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尾矿特细砂与河砂复配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2020-08-05熊大路辛崇升田庆斌邢又家姜瑞双

山东交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细砂模数细度

熊大路,辛崇升,田庆斌,邢又家,姜瑞双

(1. 济南金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2.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31;3. 山东省混凝土材料与桥梁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2)

引言

目前,国家加快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而对建设用砂的消耗也越来越大[1-3]。作为传统的混凝土用细集料,河砂的储备资源越来越少,同时,各地天然河砂的开采已受到限制,市场上的河砂品质也越来越难以保证[4]。桥隧混凝土用细集料一般选用中砂,然而现在各工地的粗砂却随处可见,细度模数均在3.1以上,且颗粒级配不合理,细颗粒含量较少。采用粒形和级配不合理的粗砂配制混凝土,不仅难以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易引起拌合物的泌水、离析,同时也难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质量及长期耐久性。

近年来,尾矿砂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5-6]。尾矿砂来源于选矿厂排放的固体废弃物,而其粒径有大有小,其中,尾矿特细砂与天然特细砂一样,具有平均粒径小、颗粒级配是中间大两头小、细度模数小、比表面积大、需水量大的特点,若单独使用特细砂配制混凝土,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黏度大、泵送困难、收缩大、易开裂等问题[7]。若要将特细砂应用到混凝土中,首先要解决好其级配单一、需水量大的问题。而特细砂与粗砂的复配,两种材料可以取长补短,为发挥两种材料各自的优势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8-10]。

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1.1 原材料

(1)水泥: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物理性能指标见表1。(2)粉煤灰:F类I级粉煤灰,45μm方孔筛筛余量4.5%,需水量比96%,烧失量3.52%。(3)粗集料:5~20 mm连续级配的天然碎石,表观密度2 725 kg/m3,含泥量0.2%,压碎值21.0%。(4)细集料:天然河砂,表观密度2 630 kg/m3,松散堆积密度1 525 kg/m3,含泥量1.4%,细度模数为2.67。(5)尾矿特细砂:表观密度2 800 kg/m3,75μm以下颗粒含量4.5%,吸水率2.0%,细度模数0.82。(6)减水剂: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26.3%。

表1 P·O 42.5水泥基本性质

1.2 配合比

试验配制C40混凝土,以全河砂为基准配合比,研究特细砂替代15%河砂的混凝土各项性能发展,配合比见表2。

表2 混凝土配合比

1.3 试验方法

1.3.1 细集料的颗粒级配

砂的颗粒级配试验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进行测试。用特细砂等量取代河砂,特细砂的取代率分别为0%、10%、15%、20%、30%,对应的试验编号为S1、S2、S3、S4、S5。并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有关细集料的技术要求,优选最佳的取代率,研究复配前后混凝土的性能。

1.3.2 混凝土的性能测试

(1)工作性能:根据《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16)的试验规定进行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测试;(2)抗压强度:根据《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19)进行。成型100 mm×100 mm×100 mm的立方体试件,养护24 h后拆模,放于混凝土养护室(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95%)中养护至3 d、7 d、28 d、56 d后测试。(3)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2004)中的NEL法评价硬化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并根据表3进行渗透性评价。

表3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特细砂与河砂复配后的颗粒级配

特细砂掺量对细集料的颗粒级配的影响见图1。特细砂掺加可明显改善粗砂的颗粒级配。随着掺量增加,2.36 mm和1.18 mm的粗颗粒含量明显降低,且0.3 mm和0.15 mm的细颗粒含量明显增加。当掺加15%特细砂时,2.36 mm和1.18 mm的颗粒含量从25.2%和18.0%分别降低至18.2%和15.5%;而0.3 mm的颗粒含量则从16.8%增加至19.0%。

图1 特细砂掺量对细集料颗粒级配的影响

由图1(b)累计筛余曲线可知,未复配特细砂前,河砂(S1)不在II区的级配曲线范围内,随着特细砂的掺量增加,各粒径累计筛余逐渐降低;当掺量达到15%后,细集料的级配曲线基本满足II区砂的级配要求;但在掺量达到30%时,0.15 mm的累计筛余偏低,这说明0.15 mm以下的颗粒含量有了明显增加。当0.15 mm以下细颗粒含量过多时,会明显增加细颗粒的需水性,从而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

