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视域下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育策略研究

2020-08-06潘虹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德育小学语文

潘虹

摘 要:小学语文是民族文化启智养正的核心母语课程,不仅弘扬传承着中华文化精神,而且关乎学生德育的思维发展和习惯养成。国学经典教育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以小学语文中国学经典的教育融合为重点,梳理了国学经典和小学生德育的关系,从知识学习、心性养成、道德培养三个维度,分析了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培养知行合一、爱人以德的学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国学经典

一、国学经典和小学生德育的关系

1.儒家经典

国学者,国之所有之学也,定亲疏,别异同,明是非,主要是以儒学为核心文化的中华传统文明和知识的思想和学问传承,是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无数先贤大家思想和智慧的精华凝聚。不仅记录着中华历史、文明传承,实践证明,国学特有的平仄韵律朗朗上口,是开启智慧和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著名学者王财贵一场国学演讲,曾震撼百年,无数成才的智者专家都精通国学儒家经典。

经史子集,科技文化艺术大成,《弟子规》《大学》《三字经》《论语》《老子》等成为历史传承、教育公认的经典、世界共同的智慧。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这些经典的思想文化价值经久不衰,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需精神食粮。

2.道德认同和情感归属

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大部分都是道德和思维的启化教育。国学经典中的智慧哲学和传统礼教,不仅启发孩子思考,更多地影响孩子的国家文化道德认同和社会的情感歸属。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以国学文化培养学生爱人以德,文化传德的思维处事方式,将会对学生在小学及以后阶段产生深远影响,甚至一生做人和学习的方式都会改变。

在学习国学的文化经典中,闵损芦衣、大禹克俭、蔡顺拾椹、李善乳主等故事的传承经久不衰,不仅告诫着我们要首孝悌,而且使得语文的学习有了最终的归属,社会处事就有理可寻,这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精华的汇集与传承的国学。

3.思辨方法,学会做人,强化记忆,学会学习

君子约言,小人先言,国学经典的诵读押韵,而且旁征博引,跨度较大,虽然对于小学生有些晦涩,但是需要考虑到小学生学习文化的特点,更多的是思维习惯的养成,“你教给他们什么,他们就学什么”,更多的是韵律内涵的自我体验,这正是国学文化几千年来教育的精髓,背诵、启迪、养成。德育的培养正好相反,是言传身教的过程,需要感受别人的爱,学习先贤,礼仪成德,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二、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新课标的需求和要求,不是单纯的文化复古,而是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积淀的传承。

根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7到13岁是学生思维养成和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思维方式的训练和智慧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国学经史子集的熏陶感染。目前国际思潮泛滥,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网络文化多元,各种文化兼容并蓄。做有内涵的人,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用国学经典滋润小学生的心灵,激发正能量的爱国主义情怀,继承传统道德,才能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心好之,身必安之,内心自信来源于文化自信和知识储备。明确国学经典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重视中华国学的教育,营造人人学习国学经典的环境非常必要。读史使人明智,《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让学生从小牢记历史,不忘初心;诸子百家,释道宗教,《老子》《墨子》《荀子》《孙子》等,让学生接触百家先贤的风采,鼓励孩子丰富想象和创新;《全唐诗》《全宋词》《礼记》等,一直是语文教育、学生启蒙的传诵经典,学习和感悟的不仅仅是诗词本身,更多的是诗人、词人的德行情怀。博古通今、满腹经纶的孩子是内心自信和道德高尚的,如参加诗词大会的武亦姝,不仅才华出众,而且谦逊有礼,国学经典给她带来的是更多的淡定与涵养。在小学阶段研读国学经典,犹如开掘文化河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孩子吸收接触的是高层次的精华文化,而不是电子文化产品,国学经典挖掘的是孩子的潜力,而不是机械的作业,更不是“孩子,你要这样,不能那样”的父母教导模式。国学经典使得孩子乐学,对读书不再恐惧,追随名人榜样,道德自然养成。

三、国学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1.知识学习融入国学经典,经史典故塑造童蒙养正,诗词吟诵传承国学文化

中华民族是最隐忍和智慧的民族,文言文更是有舍我其谁的独特魅力。国学优秀经典文化的学习首先要从知识积累和学习开始,腹有诗书气自华,汉字具有独特的构造,文言虽然“拗口”,但是从国学学习的角度出发必须大容量、大范围识字、认字、记忆,背诵。一代代国学大师,历史名人都有着丰厚的国学积淀,在小学最黄金的记忆阶段要诵读传唱国学经典,如《弟子规》《大学》《论语》《老子》《孟子》都是几千年来传承的优秀文化,属于必读之列。

