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2020-08-06朱斯文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课堂模式健康教育

朱斯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形式也逐渐多样化。《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是小学阶段的重点教学课程,教师要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合作精神”等出发,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一些学生学会克服自卑,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英语这门灵活性的语言学科,还掌握得不够到位,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从当前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出发,对英语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做几点分析,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推动小学英语课堂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小学英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

英语是一门灵活性的语言学科,涉及到很多有趣的知识点,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技巧”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带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结合新时期的教学题材,在课堂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健康教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还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计划,让孩子们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共同建立自信的“我”,感受英语知识的奥秘和价值。当孩子们意识到英语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便能积极配合教师的引导,收获更多的知识。

一、注重对孩子心理的辅导教学,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活

“形象和有趣的游戏情境”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欲望,消除学生的语言障碍。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利用各种有价值的资源,注重对孩子心理的辅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英语是一门语言,更是一门灵活性的艺术,而且很多知识都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从细微处入手,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多种心理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同的学生,学习环境不同,家庭教育观念也不同。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孤独,内心持排斥和回避心态,甚至抵触教师的教学引导,这是不对的,容易阻碍自身的学习发展,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进展。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淘汰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制定出有价值的课堂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扭转枯燥单调的教学局面,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知识的重要性,还能促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保证情感教育与学科相结合。对于那些自卑的学生,教师要看到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耐心地指导他们学习,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当师生之间建立起沟通的彩虹桥时,学生就能感受到教师的悉心引导,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英语学习的过程,感受英语的学科价值。

在课前的五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对话交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孩子们可以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My favorite sport is playing basketball, because it can not only train my sprint ability, but also strengthen the skill training of shooting.”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可低估,能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亲密互动关系,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也许有不同的观点,可以畅所欲言,养成积极探究的英语学习习惯。“I dont think basketball is good, because I need to put in a lot of time and energy. Its better to do an English reading.”这种积极的情感交流,能帮助学生感受到英语交流的趣味性,构造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教学课堂。

二、强化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英语的课堂效率

想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光有教材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英语学科内容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提升英语的课堂效率。当学生精神压力过大时,会觉得英语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也不参与课堂互动,自然就失去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为了给孩子们营造“轻松、合作、温暖”的气氛,教师要抓住每一个和学生沟通的机会,做好学习的带头作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一个眼神的交流、一个夸奖的手势、一次真诚的微笑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细节的能力,让学生乐学、爱学,感受到英语学科的价值。

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等环境的影响,从小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他人沟通交流,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不足,而放弃对他们的引导教育。相反的,我们要适当放慢教学的节奏,兼顾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基础,带领学生成长和进步。有的学生性格张扬,渴望同学和老师的肯定与称赞。教师要充分利用其性格特点,带动其他同学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强化英语教学的模式。英语毕竟是一门语言学科,我们在给孩子们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比如“记忆单词比赛、歌曲比赛、表演比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学生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在遇到较难的语法知识时,不知道如何学习。这时教师可以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做自己的主人,让他们学会互相分享学习资源,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遇到教学问题,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来,和老师做生活中的好朋友,做学习上的好伙伴。教师也能从这个过程中,掌握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引出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从本质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如果教师采用应试的教学思想,容易阻碍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空间,不利于孩子们感受英语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教師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定的教学活动,完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把有价值的教学素材和英语知识理论相结合。以“动物魔法学院”这一教学活动为例。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孩子们说明活动的主题,即“模仿小动物的演出秀”,鼓励小朋友们展示出自己的才艺。如果有的学生缺乏兴趣,我们要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Zebra, elephant, bird, ostrich, camel, chicken,duck, rabbit”等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可以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让其他同学猜。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选取童话故事,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同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当孩子们感受到英语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便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活动,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小学生。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多样化。“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新时代教师需要重视的教学任务。小学生年龄较小,如果课堂的教学氛围过于紧张,会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不愿意学习英语。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扩展学生的英语学习渠道,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比如“Favourite Food”这一教学主题,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讨论活动中,谈论他们最喜欢的食物。小组的组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I like to drink milk, because milk is very nutritious and good for skin.” “My favorite fruit is mango because it is fragrant and sweet.”等,都是有价值的英语口语表达。

总而言之,英语是一门灵活性的学科,涉及到很多生活中的题材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技巧”等都有要求。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对很多重要的知识点还掌握得不够到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空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要通过日常教学元素,注重对孩子心理的辅导教学,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活。如果有孩子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认为这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我们还要强化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英语的课堂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英语课堂的发展进程,在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课堂模式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弱化权势,和谐共生
宽与活小学教育阶段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促进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