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教学中“情”的运用分析
2020-08-06白彦伟
白彦伟
摘要:对于舞者而言,保证情感的有效传递是提升舞蹈表演观赏性的基础。所以,在舞蹈表演教学环节,融入情感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以舞蹈表演教学为切入点,分析了情感与舞蹈表演教学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培养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意义,并论述了以“情”提升舞蹈表演教学水平的方法,希望能为舞蹈教师带来参考。
关键词:舞蹈表演 舞蹈教学 情感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3-0105-03
在对舞蹈作品进行评判时,不仅要观察舞蹈动作的难度和技巧,更需要评析舞者的情感表达能力以及作品的精神内涵,只有能够为观众带来视觉、心灵双重享受的舞蹈作品才是真正完美的作品,所以,舞者必须在舞蹈中注入和输出情感。舞蹈教师应该加强对舞蹈教学环节中“情”的重视,适当地融入情感,让学生们能以情感带动肢体。
一、舞蹈与“情”的关系
情感可以被看做是舞蹈的精髓,在舞蹈表演环节,只有真正地以情感人,才能得到观众发自内心的认可和喜爱。所以,对于舞蹈而言,舞者的情感传递不可或缺,是作品真正打动人心的必杀技,更是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核。同时,情感能赋予舞蹈作品灵魂[1]。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灵活的肢体动作、高超的舞蹈技巧是表演的基础,但真正决定舞蹈作品水平的是舞者的情感表达能力。只有在舞蹈中融入情感,才能赋予舞蹈角色新的灵魂和生命力,进而唤起观众心底的感动和共鸣。此外,情感是舞蹈动作的基础。随心而动、有感而发的舞蹈最能打动人心,这时舞者实现了情感、动作和思想上的融合,让舞蹈动作的情感传递能力大增。所以,情感也可以被看做是舞蹈动作的基础,情感的渗透和影响将会赋予舞蹈动作别样的灵动与感染力,进而提升舞蹈作品的水平。
二、培养舞者情感表现力的意义
情感表现力是舞者最重要的能力,也是舞蹈表演教学过程中十分关键的培养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对提升他们的舞蹈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舞蹈表现力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现阶段,优秀的舞蹈作品中都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正能量,而且其中往往蕴含着情怀,这需要舞者通过肢体语言和情感展示来传递。只有学生具备情感表现力,才能够真正的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舞蹈动作当中表达出来,进而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体验。
其次,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舞台表现力。对于舞者而言,舞台表现力是评判其能力的重要指标。要拥有高超的舞台表现力,需要舞者能够正确地理解作品内涵,并且拥有高超的舞蹈技巧和情感表现能力。这样在舞蹈中能够通过眼神、肢体、面部表情和情绪感染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作品内涵,所以,只有让学生具备情感表现力才能够让他们赋予舞台表演的灵魂,使其舞台表现力得到提升。
最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力,还能够提升舞蹈教学的效果。在舞蹈教学当中,若一味关注动作和技巧等基本功,则会导致教学乏味,甚至引发学生的厌学心理。只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其专业技能。所以在此环节,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力,让他们能够深刻的感知和传递舞蹈作品中的丰富情感,使其实现肢体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融合,深刻感知舞蹈的魅力,进而为提高舞蹈教学成效奠定良好基础。
三、“情”在舞蹈表演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情”对人的影响极大,以情动人是一种极为有效地引导和影响人的方式。借助于情感,可以让人们从思想层面感知世界,了解人、事、物的内涵。所以在舞蹈表演教学当中,相关教师也应该强化对“情”的合理应用,不仅需要让学生们拥有感知情感的能力,更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展现和传递情感。舞蹈教师要通过合理用“情”,提升舞蹈表演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更要让学生明晰“情”之于舞蹈的重要性,使其能在个人表演中合理运用和传递情感,进而达到个人舞台表现能力和舞蹈作品观赏性的双重提升。
