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评价策略
2020-08-06张方
张方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策略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显得十分重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本文就学生学习方面的教学评价策略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及分类
(一)按照评价内容进行分类
作品(作业)情况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作品(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项目或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是指课堂上对学生完成的项目或任务内容进行评价。
程序源代码编写评价,是指采用白盒法(主要用于测试程序内部逻辑)对程序进行评价,教师需看学生编写的源程序代码、采用的计算方法、最终计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
程序运行结果评价,是指采用黑盒法(主要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对程序进行评价,教师只需看学生的程序运行结果是否正确,而不需要看学生编写的源程序代码。
课堂表现评价,是指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听课、发言、小组协作等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二)按评价者身份进行分类
教师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作品、作业和程序进行评价的方式。
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评价自己作品、作业的方式。
学生互相评价,是指学生之间通过本小组成员之间互评、不同小组之间互评等方式完成。
计算机系统自动评价,是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完成测试,之后由计算机自动给出评价的方式。
(三)按评价过程进行分类
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判断学生在编写程序源代码过程中的正确与错误,以及作品创作、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操作正确与否,并对完整程序、作品、作业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性评价,主要目的是判断和分析学生编写源程序运行结果正确与否、作品创作的最终效果如何、对作业的质量是否满意。
(四)按呈现形式进行分类
口头语言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口头语言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书面语言评价,是指教师通过书面批改作业、批改纸质试卷和建立学生纸质的学习成长档案等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方式。
二、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的教学策略
激励性策略:教师在教学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采取有效激励性的评价。
准确性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表述要十分準确,评价应比较详细。
科学性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要遵循科学性。
及时性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完成的作品、程序、作业作出及时的评价。
覆盖性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评价的覆盖面,覆盖面越大效果越好。
纠错性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典型性错误,及时给予纠错。学生做错了教师不要急于批评,而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典型性错误及时纠正,让更多的学生避免类似错误。
(本栏责编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