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霸王别姬》的电影形态与格局艺术

2020-08-06石怡佳

艺术评鉴 2020年13期
关键词:霸王别姬

石怡佳

摘要:电影《霸王别姬》是陈凯歌导演的成名作,电影上映后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导演陈凯歌也由此成为国际导演。对电影《霸王别姬》进行分析,发现其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最重要的原因是电影对形态的特殊追求以及卓越的格局艺术设计,因此在对影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将电影形态和格局艺术作为重点,通过系统解析加深对影片的理解,为我国电影艺术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聚焦电影《霸王别姬》,针对电影形态和格局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探究,以期能对电影的艺术价值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霸王别姬》   电影形态   史诗格局   创作艺术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3-0144-03

电影《霸王别姬》是我国电影发展历史上较为重要的代表作,其是陈凯歌导演在综合分析李碧华同名小说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作的,在电影中陈凯歌导演综合应用多种艺术形式,将个人思想追求和艺术风格充分的融入其中,以全新的艺术形态展现电影的价值,形成了史诗风格的电影艺术效果,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在对影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综合考察电影的重要事件、信息线索、环境设置以及人物关系等,把握电影背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人性与魔性的冲突等,从多角度对影片进行解读,进而从更深层次上挖掘影片的艺术价值。

一、《霸王别姬》影片的电影形态

陈凯歌导演在电影创作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对电影形态艺术的追求,并且其希望能在改革尝试中融入新的元素,通过作品对电影形态进行多元化的创新。在陈凯歌导演创作《霸王别姬》的过程中,其创造性的采用摄影镜头推进和变化的手法,针对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进行安排,产生了情节跌宕起伏、命运悲欢交替的电影创作艺术效果,陈凯歌所要向受众群体表述的内容也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对电影创作方面涉及到的关键因素角色表演进行分析,在《霸王别姬》中角色表演的效果远远超过了对语言结构的设置,在拍摄过程中为了能更好的呈现影片艺术性,陈凯歌导演对演员进行挑选,不论是巩俐、张丰毅还是张国荣,都较好的将影片内容呈献给观众。同时,陈凯歌导演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还重视造型加工工作的开展,在精细造型的基础上通过简练明确的镜头呈现故事内容,使故事情节一目了然,在紧凑的节奏中系统的展现故事内容。这些都属于陈凯歌导演在创作《霸王别姬》影片时融入的新形态构思,能系统的展现导演的匠心独运,电影也体现出人文性和商业性融合发展的特色。

影片《霸王别姬》虽然在形态构思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调整,但是从整体上来说《霸王别姬》电影仍然能展现出陈凯歌导演在电影创作方面的主要特征,在电影语言的设计方面,陈凯歌导演进行适当的创新,电影故事情节变化方面的人文深度也更加明显。在陈凯歌导演对电影形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后,电影艺术风格充分的展现出来,尤其是在对电影宗旨进行强化方面,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对文化的反思。影片创作方面形态的调整不是曲高和寡,而是希望能够通过全新的艺术形态得到观众的认同和肯定,激发观众的审美情趣,使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影片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在丰富观众精神生活的基础上,引导观众基于影片对人生进行深刻的反思。

二、《霸王别姬》影片的格局艺术

(一)《霸王别姬》影片的史诗格局

研究《霸王别姬》影片的格局艺术,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影片所表述的时代背景进行系统的解析。在《霸王别姬》中,主要故事情节从1924年逐渐过渡到抗战胜利后,再到新中国成立,并且对文革时期的背景进行了表述,因此在拍摄过程中按照时代背景的变化,能够将影片划分为几个主要的段落,不同的段落之间存在明显过渡的情况,并且陈凯歌还是用字幕标示出故事情节中较为明显的转折点。如在影片中北洋军阀占领北平、新中国解放、文革开始等就使用字幕进行了具体标注。陈凯歌在创作影片的过程中一般不使用镜头生硬的对时间进行推移,而是选取合适的过渡手法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能自然的感受到时间的变化。例如在影片开场部分,导演陈凯歌在镜头中构造了皑皑白雪、潺潺水流、炎炎夏日、活泼孩子所组成的画面,并且采用声画结合的手法,融入了孩子们“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活泼音乐调子,引导观众从童年走向少年。这里与影片中少年穿着棉衣朗诵“自古人生在世……以后名扬四海……”台词紧密衔接在一起,在场景转换中反映出冬、春两个季节的变化,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戏班少年经受严格艰苦的训练埋下伏笔。其后,陈凯歌导演使用镁光灯闪现的创作方式,让观众看到了作为小石头的段小楼和作为小豆子的程蝶衣终于长大成人、以全新的身份登场亮相的情景。在电影中,为了更好的表现程蝶衣的义子小四与程蝶衣绝交的场景,还适当插入了声画不同步的布局方式,在人物话音尚未落下的时候就融入锣鼓的声音,向观众暗示后续出现的争抢演绎虞姬的情节。由此能够看出,在陈凯歌的镜头中,《霸王别姬》采用史诗般的创作格局,将当时社会背景下“梨园”几十年的风云变幻情况充分的展现出来,不仅能够引发观众对于战乱年代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哲学思考,还能通过电影中“霸王”和“虞姬”的遭遇映射当时我国社会现实,使观众从梨园艺人的人生故事追溯楚汉战争再深刻品味英雄的悲劇命运,在深刻诠释梨园艺人舞台生命的同时,也为观众从更深层次上思考历史和人生做出了积极的引导。