(一)以“情”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基于兴趣学习则将会事半功倍。在舞蹈教学方面,初学者往往兴趣浓厚,但常常后劲不足。舞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做出优美的动作,而这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和揣摩。在现阶段的舞蹈表演教学中,日复一日枯燥重复的训练,消磨掉了舞蹈学习者的热情,使他们对舞蹈的兴趣逐渐消失,基于心态上的转变舞蹈学习者的学舞积极性大减,甚至会因为练习环节不可避免的伤痛而产生惧怕和厌学心理[2]。当舞蹈学习者失去了学舞兴趣时,他们就难以正确地认知和欣赏舞蹈艺术。这种类型的學舞者往往只将练习和表演当成作业来完成,所以他们动作中的机械感和空洞感难以消除,舞蹈表演也大多缺乏生命力和感染力,难以为他们带来鲜花和掌声。长此以往,会严重打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且其学舞热情将被进一步削减,最终导致他们不堪重负,放弃学习舞蹈。所以,为了能够让舞蹈学习者树立信心、产生兴趣,相关教师应该加强在舞蹈表演教学环节中的情感传递和应用,让学生们能够基于对舞蹈的兴趣和热情开展舞蹈学习。
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大多数的舞蹈学习者而言,舞蹈课堂就是他们能最近距离接触舞蹈表演者的机会,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拥有向师性心理,舞蹈教师的言行对他们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在此情况之下,舞蹈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言行,在教学环节为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激励,让他们能够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和高昂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课堂,坚持开展舞蹈学习和练习。
为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舞蹈教师应该基于学舞者的年龄和性格特质,为他们量身定制舞蹈教学方案。相比于数学、语文等传统学科,舞蹈教学更具艺术性和实践性,对师生互动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在教学环节舞蹈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精神上的平等,通过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爱护和指引,发挥情感的教育作用。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一对一面谈或集体讨论的方式,与学生建立互信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和喜爱,进而主动地参与教学,提升其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当然,教师也不能只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还要树立起教师的威严,为构建严谨的学习氛围奠定良好基础。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实际行动和情绪转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不同环节的角色差异。在课堂上,教师是舞蹈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们学舞之路的引路人;而在休息环节,教师则是他们的朋友,是与他们共同欣赏舞蹈的同伴。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法一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而在舞蹈表演教学当中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在优秀的舞蹈作品当中,舞蹈演员通常借助于音乐、灯光的渲染以及个人肢体动作的切换,就能够将观众带入到作品所蕴含的情境当中,进而让观众感受到情感和思想上冲击,使他们能够真正明晰舞蹈作品的内涵。而要让舞蹈表演者掌握这样的能力,则需要在舞蹈表演教学环节对其进行有效培养,让他们能够有意识地学会感知情境和创设情境。
舞蹈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他们能够在其中感受舞蹈的中心思想和魅力;同时也依托于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研究舞蹈动作和情感表达要领,进而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和练习[3]。以舞蹈《雀之灵》为例,孔雀舞在我国民族舞蹈当中极具代表性,孔雀舞的动作与傣族传统舞蹈一脉相承,而舞蹈内涵则与傣族文化息息相关。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孔雀舞,快速掌握孔雀舞的动作要领和技巧,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带领学生们学习民族文化,并以此为他们构建出良好的舞蹈学习情境。比如,基于傣族的民族文化以及其民间传说,让学生们了解孔雀在傣族被奉为神灵。引导他们在舞动时,将自己想象成高贵、优雅且极具灵性的孔雀,并且有意识地通过动作展现孔雀作为神的地位。那么,在跳舞时舞蹈演员的手绝对不可放在胯部以下,以免亵渎神灵。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有意识地推进自己与孔雀合二为一时,他们就会更加专注于对孔雀形象的表达,并且紧抓各种细节,这种情况下,其动作要领、舞蹈表现力和情感传递能力都将得到提升。
