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浅议
2020-08-06黄献果
黄献果
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总体要求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这对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实施意义
1.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四大领域的内容之一。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里“有价值的数学”不仅指书本上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更是指生活中的数学。只有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它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有意义的,才能彰显知识的价值。
2.课程资源开发的需求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对数学学科课程的补充和拓展。通过研究身边的生活与数学,比如:一人有多少根头发,书包有多重……学生可以参与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的多层次、立体式的实践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3.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对学生来说,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常识的数学化。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能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生活,使他们与数学亲密接触。
二、存在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
有的教师不重视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对这部分教学内容一带而过,甚至让学生自主学习。
2.实践活动匮乏
从当前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来看,不少教师多是将课堂程序与教学方案设计好,把活动实践课上成了演示课,学生基本没有实践活动的机会。
3.停留在教材与课内
在上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时,一些教师只简单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无法收到预期效果。
三、解决对策
1.找准数学与生活的切入点
生活是数学的外延,数学知识应该发端于儿童经验的世界。教师要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每个角落。
2.注重知识内部之间的整合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设置,串联着“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的知识结构,教师要精心设计,促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让数学走向应用
学以致用,方能让数学知识活起来。数学教师要努力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比如,在学习统计图时,教师可以帶领学生走出校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头统计小商铺里各种商品的价格,根据自己的统计结果制作出相应的统计图。这样,学生在强化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以致用的能力。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