(二)与史诗格局对应的艺术追求

在影片《霸王别姬》影像创作方面,陈凯歌导演引入声画结合以及声画不相容的手法,能够展现出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构成了影片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也为陈凯歌对影片史诗格局的追求奠定了基础。综合分析陈凯歌导演在影片创作方面对史诗格局的追求情况,能看出其不仅融入了内涵丰富的对照艺术、变化多端的配乐艺术以及共融的声响艺术,还对色彩艺术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在妙趣横生中形成对观众群体的强烈吸引力,也从侧面帮助观众群体逐步加深了对影片艺术内涵的理解。下面就从不同的艺术追求角度对《霸王别姬》影片史诗格局的构造进行更加系统的解析。

1.对照艺术

从对照艺术角度进行解析,影片《霸王别姬》在创作方面总体史诗格局的构建和人物性格的塑造,都贯穿融入了对照的表现形式,将雨果所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系统的表现出来,进而确保电影的视点能够向着复杂的社会背景集中,深刻反映出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人性现实,进而逐步向观众呈现对称、严谨的艺术风貌。同时,从时间维度进行全方位解读,能够看出在对照艺术手法的作用下,电影《霸王别姬》能够让观众产生厚重的历史感和迫切的现实感交汇互融的体验,陈凯歌导演通过宏观时代大背景与微观小人物命运的对照,引发观众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而在空间维度上陈凯歌导演通过对“戏中戏”手法进行合理化的应用,将戏里戏外主人公所体现的不同性格充分塑造出来,实现了对程蝶衣经典荧幕形象的成功刻画。对影片的总体结构进行细化解读,能看出对照艺术具体从宏达的叙事以及个性私语的对照、民族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比、叙述的历史性与心理时间的停滞性角度得到综合体现,而从交错的舞台人生角度进行分析,能看出陈凯歌导演在创作中采用戏里戏外对照的叙事方式将背叛的段小楼和忠诚的程蝶衣人生对比呈现出来,让观众能够深刻认识到主人公程蝶衣作为艺术家的疯魔和段小楼作为凡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清醒,进而在独特细腻的表达中,完成对电影故事情节的表达,在美与丑的对照中实现对影片艺术价值的深化。

2.配乐艺术

陈凯歌导演在创作《霸王别姬》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史诗格局,在配乐方面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分析《霸王别姬》影片能够看出,配乐部分主要由弦乐、京胡以及箫组合而成,其中京胡配乐的部分,整体声音效果高昂激越,能够展现出较为强烈的情感色彩;弦乐部分则相对低沉,能够展现出忧伤的情感基调,抒情性相对较强;箫声的应用也较为独特,在如泣如诉的声音中将哀怨的情感色彩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如在片头部分就配合京胡加以呈现,在很短的京胡部分演奏中奠定了全影片梦幻性的情感基调。在小豆子多余的手指被切除后,伴随着凄惨的京胡生小豆子向祖师爷磕头,小豆子按血手印凄惨的叫声和京胡凄凉的声音形成配合,将导演所要表现的对命运的控诉清晰的呈现出来。而在表现小豆子母亲在临行前为小豆子披上棉衣的过程中,用如泣如诉的弦乐进行呈现,让观众感受到当时社会背景下底层群众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在箫声的应用方面,一般主要用以表现主人公程蝶衣与段小楼的情感,不论是小石头在雪地中颤抖时小豆子深情的站在他面前,还是段小楼与菊仙订婚时对程蝶衣失落的表现,都用箫声体现二人的情感共鸣,特别是在部分情节中箫与弦乐融合交映,有效传达出情感的共鸣和灵魂层面的交流效果。在影片的结尾部分,用悠扬的箫声表现段小楼和程蝶衣在暮年阶段继续排练,并通过箫声和京胡音乐的转变,在快节奏的虞姬自刎部分音乐中,暗示出程蝶衣已经下定决心,此处箫声与程蝶衣的特写镜头融合在一起,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并使用音乐骤然停滞营造出悲痛的情感,表现凄凉沉郁的氛围。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配乐方面为了表现袁四爷的特殊性,还用月琴辅助塑造袁四爷的人物性格,在轻柔的月琴音色中表现袁四爷变态的心理特点,整体艺术效果较好。