在小学语文知识学习中融入国学经典,不仅要根据教学大纲,在课本知识内容中增加国学经典的内容,而且要学生养成诵读、反复读、背诵和吟诵的学习习惯。读国学经典的孩子学习能力特别强,在课外要提供大量的国学读物,不以考试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而是通过经史典故塑造童蒙养正。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墨子训徒,不仅可以看图画,而且可以让学生扮演,以故事的形式教育孩子。例如在《三字经》《弟子规》的学习中就可以采用击掌背诵法,配合着有律动的拍手,小学生掌握很快。将国学经典和成语故事结合起来,例如在《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中,充分利用砸缸前人物塑造和砸缸后的智慧比较,来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他们助人为乐,救人为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陶冶道德情操。

2.心性养成故事案例启发,构建国学情境育人环境,大爱相传,培养德育素养

在自然环境中可以学语言,但不能学文言,国学经典的词语词意,意境优美,在背诵记忆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创建情境化的育人环境。海报板书,随处可见的国学风景,经常组织的国学比赛,父母和孩子的经典交流,都是保持和影响孩子学习国学效果的因素,如可意会、可言传的二十四孝百里负米、亲尝汤药、卧冰求鲤等树立孩子孝道,感恩父母的场景,看图说话,父慈子孝,通过故事案例来启发学生,父母和老师一定要做到知行合一。开展经典诵读、故事角色、古诗配画吟读、课本剧舞台表演、识字大会、成语接龙、猜谜语、国学名人堂,飞花令、传统节日风俗展,评选阅读小能手、背诵状元等活动营造各种国学学习情境和氛围。

例如有些学生喜欢睡懒觉和迟到,可以让其表演闻鸡起舞的故事,《晋书·祖逖传》记述: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有些学生吃饭喜欢挑食和浪费食物,可以体验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体悟《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进而知盘中餐皆辛苦,通过情境真实体验,比枯燥的讲述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3.道德培养,构建国学经典和现代教法融合的信息化模式,立德修身,养成正能量心性

诗词大会、汉字听写会、成语大会、谜语大会都是国学经典很好的学习方式,要构建国学经典和现代教法相融合的信息化模式。在课前,以国学经典微课程的形式,采用动画、视频让学生预习理解,上课背诵检查,穿插故事情境模拟,课后提供国学经典课外读物和思想交流,不仅在内容上加入国学知识,而且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心性自然养成,读国学使孩子们安静下来,不骄不躁,不奢不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节日承载着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敬祖情结,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将课堂讲学转移到课外、户外,特别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翻转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网络上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国学文化,提供各类经典资源、视频、图片,宣传正能量,在翻转课堂上以学生角色扮演,自我背诵讲述和创新思维为主,采用思维导图作画,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学习经典的不同程度,循序渐进。

例如《论语》的学习,可以采用以小见大,一以贯之,求未可知的学习方式进行,将仁爱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师爱生,生爱万物,通过小的对话和情境、古装表演,《孔子爷爷》诗词吟诵,舞蹈表演,结合丰富的媒体表达资源,如三维动画,身临其境的方式耳濡目染,去感受孔子内仁外学当君子,德政礼制管国家的天下大同思想,启迪孩子内心美,讲仁爱,重道德,知礼节。

4.情感归属,教学相长的经典内容,培养学生自信和独立习惯,用经典智慧启迪孩子心田

文化要自信。文化信仰的缺失,让很多少年沉迷网络,而博大精深的国学给了青年一代最有涵养的追求,因为這是中华文化五千年的文明积淀,这也是很多国外文化无法比拟的,国学经典的学习能够增加小学生的情感归属,不再只是依赖家长、兄长和老师,而是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国学大师、历史名人的榜样力量,用教学相长的经典文化,培养孩子自信自立的独立能力和性格,用经典去启迪孩子智慧的心田。

大声读出来,交流会,以老带新,游历名川,例如《大学》《孙子》的学习,孩子早读就早明事理,他们会不自觉地说出来,这就是国学经典的魅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读诵《大学》时,要学会分享历史故事,比如读到“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俊德。”这段时,谁是康叔?谁是太甲?如果将那些充满了仁爱的故事讲给学生,那么国学经典中的世界观、价值观就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里发芽。

四、总结

知行合一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浓缩,更多给予学生的是自信、自立、自我学习的意志品质和道德情操,在小学生成才的关键期,以国学经典为依托的语文教育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不仅弘扬传承着中华文化精神,关乎学生德育的思维发展和习惯养成,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爱人以德,从国学经典的知识学习、心性养成和道德培养三个维度教育过的学生一定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国之栋梁。

参考文献:

[1]刘荣珍.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

[2]刘凤华.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34).

[3]袁建琼.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4]单月霞.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渗透的有效尝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德育小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