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0-08-06刘焕平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教师应知识点

刘焕平

问题意识,就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着问题参与全部的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思维方式。

就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学生的问題意识表现在课前预习中,针对课程内容发现问题,找到自己希望深入探究的知识点,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学习中,通过正反对比、矛盾辨析、逆向思考等方法提出问题,积极与教师沟通;课后讨论中,积极思考,针对课上内容进行深入辨析,加强理解,深化记忆。

一、为什么要培养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深化学习效果,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没有问题生成的课堂不是好的课堂,教师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初中历史课程内容丰富,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教师的单向讲授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主建构历史知识结构。

二、怎样培养问题意识

一是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首先,课堂管理由权威型转变成民主型,教师应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如何,教师都要肯定他们勇于提问的精神,消除其紧张情绪;对于偏离学习主题的问题要加以引导,对于提出与教师意见不一致的问题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并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创造平等对话的民主课堂。其次,教师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此,学生没有了思想压力,才能积极思考、敢于提问。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音视频资料、联系实际生活导入新课、表演历史剧等方式,组织生动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二是提倡学生课前预习。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不仅看课本的正文,还要结合引言、资料、大小标题等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还可以借助网络,搜集更丰富的辅助资料,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思考及发现问题的过程。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就能积极地参与教学环节,与教师讲授的知识点产生共鸣,并结合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从而加深对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优化学习效果。

三是夯实基础,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教材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熟记教材内容,查找问题做笔记,夯实基础。其次,注重对孤立分散的知识点通过比较、归纳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科学、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教师可通过理清历史事件发展线索,比较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梳理知识逻辑,让学生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以此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探究、质疑的水平。“学”与“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于提出问题才能会学,才能学会。

(本文系2019年漯河市基础教育研究项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质疑精神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HKT2019111)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教师应知识点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