(二)用“情”带动学生的肢体动作
舞蹈是一种对肢体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极高的艺术,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美观性将会对舞蹈作品的观赏性产生深刻影响。在舞蹈表演当中,舞蹈演员需要通过跳跃、翻腾、旋转等技巧展现出一种灵动之美;与此同时,也需要借助于舞蹈动作,将舞蹈人物的情感、性格以及精神面貌呈现给观众。为了能够让观众真正地窥探到舞蹈人物的内心,了解故事情节以及情感变化,舞蹈演员必须拥有利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表达悲伤、喜悦、愤怒等情绪的能力。所以,在舞蹈表演教学环节,教师应该以“情”带动学生的肢体动作,让他们学会在动作和技巧中融入情感,进而对作品内涵进行更为贴切地表达。
目前,许多舞者在跳舞时存在动作僵硬、面部表情空洞的问题,整场舞蹈无法让人感受到丝毫情感共鸣,这大多源自于其肢体语言表达能力的缺失。所以,在实践中舞蹈教师需要强化对学生肢体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培养。比如,在舞蹈《天鹅之死》当中,舞者需要通过律动让观众感受到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命运抗争。那么,舞蹈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们学习这一作品的创设背景和故事内涵,以此来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并通过正确地引导让学生们能深度感悟舞蹈角色的内心。然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基于对舞蹈角色内心和情感的领悟,学习肢体动作和技巧,如此,舞蹈学员会在“情”的带动下开展律动,其动作与情感将合二为一,那么舞者肢体语言的表现能力和情绪感染力必将大增。此外,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体会肢体语言的魅力,让他们在表演时有意识地赋予肢体动作表情达意的功能,进而能更加有效地以动作传“情”。
(三)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正所谓艺术源自于生活,丰富的生活经历是舞蹈创作的靈感来源。舞蹈创作就是基于舞者自身的心境和感悟,将个人的想法和情感通过基础性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这样的舞蹈作品极具张力和感染力,是舞者个人风格的最终体现。舞蹈演员在创作新作品时,会实现成跳跃、伸展、旋转和翻腾等动作的灵活组合,借助于最基础的肢体动作实现舞蹈角色情感的有效传递。为此,要让舞蹈学习者具备创新能力,不仅要对他们的基本功进行锤炼,更需要让舞者具备因“情”创新的能力,让情感成为激发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石[4]。
在舞蹈表演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与舞蹈动作交互能力的培养。舞蹈一直是表达情绪的有效途径,随心而动则舞蹈的最高境界。为了能让学生的肢体动作准确地传递情感,教师需要为其提供适当的指导。在实践中,教师应该基于学生个人的动作风格和所学舞种的特点,引导学生为表达特定情绪设定规定动作。比如,舞蹈角色处于高兴、兴奋的状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空翻、大跳或定点转等方式来表达角色激动的心理,借助于不断切换的开阔性动作,让观众能感受舞蹈角色的内心。同时,舞蹈教师还应该借助于情感传递,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设计出个性化的肢体语言表达方式,进而推进其开展舞蹈作品的创新设计。比如,教师可带领学生欣赏成熟的舞蹈作品,让学生从个人视角以及作品背景等方面感悟其中的情感内涵,展开独具个性的联想和想象。然后,教师可通过合理引导和指点,让他们将所思所想融入到个人的肢体动作当中,基于个人想法实现对舞蹈基础动作的创新排列和连接,进而创造出新的舞蹈作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优秀的舞者可以通过肢体的律动完成情感传递,而这需要他们明确舞蹈中的情感作用,更需要他们具备情感表现力。所以,在舞蹈表演教育环节,教师需要适当地融入情感并强化运用,以“情”助教,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和肢体运动技巧,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屹.论舞蹈表演教学中“情”的运用[J].戏剧之家,2020,(01).
[2]郭延平.高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策略分析与实践——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
[3]霍军.论舞蹈教学中舞蹈表演意识与情感素质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9,(33).
[4]魏树发,许子健.情与形的融合 心与身的交流——浅谈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表演能力的方法和技巧[J].北方音乐,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