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盘点 收获成长
2020-08-06吕娟
吕娟
随着线上教学的陆续结束,教師开始回归校园。复学之后,大部分学校进行了复学摸底考试。考试可以盘点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便于教师确定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方案及补救措施,这样的盘点无疑是必要的。
但是,盘点抗疫时期学生的收获,仅仅采用摸底考试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每次灾难都是个体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一次契机,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全方位盘点疫情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从这一段特殊的经历中,认识自我,收获成长。
一、任务清单,盘点内容
复学之后,学习内容的盘点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考试,是盘点学生线上学习效果的一个手段。学生通过考试,一般能看到成绩和位次,他们对自己近阶段的学习会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却不一定能清晰地判断出失分和知识点掌握的关联,这就需要教师借助考试帮助学生分析判断,找出分数背后的学习漏洞。
由于受试卷篇幅、考试时间的限制,这样的摸底只是摸一个大概。如何让这次盘点更加精准?我们可以借助线上学习的学习任务单。
为了保证“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效果,在开始线上教学之前,省教育厅在《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学科教师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单的建议。任务单对学什么、怎么做、如何借助资源等要求非常细致。复学之后,让学生参照学习任务单,对照线上学习都学了什么,总结自己掌握了什么、缺失了什么、错过了什么。如果没有学习任务单,教师可以列一个学习清单,使线上学习内容可视化,让学生对照。
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摸底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发现问题,进行自我教育。对教师来说,将学生提交的未掌握清单和摸底考试结合,对“家底”会有全面、具体的认识,这样制订下一步计划才会更有针对性,才能做到精准施教。
二、排名洗牌,盘点原因
面对疫情,有的学生找到榜样、励志效仿,有的学生看到死亡、恐惧焦虑,学习动力自然不同。线上学习,学生有的适应较快、得心应手,有的捉襟见肘、效果不佳,所以复学之后的摸底考试,结果也会各异:有人突飞猛进,有人一落千丈。这种强烈对比如当头棒喝,可以刺激部分学生,促其猛醒,使其面对现实、奋起直追。但是,这样的刺激会持续多久呢?如果将成绩的高低简单归因于是否自主自律,将复学之后的做法用“好好学习”笼而统之的话,那么这样的盘点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顿悟的艺术,就是引导灵魂的眼睛抽身返回自身之内。教育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实践中成长。全民抗疫,宅家学习,这是一段非常特殊的经历,这段特殊的实践和体验正是学生顿悟的基础。复学考试,自己或同学的成绩变化正是顿悟的契机。教师不妨抓住这个教育契机,看到成绩,也看到成绩背后的东西。面对成绩洗牌的刺激,不妨做一个数据对比,既要看到线上线下学习成绩的变化,也要看到不变。
为什么有的同学线上线下会如此不同?为什么有的同学依然优秀?为什么有的同学更加糟糕?帮助学生理性分析,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找到学生高度自律背后的原因,找出促使自己养成自律习惯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才是有意义的。
三、关注经历,盘点成长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每次灾难对于成长来说都有价值。所以,盘点线上学习的这段经历,我们必须要深思:成绩可以衡量学生这段经历的价值吗?如何盘点人的成长?我们可以从引导学生总结疫情期间自己的变化入手。比如:疫情前后,我的卫生习惯有哪些改变?我的生活技能有无提升?我对传染病的认知是否相同?我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认识是否一样?我对谣言的辨识能力可有提高?我对英雄的理解可有不同?我对生命的思考有无变化?我是否已经开始思考个体和群体的关系?
让学生在变化中体会自己的成长,认识到成长的衡量标准不只有学习成绩,引导学生将自己和社会、现在和未来、理想和责任、人类和自然联系起来,关注当下,珍爱生命,面向未来。
四、能力提升,盘点方法
在这场疫情之前,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线上学习还是陌生的。但是经历两个多月的线上学习,对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适应。开始时困难重重,结束时得心应手,在克服困难中提升了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经历了哪些困难?需要让他们一一盘点。把线上学习遇到的困难,按照阶段逐一罗列出来,我们会发现每个阶段面对的困难是不同的。刚开始也许是硬件问题、网络问题,接下来就是直播软件的使用问题——如何进入课堂,如何签到,如何回答问题,如何提交作业。随着教师线上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手段的丰富,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在升级。笔者曾在《天下国家》的综合性学习中,让学生完成过一段无台词视频的配音任务。学生观看视频,想象情节,创作台词,进行配音,制作字幕,无须教师帮助,即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如果把这个任务前移一个月,学生完成起来困难要大得多。给困难排排队,会让学生感受到,人生如同游戏中的“打怪升级”,在解决困难中,不知不觉,自己竟然变得这么厉害了!
复学之后,教师帮助学生全方位盘点,不但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清晰的认识,而且会让他们在梳理和思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收获更多成长。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