图2 为特细砂掺量对细集料的细度模数影响。随着掺量增加,细集料细度模数从初始的3.34降低至2.38,掺加特细砂后,细集料的细度模数均在中砂(2.3~3.0)范围内。当特细砂掺量为15%、20%时,细度模数为2.77、2.60,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综合分计筛余、累计筛余及细度模数的研究结果,当特细砂掺量为15%时,细集料的颗粒级配达到了最优。

试验表明,特细砂与粗砂的复配,可以实现两者优势互补,降低河砂的粗颗粒含量,增加细颗粒含量,优化细集料的颗粒级配,有利于细集料实现紧密堆积,减少松散堆积空隙率,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图2 特细砂掺量对细集料细度模数的影响

2.2 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细集料颗粒级配实验表明,15%掺量的特细砂即可明显改善细集料的颗粒级配。特细砂复配前后,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对比见表4。WS0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差,保水性差,底部有泌水留出,且碎石的浆体包裹量不足,发生明显的离析现象,见图3(a)。采用15%特细砂与85%河砂复配的细集料配制的混凝土(WS1)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拌合物流动性非常好,且黏聚性保水性良好,坍落度达到240 mm,扩展度达到550 mm,但未发现泌水、泌浆等问题,见图3(b)。

表4 掺15%特细砂的混凝土工作性能

图3 混凝土工作性能对比

2.3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特细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见图4。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有无特细砂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均逐渐增大。WS1试件的抗压强度均高于WS0的抗压强度,在28 d龄期时,WS1的抗压强度达到57.7 MPa,比WS0试件抗压强度高13.3%。特细砂的掺加改善了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填充了粗颗粒之间的空隙,提高了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均匀性和密实性,使得混凝土强度有所增加。

图4 掺15%特细砂的混凝土抗压强度

2.4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特细砂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影响见表5。NEL法测试结果显示,WS0试件的56 d抗氯离子扩散系数为1.09×10-12m2/s,WS1试件的 56 d抗氯离子扩散系数为0.86×10-12m2/s。两组试件的渗透性等级分别为III级和Ⅳ级,渗透性评价分别为中和低。掺加15%的特细砂,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这是因为细集料中的细颗粒适量增加,可降低细集料的松散堆积空隙率,从而提高了基体的密实度,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此外,拌合物良好的工作性,也有助于硬化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提高。

表5 掺15%特细砂的混凝土56 d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3 结语

(1)采用尾矿特细砂与天然河砂的复配,可改善细集料的颗粒级配。随着特细砂掺量的增加,2.36 mm和1.18 mm的粗颗粒含量明显降低,且0.3 mm和0.15 mm的细颗粒含量明显增加。当特细砂掺量为15%时,细集料的级配曲线从I区改善到II区,细度模数从3.34降至2.77,此时,细集料的颗粒级配最合理。(2)尾矿特细砂与天然砂复配后,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得到明显改善,坍落度达到240 mm,扩展度达到550 mm,且无泌水、离析发生,拌合物的流动性、黏聚性以及保水性均较好。(3)尾矿特细砂的掺加,提高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与粗砂混凝土相比,特细砂与粗砂复配的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提高了13.3%,56 d氯离子扩散系数降低了21.1%。细集料中的细颗粒适量增加,填充了粗颗粒之间的空隙,可降低细集料的松散堆积空隙率,从而提高了基体的密实度。

猜你喜欢

细砂模数细度
原料煤细度对焦炭反应后强度的影响研究与实践
国内特细砂混凝土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
基于单片机和模数化设计的低压侧电压监视与保护装置
纱线细度对纯棉平纹面料芯吸高度的影响
基于灰色模型的锅炉煤粉细度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涂料细度测定的影响因素探讨
模数化设计方法在景观铺装设计中的应用
Nitric oxide detection methods in vitro and in vivo
基于ENVI和ArcGis的云南省侵蚀模数图量算方法
浅析喜河水电站工程混凝土中细砂掺配的运用