面?两个面的手提袋呢?如果有会是什么样的呢?”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可见,美术教师结合手提袋的结构和设计的流程对学生进行设问,能够为学生进行手提袋的创新性设计提供思路,让学生沿着问题进行思索,逐步创造出一个创意的手提袋。

四、打造动手实践活动,强化思维

课改背景下的美術课堂,不行使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的单一功能,也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恰当的培养,以期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体验不同的美术魅力。而陶行知教育思想中也指出,教师应当解放学生的手脑,让学生在边思考、边动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美术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活动,以便学生在解放双手的同时解放大脑。

例如,在《多姿多彩的靠垫》一课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靠垫的实用价值,以及靠垫上的纹样设计等,让学生从实用和审美等角度欣赏靠垫。随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你们最喜欢的靠垫是什么样子呢?”“它是用在什么地方的呢?”等问题,让学生初步在头脑中生成一个靠垫的形象,同时进一步地明确靠垫使用的功能。紧接着,教师为学生提供剪刀、彩纸和卡纸等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主设计一个靠垫。在学生设计完成后,教师再让学生将自己制作好的靠垫展示给其他学生,让其他同伴也可以观赏自己制作的靠垫。最后,教师再总结制作靠垫的基本流程,如先构思确定外形,再设计图案和基本骨架,之后再进行颜色的搭配和制作等,以便学生在明确的流程下,更好发散自己的思维,在以后的生活中制作出更多样式新颖的靠垫。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的活动,能够给予学生进行自主创作的空间,让学生将自己头脑中思索的美术作品,以亲自动手制作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获得满足感的同时,促进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总而言之,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能够让学生不再墨守成规,拥有打破陈旧事物的勇气,从而将自己新颖的思维添加在事物的创造中,让世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向学生教授美术内容中,美术教师也应当对活动的形式进行优化安排,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机会,从而让学生在不断地观察、交流和思索、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灵感,促进思维的灵动发展。

【参考文献】

[1]骈珍珍.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09):137.

[2]蒋萌.激活思维,发展个性——在小学美术写生画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和个性浅探[J].广西教育,2000(01):39.

猜你喜欢

学生思维小学美术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贯注方法引导 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基于学生提问的小学英语教学探究
数学教学怎样运行“教”的过程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