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山矮马资源现状调查与发展保护建议

2020-08-05伍丽仙王成高卿列洪保玉会李祝荣徐文兴

养殖与饲料 2020年7期
关键词:麻栗坡麻栗坡县公马

伍丽仙 王成高 卿列洪 保玉会 李祝荣 徐文兴*

1.云南省文山州畜牧站,云南文山663099;2.云南省麻栗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麻栗坡663600;3.云南省麻栗坡县八布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麻栗坡663605;4.云南省麻栗坡县六河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麻栗坡663606

文山矮马(Wenshan pony),属山地驮乘及观赏型地方品种,是古代“果下马”后裔[1-7],经长期闭锁繁育形成的,科研价值极高。近年来矮马作为游乐、观赏、伴侣动物和大型试验动物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为摸清文山州矮马资源现状,2019年10-12月在文山州全州范围内进行了文山矮马资源普查,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为文山矮马的发掘和利用提供依据。

1 产区生态条件

据本次普查,现存文山矮马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地处文山州东南部,位于东经104°32′~105°18′,北纬22°48′~23°33′,总面积2 334 km2,国境线长277 km,有国家级一类天保口岸1 个、边民互市点14 个、边境通道108 条。境内有老君山山脉、大火山山脉、关告大山山脉、天平山山脉共四大山脉横贯南北。地貌以中低山峡谷为主,从西南部到东北部,依次分布着老君山、大黑山、大坪山。麻栗坡河流属红河支流,经越南汇入泸江注入南太平洋北部湾海域。主要河流有盘龙河、畴阳河、八布河、南利河。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200 m 以上,海拔最高点老君山主峰2 579 m,最低点国家级天保口岸107 m。麻栗坡县有红豆杉、银杏、伯乐树等野生植物330 余种,有蜂猴、金钱豹、黑熊、眼镜蛇等野生动物120 余种。麻栗坡县地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温度17.7 ℃,最高温度为40.2 ℃,最低温度为-0.3 ℃,相对湿度86%,无霜期349 d,降雨量1 054 mm,雨季集中分布在5-10月份,年蒸发量679.9 mm[2-3]。

2 文山矮马的形成历史

我国古代从西汉至清代史籍中均有矮马的记载,《通鉴》称“汉厩有果下马,高三尺,以驾辇,师古曰:小马可于果下乘之,故曰果下马”;《宋史·马政》“称羁縻马产西南诸蛮,短小不及格”;清《滇海虞衡志》称“果下马,滇亦有之,然不多,但供小儿骑乘,故不畜之也”[2-4];在麻栗坡城小河洞发现距今一万年左右,由野马驯化家马的过渡型马种牙齿化石,过渡型马种的存在时间,大致衔接了史前的早期文明,由以上史料及化石证据推断:文山矮马可能是古代“果下马”后裔,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在特定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下形成。

3 文山矮马资源现状

3.1 分布及数量

据本次普查,文山矮马主要分布于麻栗坡县八布乡东油村委会、羊皮村委会、六河乡转堡村委会,根据英国设特兰小型马(Shetland pony)及全国矮马协会规定,成年马体高86 cm 以下为特矮马,体高96 cm 以下为矮马,体高106 cm 以下为普通矮马[8-9]。目前本次普查测定的文山马符合以上矮马标准的仅有9 匹,与2006年文山州存栏矮马118 匹(母马35 匹,公马83 匹)相比,数量锐减,濒临灭绝。

3.2 体型外貌

文山矮马体型矮小,体质结实紧凑,体型匀称,发育良好。毛色以粟、褐、青三色为主,皮肤为棕色。头直略重,眼大眸明,鼻孔大,鼻翼开张,耳小竖立,颈粗短,鬐甲稍低,胸深中等,背腰短而平直,结合良好,多斜尻,尾短,肢势端正,关节发育良好,四肢关节坚实,肌腱发育良好,管部长短适中,系部蹄质坚实。步态强健有力,步样轻快,行动敏捷,善于行走山路。文山矮马有别于其他马种的最鲜明特征为头短、脖子短、背腰短、四肢短和尾巴短,脖子粗、身子粗、脚杆粗即“五短三粗”(图1)。

