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的现状及应用策略

2020-08-06张秀花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时空观念培育

张秀花

摘 要:素质教育理念下,中学历史教学侧重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而时空观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以时空观念培育为导向开展的中学历史教学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促进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增强学生历史学习能力,进而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分析中学历史教学培育时空观念的现状,论述中学历史教学培育时空观念的意义,提出中学历史教学培育时空观念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培育;时空观念

对于中学历史学科而言,地理空间、时间逻辑是基本的逻辑,更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知识脉络,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与兴趣。培育学生时空观念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时空观念是指个体在历史学习中,能够对历史特定的事物、时间、空间进行统筹地观察、分析,以此得到分析、观察理念。新时代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重视时空观念培育,增强学生历史理解能力,进而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研究中学历史培育时空观念的现状与策略十分重要,不仅是学生学好历史课程的需要,也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中学历史教学培养时空观念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陈旧

历史是对过去的记录,历史教学是对过去的再一次回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过往。但从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现状来看,教学内容陈旧,影响到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方面,重视历史教学还是沿用以往教学体制为学生授课,重视历史书本课程知识的灌输,很少为学生引入课本之外的知识内容,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空间观念,使学生历史知识学习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史料教学以及网络历史教育资源融入历史教学中,能够创新历史教学形式,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以此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时空观念的培育。但从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现状来看,史料与网络教育资源渗透过少,造成历史教学时效性、针对性缺乏。

(二)教学模式单一

历史教学具有自身独有的特性,其教学形式从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根据一个历史事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事件内容,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观念,使学生以自身知识、能力更好地知晓历史事件,并且通过历史事件分析,具有自身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但从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现状来看,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单一,依托于历史书本知识,采取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向学生传递历史知识,很少融入互动、交流等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影响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育。

二、中学历史教学培养时空观念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从中学历史知识结构而言,空间、时间是历史学科中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构成要素。历史离不开时间、空间,历史事件的发生也必然在时间、空间介质范围内。换言之,没有时间、空间元素,历史事件是不成立的,时间与空间也是历史事件存在的根本。从中学历史教学层面来看,重视时间、空间教育,有助于培育学生时空观念,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使学生通过该知识体系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现象,进而为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历史工作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以时空观念培育为导向开展的中学历史教学,还能够让学生知晓历史事件横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知晓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并且找寻事件之间的联系,站在全局观的视角去进一步探析历史事件,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与理解能力。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能够获取相关的实践经验,与学生自身知识体系进行碰撞,使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总结一定的道理,借鉴此道理推进自身发展。

(二)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形成

历史学科能力包含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分析、观察、记忆、想象历史自身的能力,是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具有的能力;而特殊能力包含空间方面的能力、时间方面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一是时间思维能力是指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在一定时间之内,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行着,时间是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核心要素。因此,需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重视学生时间思维的培育力度。二是空间思维能力是指历史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的空间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应具有空间思维能力,能够借助历史地图等形式,促进学生历史空间的培育。三是历史思维能力即是历史分析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自身能力,以空间、时间元素为导向,深入分析、探究历史事件,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历史学科能力是历史教学中独有的能力培育,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共同培育,以此實现历史育人教育效度。

三、中学历史教学培养时空观念的应用策略

(一)充分运用教材

教材的重要性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有效地运用教材能够促进学生时空观念的培育。教材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指引,中学历史教学的开展需要依靠教材的引领,之后以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等形式,推进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涵盖较多的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地图、图片等信息内容,教师应发挥引领效度,整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这些相关的历史信息,以此增强教材的有效运用,拓宽历史教学内容与形式。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历史课程知识中的地图,联系到当地的历史名地,以专题活动为导向,带动学生参与性,融会贯通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过程,引领学生在课前根据主题找寻相关的名胜古迹,在课堂教学中,向教师与学生展示收集成果以及自身对知识的见解,教师与学生根据学生阐述的知识提出质疑,在相互讨论、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空间、时间以及背后涉及的人、事等环节,丰富历史主题内容,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全面理解,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进而构建学生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梳理历史事件发展过程

历史教学是对历史知识的再现形式,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对历史事件的提及缺乏一定的全面性,可以将历史教材知识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媒介,通过历史教材知识,引领学生梳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全面了解,进而实现历史教学的意义。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为导向,根据教材中的历史事件,梳理事件的发展过程,以此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

首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教授学生梳理历史事件的方法,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具有一个时空框架。例如:在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中,教师以历史教材为导向,引领学生读懂历史课程知识以及历史地图,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工业革命事件发展的地理位置,之后梳理時间,通过时间与空间梳理,知晓工业革命发展的因素,以此构建历史事件框架,促进学生对工业革命的进一步理解,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在历史课程学习中,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任何的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事件与事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连性,而如何知晓这种相连性,需要依靠时间、空间元素推进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衔接,能够让学生知晓事件发展的媒介与引领,进而增强学生的时间、空间观念。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知识中,要引领学生认知到为什么会形成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生成之地、时间等因素,并且引领学生分析鸦片战争与戊戌变法事件生成的联系性,使学生进一步知晓清末时期,清代统治者的衰弱,还原历史真相,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进一步理解。

最后,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事件发展时,可以引领学生认知人类文明发展史,帮助学生构建思维脑图。引领学生梳理历史事件以及事件的发生对人们的影响价值,使学生对人类发展史具有一定的了解,在脑海中构建一个知识框架,进而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例如:教师在历史课程教学中,以脑图形式,为学生梳理人类发展史,细化各个发展过程,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教师以课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构建脑图,将人类发展史运用纸笔进行记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引领,帮助学生纠错,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三)走出教材与教室

以学生时空观念培育为导向开展的中学历史教学,需要重视学生历史实践能力的培育,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历史课堂教学的开展,更要重视历史课外教学的开展,引领学生走出教室、教材,融入社会生活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进而促进学生时空观念培育。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借助当代的名胜古迹、红色文化等,将学生带到教室外,引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进而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以学生时空观念培育为导向开展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形成,进而增强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重视学生时空观念的培育,尊重学生主体性,围绕学生发展需要,推进中学历史教学活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呈现,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更推进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进而实现中学历史教学育人效度。

参考文献:

[1]张春季,李连清.高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现状分析及培育策略研究:以驻马店市X高中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4):30-37.

[2]郑小强,莫圣淼.初中历史复习课下时空观念的培养与实践:以《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一单元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6):63-65.

[3]巩汉涛.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以时空观念为例进行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45.

[4]樊金玲.时间、空间与人间:例说中学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8(35):28-30.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时空观念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影响名师成长的威胁性刺激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环境史与中学历史教学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