3.共融声响艺术

共融的声响艺术是导演陈凯歌在追求史诗格局艺术方面的一个重要尝试,在电影创作过程中,声音与画面内容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形成了独特的影视美学艺术效果,为故事情节的有效演绎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在声画合一方面,陈凯歌导演在创作中采用声音和画面融合的创作手法,用声音体现故事内容、人物情绪等,更好的表现故事内容。如在表述程蝶衣将弃婴捡回来的时候,影片中就使用几种不同的乐器演奏配乐,形成交响共鸣的效果,在或雄浑、或婉转、或激昂的音乐声中,塑造观众的笑声、婴儿的哭泣声、市场的吆喝声以及京剧的演唱声音,在“自古人生于世,需要有一技之长……”的演唱中隐喻的表现出京剧的希望以及程蝶衣所追求的人生目标。而在表现小豆子流泪情景的过程中,音乐转入箫声独奏,对小豆子日后艰辛的人生经历加以暗示,产生了撞击观众心灵的艺术效果。而从声画对位的角度进行解读,陈凯歌在创作中用声音和画面在情绪、艺术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对立关系,表现特殊的艺术效果。如小豆子被强暴情节处,伴随着小豆子被追逐成为张公公玩物情景的背景音乐是婚庆的唢呐声,更加衬托出小豆子的无奈,激发观众激愤的情感。又如在程蝶衣成名部分的拍摄中,程蝶衣被观众保卫后,却突然传来了“冰糖葫芦”的叫卖声音,将程蝶衣风光无限的现在和不堪回首的往事进行对比,暗示了程蝶衣的最终命运。

4.色彩艺术

电影《霸王别姬》在追求史诗格局艺术方面对于色彩的运用主要从冷暖色调的对比、蒙太奇手法的应用以及色彩的隐喻角度得到体现。以色彩对比中蒙太奇手法的应用为例进行分析,陈凯歌在创作《霸王别姬》的过程中高度重视色彩的强烈对比,并且通过色彩的对比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突出表现色彩所蕴含的象征精神意蕴。具体对影片进行分析,能看出对小豆子母亲抚摸脸颊部分进行特写过程中,主要希望能够展现母亲为了让小豆子学习谋生的本领,艰难的做出了切掉小豆子多余手指的决定,此处为了更好的表现这一情感,陈凯歌导演使用红色衬托母亲诡异的表情,营造出令人不安的艺术效果。而陈凯歌导演对色彩音乐的应用也较为娴熟,不论是小豆子登场时用白色套袖上绣着红色荷花表现其强烈女相色彩,还是程蝶衣解毒后用白色的衣服象征新生,象征新中国成立后戏曲艺人的希望,都通过对色彩隐喻艺术的应用,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结语

电影《霸王别姬》采用特殊的表现形态,并引入史诗格局艺术,在不同的艺术表达中形成了宏达、严谨的艺术体系,不仅成功完成了对程蝶衣经典人物的塑造,还通过系统的阐述历史故事,在情节发展、主题升华中反映深刻的历史现实,给观众带来了绝妙的观赏体验,为影片成为经典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创作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梦菲.阴阳悖论与生命回归——论电影《霸王别姬》的阴阳美学[J].戏剧之家,2019,(19).

[2]張艳.从《霸王别姬》看程蝶衣双重性格视角的悲剧[J].艺术评鉴,2019,(10).

[3]李钢.观3D京剧《霸王别姬》引发的些许思考[J].戏剧之家,2018,(24).

[4]李俊羿.霸王别姬——吟一曲时代悲歌——电影《霸王别姬》影评[J].戏剧之家,2018,(26).

[5]洪香宁.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浅析电影《霸王别姬》的色彩运用[J].传播力研究,2018,(26).

[6]滕俊杰.致敬·前行——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创作浅谈[J].中国京剧,2017,(10).

[7]张丽华.民乐在电影配乐中的表意功能分析——以赵季平为陈凯歌《霸王别姬》配乐为例[J].黄河之声,2016,(21).

猜你喜欢

霸王别姬
电影《霸王别姬》中的道具家具研究
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
聚焦《霸王别姬》的电影形态与格局艺术
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初步研究
戏梦人生
电影《霸王别姬》镜头语言下的影视叙事研究
戏曲电影《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清华首映
浅析电影《霸王别姬》中的声画组合
谈重复蒙太奇在《霸王别姬》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