图1 文山矮马

3.3 成年体重、体尺

2006年11月文山州麻栗坡县八布乡选取农户饲养的22 匹成年文山矮马(其中:公马11 匹,母马11 匹),进行体尺、体重测量。由表1看出,公马体高103.82±1.60 cm,体长117.27±3.13 cm,胸围119.73 ±7.39 cm,管围14.55 ±0.82 cm,体重120.91±12.13 kg;母马体高100.91±3.21 cm,体长112.36±4.61 cm,胸围109.09±5.49 cm,管围13.91±0.70 cm,体重114.64±9.23 kg。2019年的体尺测定数据稍高于2006年测定数据但差异不显著,这得益于营养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4 役用性能

文山矮马步态强健有力,在崎岖的山坡路上驮重平衡、行动轻快敏捷,善行山路,役用性能好。在崎岖的山坡路上驮重,其所驮重量往往达马体重的57%左右,通常公马驮70~80 kg,母马驮50~60 kg,在山坡路上可行进4~5 km/h;单马挽小胶轮马车,载重250~350 kg,每小时行进8~10 km[3-7]。

表1 文山矮马体重和体尺

3.5 繁殖性能

文山矮马性成熟较早。公马30月龄性成熟即可配种,利用年限18~20年,个别公马25 岁还有繁殖力。母马24月龄左右性成熟并配种,全年发情,以4~6月较集中;发情周期20~25 d,发情持续期5~7 d,妊娠期325~345 d,产后7~10 d 即可发情配种;1年产1 胎或3年产2 胎,繁殖利用年限16~20年。初生重公驹9~11 kg,母驹8~10 kg[3-7]。1 周岁自然断奶,断奶重公驹55~60 kg,母驹45~50 kg。

4 发展与保护建议

4.1 加强动态监测预警和保护体系建设

加强文山州畜禽遗传资源动态变化情况跟踪调查,对接种业大数据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针对畜禽遗传资源价值和濒危程度,建立健全畜禽遗传资源分类分级和动态保护机制,逐步建立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保护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强化政策支持,科技支撑,发挥企业作用,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良性机制,推进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新格局,为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提供不可预见需求的重要基因库[1,10]。

4.2 加强文山矮马遗传种质资源梳理与保存

文山矮马具有体型矮小、体躯重心低、体质结实、性情温顺、行动灵活、耐粗饲、耐劳役等优点。在20 世纪向北京、上海、兰州、厦门、广州、新疆等动物园输出文山矮马70 多匹,后因喘气病流行,矮马数量减少,随着交通便捷和发达,矮马的驮、挽使役功能逐渐弱化[8,11-14]。近年来矮马作为儿童骑乘游乐、观赏、伴侣动物和大型试验动物受到人们的盟宠和重视,具有广阔的研究、开发利用前景。目前文山矮马只有9 匹,濒临绝种,急需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采取活体保种、体细胞、生殖细胞等遗传材料采集,活体保种与遗传物质保存相结合,进行抢救性保护,组建群体、发展数量,防止文山矮马遗传资源丢失、灭绝[15-17]。

猜你喜欢

麻栗坡麻栗坡县公马
影响纯血马配种费价格形成的因素探讨
种公马配种可靠性的评定初探
西澳地区纯血种公马近交系数的调查分析
为脱贫摘帽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云南马关—麻栗坡地区早寒武世地层的识别及意义
麻栗坡祖母绿
麻栗坡县林业现状与发展思路分析研究
醉美麻栗坡情系祖母绿
麻栗坡县古树名木现状与保护对策
细读文章 把握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